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外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外耳

外耳包括耳郭(收集声波)和外耳道(将声波传递到鼓膜)。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外耳
  • 外文名;4waier; TG1u; external ear
  • 学科;医学
  • 生理;器官
  • 组成; 耳郭、外耳道
  • 作用;收集声音、辨别方向

概述

耳郭

耳郭大部分由弹性软骨外覆皮肤构成。耳郭有几个凹陷,其中耳甲最深。耳垂(不含软骨)由纤维组织、脂肪和血管构成,易于穿孔取血样及挂耳环。耳郭的血液主要来自耳后动脉及颞浅动脉;耳大神经及耳颞神经分布于耳郭皮肤:耳大神经分布于耳郭上部及外耳道以下耳郭外侧的皮肤;耳颞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分布于外耳道以上耳郭皮肤。耳郭上半部外侧面的淋巴引流至腮腺浅淋巴结,颅侧(内侧)的淋巴则引流至耳后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耳郭其余部分(包括耳垂)的淋巴引流至颈浅淋巴结

外耳道

外耳道是自耳甲腔深处的外耳门向内侧延伸到鼓膜的弯曲管道,可把耳郭收集的声波传导至鼓膜,方向是先向内前上,转向内后上,再转向内前下;在成人长约2.5~3.5cm。因鼓膜位置倾斜,故外耳道的前下壁(3.1cm)较后上壁(2.5cm)为长。外耳道的外侧1/3以外耳道软骨为基础,为软骨性外耳道,内侧2/3以骨为基础,为骨性外耳道。两者交界处较狭窄;狭窄处距外耳门约2cm,外耳道最狭窄处称为峡,有阻止异物进入外耳道侵害鼓膜的作用。外耳道软骨和耳郭软骨相连续,临床上检查鼓膜时,将耳郭向上后提起,可使外耳道变直,便于观察。婴幼儿骨性外耳道发育未全,软骨性外耳道的底与顶靠近呈裂隙状,且朝向内前下方,检查鼓膜时,须将耳郭拉向下,耳屏牵向前。外耳道的皮肤薄,与软骨膜及骨膜紧密相连。

软骨性外耳道的皮肤富有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是疖肿的易发部位之一。耳毛及耵聍具有防虫、防尘、防水和保持空气温暖的作用。外耳道四壁与一些重要结构毗邻:前壁内侧部接颞下颌关节;前壁外侧部和下壁与腮腺为邻。骨性外耳道上壁接颅中窝;后壁与乳突小房为邻。外耳道最深部上方邻接鼓室上隐窝;后上分邻接乳突窦。这些毗邻关系与疾病的蔓延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关。

鼓膜

鼓膜位于外耳道内侧,直径约2cm,为一薄椭圆形的半透明膜,是外耳道和中耳(鼓室)的分界。鼓室是位于颞骨内的气室,内有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鼓膜外面覆薄的皮肤,中耳面则覆黏膜。耳镜观察时,鼓膜凹面向外耳道,其中心呈锥形凹陷,其顶点为鼓膜脐。鼓膜轴像伞柄一样,通过鼓膜脐垂直于鼓膜,当其向外延伸时,也同时向前下方走行,就像收集头部前面和外侧面(声波)信号的达或卫星。耳镜检查时,鼓膜上有从脐部向前下反射的光锥。锤骨侧突上的鼓膜较薄,为鼓膜松弛部,形成鼓室上隐窝的外侧壁;鼓膜其余部分含有锥形及环形纤维,为紧张部。

外耳道传导声波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通过中耳听小骨进一步将声波传到内耳。鼓膜外表面主要有耳颞神经分布,也有部分迷走神经小分支的分布;舌咽神经分布于鼓膜内表面。[1]

参考文献

  1. 解剖学/外耳”,医学百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