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质储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地质储量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地质储量是指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矿床分布规律,或根据区域构造单元,结合已知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所预测的储量。这类储量的研究程度和可靠程度很低,未经必要的工程验证,一般只能作为进一步安排及规划地质普查工作的依据。在矿山设计及生产部门,为区别于生产矿山的三级矿量(又称生产矿量),一般都将矿山建设和生产以前,由地质勘探部门探明的各级矿产储量,统称地质储量。对于在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矿体的储量,有时也称地质储量。欧美各国的储量分级中,有时也将可能储量称作地质储量。前苏联的地质勘探工作中,有时把C2级储量也称地质储量,但有时又把根据地质勘探工作查明的矿床的总储量称地质储量。

分类

地质储量是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原油或天然气的总量。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它相当于美国矿产分类级别中验证过的经济资源。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它相当于美国矿产分类级别中验证过的次经济资源。当原油及天然气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转变为表内储量。

矿井地质储量

矿井地质储量是指矿井技术边界范围内的全部矿石储量。包括能利用的储量和尚难利用的储量。前者又称之为平衡表内储量,是指矿层的储存情况及矿产符合矿井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的储量,其中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两种。后者又称为平衡表外储量,是指由于矿层有用组分含量过低、厚度薄、地质条件复杂等,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暂时不能开采的储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采技术的提高,今后尚有可能开采和利用。

矿井地质储量是指矿井技术边界范围内的全部矿石储量。包括能利用的储量和尚难利用的储量。前者又称之为平衡表内储量,是指矿层的储存情况及矿产符合矿井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的储量,其中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两种。后者又称为平衡表外储量,是指由于矿层有用组分含量过低、厚度薄、地质条件复杂等,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暂时不能开采的储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采技术的提高,今后尚有可能开采和利用。

矿井地质

矿井地质是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开采结束为止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它是矿井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工作,其目的是研究与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各种地质问题,为建井和采掘设计提供地质依据;为矿井连续生产和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尽力增加矿井煤炭可采储量,提高煤炭储量级别,监督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寿命。矿井地质包括矿建地质和生产地质两部分。

矿建地质从煤矿建井准备开始,直到矿井建成投产整个过程中的地质工作。

生产地质从煤矿移交生产开始,直到煤矿开采结束过程中的地质工作。

基本任务(1)研究矿井地质构造、含煤岩系、煤层和煤质的变化规律,查明影响矿井生产建设正常和安全进行的各种地质因素。(2)进行矿井地质勘探、地质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为矿井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解决矿建和采掘工作中的地质问题。(3)计算和核实矿井煤炭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根据采掘需要提高煤炭储量级别,设法增加矿井煤炭可采储量,及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和建议。(4)调查研究含煤岩系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

工作内容包括矿井地质资料编录、矿井地质勘探、矿井储量管理、矿井地质综合分析、地质预测和地质预报等六个方面。

矿井地质资料编录把矿建、采掘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及时用文字、图表等形式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的工作,它是矿井地质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内容。

矿井地质勘探由矿井建设开始,到开采结束期间所进行的一切勘探工作。

矿井储量管理计算和核实矿井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提高储量级别,设法扩大矿井储量,分析煤炭损失原因,及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监督合理开采与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

矿井地质综合分析在地质资料编录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矿区或矿井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广泛采用新理论、新手段和新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最后提交矿井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综合性地质图件、矿井日常生产用图及矿井储量计算等成果,供设计、生产等部门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