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图片来源: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台湾旅游网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座落于高雄市西南区寿山,有“都市之肺”称号,是都会区一处珍贵的自然宝库,具有自然人文教育与科学研究及观赏游憩等多重功能。

目录

简介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座落于寿山,寿山旧称“麒麟山”、“埋金山”、“打狗山”或“打鼓山”,是高雄市的天然地标,具丰富的自然资源,被高雄市民称为“圣山”,打狗社区旧为平埔族原住地。

寿山为南北走向之珊瑚礁质丘陵地,具有独特的珊瑚礁植被、寿山国家自然公园为高位珊瑚礁石灰岩地形,特有台湾猕猴与珍贵的史前贝冢遗迹,因长期受军事管制,多样性自然资源得以妥善保存,具发展成国家自然公园之优越条件。

沿革

1990年左右高雄市在地社团及保育人士关注到寿山地区环境生态面临了水泥开发与军事管制等问题,自发性发起一连串的保育行动,在多方努力之下,促成寿山军事管制区域缩减、水泥采矿终止及结合地方政府遏止滥垦滥建及游憩破坏等不当行为,保护了寿山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史迹,包括关爱自然保育的NGO团体(如“柴山自然公园促进会”等),以由下而上方式,推动成立高雄市寿山自然公园[1]

2009年10月3日前行政院长吴院长至高雄灾害应变中心视察,时任高雄市长陈菊女士建议成立国家级寿山自然公园。同年10月6日吴前院长手谕指示:“请内政部(营建署)朝向成立‘寿山国家(自然)公园管理处’规划办理,并即著手进行。”此为建立国家自然公园设立法源依据,国家公园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于2010年11 月12 日于立法院三读通过,同年12月8日总统令公布施行。

行政院于2011年4月14日核定寿山国家自然公园计画书、图,并于11月1日公告实施,划设范围包括:寿山928.714公顷(排除桃源里旧聚落、中山大学及台湾水泥私有地)、半屏山163.3公顷(包括山麓园滞洪沈砂池)、大小龟山及凤山县旧城遗址19.39公顷、旗后山11.25公顷等地,面积总计约1,122.654公顷,2011年12月6日正式开园,并暂时成立“寿山国家自然公园筹备处”推动办理各项业务,达到生物多样性保育、环境教育、生态旅游及文史资源永续利用等多方面之效益。

生态

都会区自然宝库

寿山林木繁盛,腹地广阔,有寿山公园、忠烈祠、动物园、千光寺、法兴寺、元亨寺等观光点,沿著寿山动物园旁的小径可至寿山风景区的石灰岩洞区,循著曲折狭小的石灰岩洞穴前进,可见石笋、石柱等钟乳石结晶。寿山公园环山道路四通八达,从山顶可远眺高雄港埠、欣赏西子湾落日及高雄市夜景。寿山国家自然公园成立迄今,无论是赏游寿山、体验寿山,区内以半屏山、龟山、寿山及旗后山都是交通便利的景点,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最佳去处[2]

台湾猕猴保护区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设有“台湾猕猴自然生态保护区”,猕猴成群在林木间穿梭。除了猕猴外,园区还有大型哺乳动物、爬虫类、鸟类等各类珍禽异兽,而寿山动物园内还有一面我国目前最大的马赛克壁画。寿山公园旁的忠烈祠,中国宫殿式建筑,供奉国民革命烈士神位,两旁绿林浓荫,祠前遍植古松,并有两门清领时期大炮供人凭吊,其位置居高临下,视野辽阔,可远眺高雄港及市区。

特有浅山生态系

台湾自1984年成立垦丁国家公园,迄今已成立9座国家公园(8个国家公园管理处),包含高山型、海洋型、战地史迹型、湿地型等国家公园,然而在国土空间永续经营的概念上,亟需引入“浅山生态系”之自然保育,因为台湾许多生物只栖息于浅山区域。

近期社会关注保育的石虎及其他如穿山甲麝香猫白鼻心及鸟类、两栖类等都是浅山地区重要的物种;浅山因为道路发达、民众活动频繁且开发冲突最多,亟需政府关注与保护。因此,国家自然公园的成立系参照土地高度利用、人口密集的国家(如日本)及联合国世界保护区系统(IUCN)之国际标准,在国家公园体系中采分级分类之经营。

管理机制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为首座国家自然公园,管理者肩负著保护特殊物种、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重任,所以园区将保育研究成果落实于解说教育应用,发展出生态影片、书籍环境教育活动,积极拓展国际,与日本研究猕猴学者合作,举办台湾猕猴保育管理研讨会交流,展现新视野。在环境保育、观光游憩及解说教育等方面已有成效,长期经营环境教育活动及生态旅游活动,提供来访游客更深度的生态旅游体验,持续使国家自然公园更亲民,并借由多元管道引导游客关怀环境、保育生态环境,重视历史人文遗址。

行政区域

依行政区域而言,半屏山位在位于高雄市左营区和楠梓区,龟山与凤山县旧城位在高雄市左营区,寿山位在高雄市鼓山区,旗后山位在高雄市旗津区,其中以寿山范围最大。

计画分区

依国家公园法第12 条规定,国家公园区域内土地得按区域内现有土地利用型态及资源特性,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特别景观区、史迹保存区、游憩区、及一般管制区等五种分区,各有其划定目的及划分依据与标准而为经营管理,以保护国家特有之自然资源及史迹,得以永续发展及保存。

本计画区面积 1122.654 公顷,依据上述选定条件,将区内划设1 处特别景观区、6 处史迹保存区、3 处一般管制区、1 处游憩区,分区计画内容及面积统计,分述如下:

