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耵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耵聹
 

耵聹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稱耵聹,俗稱耳屎。耵聹在空氣中乾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聹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耵聹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時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聹多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於外耳道內,即稱耵聹栓塞。 [1]

栓塞原因

耵聹分泌過多

因外耳道炎、濕疹、在灰塵較多的空氣中工作、挖耳等使局部受刺激,致耵聹分泌過多。

耵聹排出受阻

外耳道狹窄、瘢痕、腫瘤、異物存留等均可阻礙耵聹排出。 [2]

別 稱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耳屎、油耳 cerumen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外耳道 外耳道炎、濕疹、外耳道狹窄、瘢痕等 聽力減退、眩暈、耳鳴等

清除方法

  • 1.較小或成片狀者,可用鑷子取出。
  • 2.耵聹鈎取出法。
  • 3.外耳道沖洗法。沖洗前需將耵聹膨化,用5%碳酸氫鈉溶液滴耳,3~4日後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沖洗。
  • 4.抽吸法。
  • 5.合併感染者應先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後再取出耵聹。
  • 6.目前有耳內鏡的科室可在監視器下通過耳內鏡吸取耵聹。

[3]

栓塞的危害

依耵聹栓塞的程度及所在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狀。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無症狀。完全阻塞者可是聽力減退。若耵聹壓迫鼓膜可引起眩暈、耳鳴及聽力減退。若耵聹壓迫外耳道後壁皮膚,可因刺激迷走神經耳支而引起反射性咳嗽;若遇水膨脹時可致聽力驟降。 [4]

視頻

當耳內耵聹堅硬如磐石

[5]

沖洗法取耵聹(耳垢)

[6]

參考來源

  • 蘇霞,蔣世熙,吳南翔等. 污染區人群耵聹和乳汁中多氯聯苯負荷水平的研究. 《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 , 年
  • 翁自力,金鋒. 中國九個人群耵聹的遺傳多態性. 《 人類學學報 》 , 年
  • 周梁,劉少鋒,王正敏. 外耳道耵聹腺源性惡性腫瘤(附13例報告). 《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誌 》 , 2003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