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冶

大冶

大冶,湖北省辖县级市,由黄石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和该省鄂州、咸宁相邻,西部和该省省会武汉市接壤。地跨东经114°31′—

115°20′,北纬29°40′—30°15′,总面积1566.3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10个镇、1个乡,2018年常住人口91.09万人[1]

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在大冶采矿炼铜,创造了青铜文明。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

园项目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获评“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古铜矿”基尼斯记录。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018年,大冶市(含黄金山托管区域)实现生产总值623.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1.7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59亿元,三次

产业比重为7.3:67.6:25.1。

城市 百科 综合 景点 美食 学校 人物 文化 历史 中文名 大冶 外文名 Daye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国家/地区 湖北省黄石市 政府驻地 东岳路街道湛月路 邮政编码 435100 面积 1566.3平方千米 别名 青铜之都 地区生产总值 623.64亿元(2018年) 下辖地区 5个街道、10个镇、1个乡 电话区号 0714 著名景点 铜录山古矿冶遗址、鄂王城遗址、小雷山风景区等

历史沿格

周夷王八年(前880年),楚王熊渠攻扬越至鄂(今鄂城、大冶),封其次子熊红为鄂王,县地属楚国鄂王辖地。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时县地在南郡境内。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城),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部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等六县为武昌郡。时县

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城)、阳新两县境内。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孙权将其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县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又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鄂、阳新、沙羡等七县为属地。时县地在武昌、鄂、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

时县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东晋义熙元至四年(405—408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此时仍为武昌郡,县地属武昌郡之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置郢州于汝南(今武昌),时县地在郢州武昌、阳新两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改富川为永兴,时县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

唐天佑二年(905年),吴国在武昌郡永兴县建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冶炼,时县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今湖北鄂州市)三乡与之合并,始建大冶县。县名取“大兴炉冶”之意。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永兴县为永兴军,次年改永兴军为兴国军,县地先后属永兴军与兴国军。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兴国军为兴国路,隶属于江西行省。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兴国路划归湖广行省,县地属兴国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兴国路为兴国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将兴国府降为兴国州,县地先后属兴国府和兴国州。

清康熙三年(1664年),县地属武昌府。

清雍正元年至十三年(1723—1735年),分湖广行省,设置湖北省,县地属湖北省武昌府。

民国十年(1921年),建立中华民国以后,废府改道,县地属湖北省江汉道,后道废,从属湖北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大冶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时县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第一专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大冶县政权,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5月15日,大冶解放,6月12日,“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办事处”成立。不久

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领导。

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石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石黄市”。1950年8月21日,省辖黄石市正式成立。

1952年6月,大冶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

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改属黄石市。1959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

1962年6月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仍属黄石市。

1982年3月12日,国务院公布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该遗址被列入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冶县,设立大冶市(县级),1995年1月1日,大冶市正式成立,由黄石市代管。[4]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大冶市辖5个街道、10个镇、1个乡,大冶市人民政府驻东岳路街道。[5]

行政区划代码 名称 420281001000 东岳路街道 420281002000 东风路街道 420281003000 金湖街道 420281004000 罗家桥街道 420281070000 金山街道 420281100000 金牛镇 420281101000 保安镇 420281102000 灵乡镇 420281103000 金山店镇 420281104000 还地桥镇 420281105000 殷祖镇 420281107000 刘仁八镇 420281108000 陈贵镇 420281109000 大箕铺镇 420281170000 汪仁镇 420281200000 茗山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湖北“冶金走廊”腹地,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和鄂州、咸宁相邻,西部和省会武汉市接壤。地跨东经114°31′

—115°20′,北纬29°40′—30°15′。大冶市总面积156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为南山北丘东西湖,南高北低东西平,海拔高度为120—200米,最高点海拔839.9米,最低点海拔11米。

大冶市主要山脉有大同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全市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境内中、东、西、北部,占境域面积的67%,南部偏东以山地为主,占15%。

水文 长江 长江大冶段,自凡波港口至枯牛洲尾全长11.4千米,江堤京起蓼叶山,西抵杨泗庙,全长10.545千米。

河港

大冶有河港16条,流入大冶湖注入夭江的有小箕铺港、三角桥港、界牌港、栖儒桥港、鸿滨桥港(支流欧家港)、车桥港、三里七港、卫祥港等。入长江的有保安

港、还地桥港等,高河港最长,全长60千米,流经大冶的18千米,其上、下游分别在咸宁、鄂州境内。

地下水 大冶境内的牛头山、鹿耳山、马叫山至铜绿山,跳石湖至牛角山颈,叶花香及灵乡镇均有伏流。

气候

大冶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9°C,极端最高气温40.1°C,极端最低气温-10°C,年均无霜期261天,

年均降水量为1385.8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大冶市域总面积1566.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50.15千公顷,园地面积22.59千公顷,林地面积36.3千公顷。[6]

