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埔里社厅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埔里社厅城

图片来自ltn

埔里社厅城,俗称大埔城[1],是一座过去存在于今天台湾南投县埔里镇城池,为清治时期埔里社厅厅治所在,该厅于光绪元年(1875年)所设,而筑城则始于光绪四年(1878年)。此城在日治时期被彻底拆毁,原有的市街型态也被大幅调整。

沿革

清光绪四年(1878年)驻守埔里社厅的台湾镇总兵吴光亮为防御与原住民之间的冲突,于是向朝廷奏请后以官帑四千圆开始建筑土城,周长约500丈,内有衙署,外则另种有刺竹林,并有护城河环绕,进出城门得通过吊桥,且有卫卒日夜轮流看守。此城建好后,除了是埔里社厅的行政中心外,也是中路开山抚番的政治及军事重镇,奠定了清廷在埔里盆地的统治基础,吸引了不少汉人进入埔里开垦并加速了埔里一带的汉化。

进入日治时期后,该城在大正三年(1914年)因市区改正而遭到拆毁,而三年后埔里因地震而重创后,日本政府在重建时将原先不规则的街道加扩大、拉直,又新辟了一些街道,使得城内的景观也大幅改变。

建筑特色

埔里社厅城形状接近圆形,高1丈6尺,宽1丈,外有刺竹林与护城河,开有东南西北四方城门,但因城轴线与子午线偏差45°,所以东门其实是在东南方,而南门其实是在西南方,其他的门亦如此偏差。而在城内则设有分府办公厅与北路协镇府等衙署。

其他

北路协镇府衙门门口有一对石狮,日治时期曾被移置到能高社、能高神社充当狛犬,后来跟神社石灯笼等文物一同搬到埔里醒灵寺。这对石狮原本放在醒灵寺参圣门,后来经过处理后改放到三川门前。跟旧貌相比,现在的石狮已上有彩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