  • 特别景观区

系指无法以人力再造之特殊天然景致,而严格限制开发行为之地区,本计画系将北寿山石灰岩地形之钟乳石洞、米粉岭、泰国谷、小坪顶及蛇岩之特殊景观,划设为特别景观区。国家自然公园区域内划设特别景观区1 处,面积约计245 公顷,占计画面积20.08%。

  • 史迹保存区

系指为保存重要历史遗迹、文化遗址、或有价值之历代古迹、文物而划定之地区。史迹保存区依下列原则划设之:依文化资产保存法指定为古迹之地区;具有历史性建筑物、史迹、遗址及其他文化遗迹之地区;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之人文、文物资产或历史战场之地区;本国家公园区内包括凤山旧县城北门及东门为国定古迹,象征高雄市人文变迁与社会经济之发展历程。国家自然公园区域内共划设史迹保存区6 处,面积约计12.85 公顷,占计画总面积1.1446%。

  • 一般管制区

系指国家公园区域内不属于前述分区之土地,包括既有聚落,并准许原有土地利用型态之地区。本国家公园区域内共划设3 处一般管制区,面积887.45 公顷,占本国家自然公园总面积77.341%。本区之既有土地使用行为,包括承租权、地上权以及其他合乎法令规定之使用行为,未来应在得以维护当地自然资源保育之原则下,兼顾原有使用行为及其权益。

  • 游憩区

游憩区设置是为提供国民育乐与教育之机会,以使国人在游憩活动之馀仍能体验环境之美,并学习环境保护之习惯。本国家自然公园区域内共划设游憩区1 处,面积18.35 公顷,占国家自然公园总面积1.6345%。提供游客服务及体验,并学习相关之生态知识。

组织编制

本筹备处现阶段之经营管理单位经考量“中央政府机关总员额法”及适逢中央政府组织再造等因素,故暂以“寿山国家自然公园筹备处”之方式推动。筹备处设置要点经奉内政部100年9月20日核定,配置员额20名,由营建署8名及所属各国家公园管理处各支援1至2名。筹备处分为企划游憩课、保育解说课及环境维护课等三个课,推动各项业务。另由内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总队第七大队成立寿山小队配置8名员警,协助处理违反国家公园法令有关事项。

业务职掌

企划游憩课

掌理国家自然公园计画之规划、变更与检讨,国家自然公园事业申请案件之审核监督及土地分区使用申请案件之审核管理、管制规则之制定、释示及有关机关之配合协调事项。国家自然公园区域内观光游憩业务主要包括游客管理、游憩规划与旅游事业管理。另包含周边社区之生态旅游等经济活动发展之协助与辅导等工作。

保育解说课

掌理各项保育研究及解说系统之规划设计、游客解说服务、游客中心之视听及展示、解说人员训练、解说资料之编印、自然与人文资源保育宣导及环境教育推广等事项。

环境维护课

掌理国家自然公园内游憩设施、公共设施、解说设施、史迹维护设施、安全设施、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等工程之规划设计、发包、施工管理、监督与工程维护、测量等,属于实质工程兴建与维护事项及建筑管理等业务。

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总队第七大队寿山小队

掌理国家自然公园内治安秩序及灾害急难之抢救事项、自然资源及环境之保护事项、协助处理违反法令有关事项、其他有关警察法令及警察业务事项。

未来愿景

保育与永续

“保育与永续”(Conservation & Sustainability): 保育完整生态系统,维护国家珍贵资源。

  • 策略1:落实自然与人文资源调查,建构资料库,作为研究分析与订定保与经营管理策略的基础。
  • 策略2: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模式,实践里山三生共荣的愿景。
  • 策略3:栖地的保育与复育,移除入侵性外来种,保存生物多样性,增进自然资源永续发展。
  • 策略4:人文资源与历史空间保存与深化,串连文化特色活化再利用。
  • 策略5:保护珍贵高位珊瑚礁地质地形,维持地景的完整性。

体验与环教

“体验与环教”(Experience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强化环境教育与生态美学体验。

  • 策略1:建立环教中心并进行专业经营,提供民众与各级学校优良的环境教育场所及课程。
  • 策略2:充实保育解说志工服务阵容,并增进环境教育知能,推动环境教育宣导,建立民众之环境保育观念,进而投身环境行动。
  • 策略3:规划适合各年龄层参与之环教课程,从有趣的活动中建立友善环境的价值观。
  • 策略4:充实自导式解说系统,适时进行机会教育。
  • 策略5:筹设游客解说中心,藉以使民众了解园区资源及游憩谘询服务。

伙伴与共荣

“伙伴与共荣”(Partnership & Prosperity): 促进住民参与管理,强化伙伴关系。

  • 策略1:导入住民及NGO团体参与,推动共管机制。
  • 策略2:结合区域各权责机关与社群组织力量,建立沟通平台,合作推动业务。

效能与创新

“效能与创新”(Effectiveness &Innovation): 健全管理机制,提升组织效能,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家保育形象。

  • 策略1:整合计画法令,增进保育效能。
  • 策略2:建立寿山国家自然公园专业人员定期培训机制。
  • 策略3:建立寿山国家自然公园资讯知识数位化典藏与网路系统。
  • 策略4:建构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天然灾害紧急应变与预防系统。
  • 策略5:发展绿色运具,响应节能减碳,因应全球暖化与环境变迁之冲击。

视频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15分钟
【高雄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3分钟短片(中文)

参考资料

  1.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半屏山|寿山国家自然公园全球资讯网
  2. 寿山国家自然公园亚洲之心|台湾旅游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