生物资源

大冶市野生动物有19目32种100多科,常见的有野猪、野鸡、野兔、小麂、野鸭;珍稀动物有狼、穿山甲、猫头鹰等;家养动物有猪、牛、羊、狗、鸡、鸭、鹅、鸽等。全市植物有高等植物207科,1165属,38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有水杉、银杏、罗汉松、金钱松、白玉兰、云锦杜鹃、野生兰花草、水仙花、野生大豆等。[6]

水资源

大冶市水域面积14.67千公顷,水资源总量12.17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值2.32亿立方米。境内有集水面积10千米以上的河流30条,总长368千米。

大冶境内主要湖泊有大冶湖、保安湖和三山湖,流域面积分别是1106平方千米、285平方千米和243平方千米。有中、小水库114座,其中,有毛铺、杨桥、九桥3座中

型水库,小(一)型水库24座,小(二)型水库87座,总库容量1.54亿立方米。[6]

矿产资源

大冶已发现和探明的大小矿床273处,金属矿、非金属矿53种,是全国6大铜矿生产基地,10大铁矿生产基地和建材重点产地。其中:黄金、白银产量居湖北省之冠,

硅灰石储量居世界第二。

大冶市境内已发现矿产65种,探明资源储量42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9种。能源矿产主要是煤,储量7625万吨;金属矿产以铜铁金为

主,其中,铜储量239万吨,铁36451万吨,金13.48万吨。非金属矿产点多面广,储量丰富,主要有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陶瓷土、水泥用灰岩等。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大冶市(含黄金山托管区域)户籍人口99.52万人(常住人口91.09万人)。全年全市(含黄金山托管区域)出生1.70万人,出生率17.20‰;死亡0.52

万人,死亡率5.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95‰。[3]

经济

综述

2018年,大冶市全年(含黄金山托管区域)实现生产总值623.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

加值421.70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56.59亿元,增长11.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67.6%,第三产业增加

值比重25.1%。

2017年,大冶市(含黄金山托管区域)实现生产总值59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42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

实现增加值393.3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19亿元,增长7.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6.6%,比

2016年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2%。

2017年,大冶市财政总收入69.07亿元,比2016年增长7.4%。其中,税收收入53.82亿元,增长8.7%。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22.25亿元,增长32.0%;营业税0.12亿

元,下降96.0%;企业所得税15.56亿元,增长4.6%。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74亿元,比2016年增长5.4%。其中,税收收入28.48亿元,增长6.1%。[7]

2017年,大冶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29元,比2016年增长8.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92元,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6元,增长8.0%。

第一产业

2017年,大冶市(含黄金山托管区域,本部分下同)粮食播种面积57.36千公顷,比2016年减少0.34千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37千公顷,增加0.12千公顷;稻谷

播种面积36.79千公顷,减少0.60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4.21千公顷,增加0.06千公顷。

2017年,大冶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8.92千公顷,比2016年增加1.16千公顷。其中,棉花播种面积2.07千公顷,增加0.90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21.47千公顷,减少

0.02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面积12.74千公顷,减少0.01千公顷。

2017年,大冶市粮食产量25.51万吨,比2016年增加0.27万吨,增产1.1%。其中,夏粮产量3.10万吨,减产1.9%;秋粮产量22.41万吨,增产1.5%。在全年谷物产量

中,稻谷产量19.67万吨,增产1.6%;小麦产量2.21万吨,减产1.8%;玉米产量0.96万吨,增产1.1%。

2017年,大冶市棉花产量0.22万吨,比2016年减产1.9%;油料产量4.72万吨,增产4.8%;糖料产量0.17万吨,增产5.0%;蔬菜总产量33.89万吨,增产4.0%。

2017年,大冶全市肉类总产量7.16万吨,比2016年增长5.7%。其中,猪肉产量4.37万吨,增长11.2%;禽蛋产量2.38万吨,下降5.4%。年末全市牲猪存栏28.41万头,

比2016年下降18.0%;牲猪出栏58.58万头,增长4.4%。年末全市家禽存笼638.35万只,比2016年下降9.6%;家禽出笼1490.58万只,下降1.6%。[7]

2019年11月18日,大冶市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8]

第二产业

大冶是近代民族钢铁工业摇篮。晚清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大冶境内开办大冶铁矿,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跨区域钢铁煤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拉开了中国近代民

族工业的序幕。建国后,国家在大冶境内兴办了20多家大中型厂矿企业,采掘金、铜、铁矿石,使大冶成为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之一。[2]

2017年,大冶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6.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0%,集体企业下降16.4%,股份制企业增长3.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

业增长7.2%,私有企业增长5.5%。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5.8%,制造业增长8.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3%。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

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比2016年下降3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8.0%,占比5.1%;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3%,占比3.7%;酒、

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6.5%,占比13.5%;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9.8%,占比3.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8%,占比11.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

4.9%,占比12.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7%,占比9.8%;金属制品业增长14.6%,占比4.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9%,占比7.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20.5%,占比3.2%。

