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墨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墨翟(或翟乌)
墨子.jpg
出生 约前468年左右
逝世 约前376年左右(约92岁)
时代 春秋末 战国
地区 中国
学派 墨学
主要领域
政治学社会哲学自然科学
著名思想
墨学

墨子,(西元前501~前416), 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 是中国 农民出身的数理科学家,  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木石镇)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lower-alpha 1]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儒”、“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战国之世,墨家属显学

《墨子》一书中体现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广为流传的《千字文》中便记载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丝染”的故事。到了清朝,随着诸子学的兴起,学者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视频

《墨子》和《荀子》、《韩非子》(上)

生平

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据说楚王曾计划攻,墨子前往劝说楚王,并在与公输般(鲁班)的模拟攻防中取得胜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与主张见墨家

清朝学者汪中墨学,他将墨子与孔子平视,认为“孔子鲁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然墨子与制礼作乐的孔子有相当程度上的差异。孔子主张久丧厚葬;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1]墨子一生过著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2],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3]

墨子姓名考

历史学界至今无法确定墨子的真实姓名,有以下各种说法:

墨氏,名翟

最传统的说法是,墨子,墨氏,名翟,《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司马迁没有给墨子立传,仅在孟子荀卿传后,有简略记载:“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元和姓纂》称,“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4]氏,后改为墨氏,战国人。墨翟著书号墨子。”而《新唐书·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童书业根据《广韵·六脂》以及《姓氏急救篇》所引的《世本》文字“宋襄公子墨夷须为大司马,其后有墨夷皋。”及《通志·氏族略》记载的“墨台氏,子姓,宋成公子墨台之后。”考证得出,宋襄公之兄公子目夷(子鱼),也就是《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所记载的著名的子鱼论战故事的主人公,其名目夷又写作墨夷墨台,其后裔以墨夷为氏。童书业据此认为墨子为宋国公室子姓墨夷氏之后[5],因此墨子继承了贵族身份为宋国大夫。

翟姓,名乌

南齐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则称墨翟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环记[lower-alpha 2]也附和此说,并认为墨子姓名乌。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认为他姓翟,并将姓转成名;而“墨”是一种学派。

晚清学者江瑔所著的《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并进一步说明,以为古代确实有“翟”这姓氏,但无“墨”姓,而且战国诸子中儒、道、名、法、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都没以姓作为学派名,因此墨应该是学派的名称。

墨取自“刑罚”或“肤色”

近代学者钱穆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6]。而历史上西汉淮南王英布黥刑后称为黥布,也是一证。而翟确实是名,因《墨子》和《吕氏春秋》记载墨翟,往往称“翟”。

也有人认为墨家“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墨”即是“黧黑”。这有可能是对墨子刻苦自励的一种形容词。或者墨子根本是来自于印度的外族人[7]

墨子里籍考

墨子生于何处,现有书籍并无明确记载,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说法,曾有宋人说,楚人说,鲁人说,甚至有印度人说等。其中鲁人说已经为墨学界绝大部分人所认可。

宋人说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据此有学者称其为宋人。此说一直流行到清代

楚人说

鲁人说

对宋人说与楚人说的批判
  • 宋人说和楚人说遭到梁启超的批驳。
  • 在《墨子学案》中,据《墨子·公输》“归而过宋”,力证非宋人。
  • 据《墨子·贵义》“墨子南游于楚。”若墨子是楚国鲁阳人,则当为“游郢”。
  • 方授楚墨学源流》,张纯一墨子鲁人说》都对墨子宋人说、楚鲁阳人说进行了批判。
  • 姜宝昌《从<吕氏春秋>高诱注论到墨子为东鲁人而非西鲁人》:毕沅误读了高诱注。[8]
鲁人说的提出
  • 清代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在附文《墨子传略》中,第一次提出墨子为鲁国人。其主要依据为:
  • 《墨子·贵义》“墨子自鲁即齐”。
  • 《墨子·鲁问》“以迎墨子于鲁”。
  • 《吕氏春秋·爱类》“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
滕州说的提出
  • 著名墨学研究学者张知寒在《墨子原为滕州人》、《墨子里籍新探》等论文中进一步考证,墨子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滥邑”(现山东滕州境内),滥邑后来归属鲁国[9]。其主要依据有:
  •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史载滕州东南有目夷亭。
  • 墨子学说继承了邾娄文化的传统,而邾娄号称“百工之乡”,而墨子生活习惯和科技成就与此密切相关。
  • 该学说现得到绝大多数墨学研究者(匡亚明任继愈杨向奎张岱年季羡林)的认同[10][1]

其他学说

  • 胡怀琛撰《墨翟为印度人辨》、《墨子学辨》等论著,首次提出墨子为印度人。他认为墨并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而且墨子长得黑,主张兼爱、非攻,显示墨子应该是婆罗门。金祖同、陈盛良则说墨子可能是穆罕默德以前的近东人士,卫聚贤考证墨子应为印度人阿拉伯人

重要弟子

早期墨家弟子很多,《公输篇》:“墨子之说楚王曰:‘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淮南王书》“亦谓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但现存有关墨子及墨家活动的资料很少,“而徒属名籍亦莫能记述”[11]。现存史料中可考之称“钜子”者有孟胜田襄子腹䵍等三人。