2017年,大冶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211.66亿元,比2016年增长3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56万平方米,增长22.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34万平方米,增长

24.5%;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5.74万人,增长17.1%。

第三产业

2017年,大冶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1.46亿元,比2016年增长42.2%。其中,住宅投资36.35亿元,增长36.1%;办公楼投资0.35亿元,下降2.1%;商业营业用房投

资9.58亿元,增长25.5%。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12.88万平方米,比2016年末下降0.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6.00万平方米,增长23.0%;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

3.57万平方米,下降19.4%。

2017年,大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31亿元,比2016年增长12.7%。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15.17亿元,比2016年增长18.0%。按行业统计,批发业消

费品零售额56.56亿元,增长12.8%;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51.51亿元,增长27.0%;住宿业消费品零售额0.53亿元,下降8.4%;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3.28亿元,增长

9.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8.72亿元,增长18.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6亿元,增长17.7%。

2017年末,大冶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27.35亿元,比2016年年末增长4.3%。其中,住户存款241.21亿元,增长11.8%;非金融企业存款113.78亿元,下降

9.0%;广义政府存款72.31亿元,增长5.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7.46亿元,比2016年年末增长11.3%。其中,住户贷款91.36亿元,增长22.7%;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26.08亿元,增长7.3%。

社会事业

文化事化

截至2017年末,大冶全市拥有艺术团1个,全年演出场次274场,观众人数13.7万人次。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1.4万册;博物馆1个;

体育场馆3149个,其中综合场馆39个。年末全市拥有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覆盖率96.23%,电视覆盖率96.18%。[7]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大冶全市共有学校183所,在校学生10.48万人。其中普通初中36所,在校学生2.57万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学生1.21万人;普通小学137所,在校学

生6.49万人。年末全市幼儿园172所,在园幼儿2.7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8.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5%。[7]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末,大冶全市医院7家,卫生院1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妇幼保健院(所)1 家,防艾办1家,综合监督执法局1家。上述25家单位年末拥有床位2814

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824张,卫生院拥有床位990张。上述25家单位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980人,其中,医院、卫生院2893人。上述25家单位年末共有执业医师

含执业助理医师)973人,注册护士1410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民生事业

截至2017年末,大冶全市社会服务事业费实际支出27435万元,比2016年增长1.8%,其中社会救助支出16036万元。年末全市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7个,拥有床位

数2062张,收养救助人数715人。年末全市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174个,救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54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344人,国

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24人。民政部门全年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791人。[7]

交通运输

大冶地理地处中国第四大核心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腹地,是武汉城市圈冶金建材走廊的重要支点。大冶距黄石火车站6千米,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00

千米,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黄石棋盘洲码头仅20千米。武九铁路、武黄城际铁路、106国道、314和315省道贯穿境内,大广高速、黄咸高速在境内交汇,与沪蓉、

京珠、杭瑞等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到达周边省会城市长沙、合肥只需3个小时车程。随着武黄城际铁路的开通,大冶到武汉仅需半个小时,到南昌只需70分钟。

截至2017年末,大冶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49亿元,比2016年增长6.3%。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567千米,私人汽车保有量6.18万辆。年末全市

民用汽车拥有量6.84万辆,其中民用载货汽车0.59万辆,载客汽车0.18万辆。全年全市实现客运量1440万人(不含公交和出租车),拥有道路运输营运证车辆实现货

运量749万吨。

风景名胜

矿冶遗址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它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

处古铜矿遗址。

雷山风景区 雷山风景区位于大冶市城区以西十五千米的陈贵镇境内,是鄂东南重要的风景名胜之一,共分四大景区:方广寺景区、大小口景区、小雷寺景区、石笋尖景区。

黄金湖旅游区 黄金湖旅游区位于大冶市西北角的还地桥镇境内,黄金湖与保安湖,三山湖水脉相连,同属梁子湖水域,黄金湖为湖北省8大无污染天然湖泊之一。

黄坪山旅游区 黄坪山生态旅游区是湖北省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冶南部山区,与阳新县西北部交界。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宝库,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7.6%。区内有高等植物3800余种,野生动物100多种。

董家口风景区 殷祖镇董家口风景区位于大冶市东南部,延伸于罗霄山脉北端,面积为62平方千米,有“小庐山”之美誉。

大泉沟风景区 大泉沟位于陈贵镇南山北麓,面积约18平方千米,最高峰猫儿伏海拔774.9米。

特产小吃

大冶印子粑 大冶果城的印子粑,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即可。[10]

南山云雾茶 南山云雾茶该由殷祖镇南山茶场生产,品种有龙井、银毫、毛尖云雾茶等系列产品。南山茶场位于南山东尖海拔700米处,常年云雾缭绕。所产的产品无任何污染,翠绿如碧。品之,沁人心脾,芳香悠久。

视频

千年古县—大冶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