著作

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的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近代有大量学者如钱临照钻研《墨经》,发现《墨经》几乎涵盖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思想

墨子主张尚俭节用,及兼爱非攻。墨子特别著重“利”和“功”,尤其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是评估一切价值的标准,合乎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才有价值;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是人民的“富庶”,凡能使人民富庶的事物,都是有用。其主张与效益主义相近。对百姓没有直接用处或有害的事物都要将其节约,反对奢侈[12]:89-92,主张节葬短丧,反对音乐;国家人民的最大问题,是国家人民的互相斗争,而互相斗争的起因,在于人民的互不相爱[12]:93-95

墨子因而提出兼爱之说,兼爱能利人利己,为了阻止斗争,墨子提出“非攻”,反对战争,更付诸行动,研究防御战术,曾与鲁班于攻防战中较量。人没有相爱的本能,为了促使人民兼爱,墨子提出种种的制裁,主张有上帝在上,赏赐兼爱者与惩罚不兼爱的人,鬼神同样赏善罚恶,人亦须自求多福,不应垂手而祈求神灵保祐。赏罚都是个人自招的,并非命定[12]:98-102

墨子也著重政治的制裁,要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不但需要有一上帝在天上,亦需要有一上帝于人间。应以天子的号令为是非的绝对标准,除此之外不应再有其他标准,在下者一律服从,而天子又以“兼相爱交相利”为令,那么天下人都会“兼相爱交相利”。天子代天发号施令,人民只可服从天子,天子可说兼君主与教皇于一身[12]:103-106

《墨子.鲁问》:“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葬、节用;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尚同:推举贤人统治,由贤明的统治者来统一法的标准(法度)。

尚贤:尊重人才,把人才问题看成是国家政治中的头等大事,主张贤者在位,能者称职。

节葬:厚葬久丧会使国家贫穷、人民寡少、政治混乱,必须加以废止。

节用:提倡极其刻苦朴素的生活,是极端救世的苦行学派,强调要做到不增加费用又要有利于人民。

非乐:从社会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贵族所采用的礼乐制度,皆属浪费而不实用,除加重人民负担,也会影响国家经济。

非命:不承认有“命定”的存在,认为人力定可胜过命运。如果人们相信命运,则只会使人们听从命运的安排,进而懈志懒惰、丧失进取之心。

天志:认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扮演主宰人伦秩序、施予赏善罚恶的能力与角色。

明鬼:认为鬼神是存在的,并操有赏善罚恶之权。如果人们深信鬼神的存在,并相信鬼神对人的赏罚,便可以改善人的行为。

兼爱:认为天下之所以乱,是因为人们之间缺乏无分别的爱,只要人们平等互爱、视人如己,就不会有不孝慈、盗贼、侵夺之事。

非攻:主张兼爱天下,放弃战争,以为攻伐是不义且不利的事。

科学研究

墨子建立中国古代第一个逻辑学体系——墨家逻辑,主要以三物论为代表,三物分别为[13]

墨子还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在力学几何学代数学光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是当代诸子所望尘莫及。墨子在《墨经》精到地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动”与“止”的定义。关于杠杆原理,亦提出了“重”、“权”(力)、“称头”(重臂)、“称尾”(力臂)等概念。[14]《墨经》中提出了“端”、“尺”、“区”、“穴”等概念,大致相当于近代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在当时就知道了光的直线传播[15]。他也提出了“粒子论”的雏形,关于“端”的论述,指出“端”是不占有空间的,是物体不可再细分的最小单元。

墨子的科学成就被中外众多学者称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为向墨子在光学领域的突出成就致敬,中国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16]

艺术形象

游戏

参见

注释

  1. 有说墨子生卒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或公元前480年—前400年。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传》末附载云:“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孙诒让考定,墨子生年约为公元前468年,卒年则为前376年。
  2. 《琅环记》原文:“墨子姓翟名乌。其母梦,日中赤鸟飞入室中。炎辉照耀,目不能正警觉。生乌,遂名之”。

参考文献

引用

  1. 《论语·乡党篇》
  2. 《墨子·鲁问篇》
  3. 《孟子·尽心上》
  4. 读若“怡”
  5.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校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8月,第222页。
  6. 钱穆《墨子传略》
  7. 李隆献《墨子概说》.台湾大学
  8. 姜宝昌《从<吕氏春秋>高诱注论到墨子为东鲁人而非西鲁人》《经济参考报》2010年11月26日
  9. 张如寒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墨子里籍考论》
  10. 姜宝昌《从<吕氏春秋>高诱注论到墨子为东鲁人而非西鲁人》《经济参考报》2010年11月26日
  11. 孙贻让:《墨学传授第三》
  12. 12.0 12.1 12.2 12.3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上册.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2. ISBN 9620410149 (中文(简体)‎). 
  13. 墨家“三物逻辑”及其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杨武金 贺海峰
  14. 研究《墨经》的老教授说,这里有量子通信的基础
  15. 墨子·经说下》:“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
  16. 发射在即!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定名“墨子号”. 科学网. 中国科学报社. [2016-08-15]. 

书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