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地之歌 (交响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地之歌》(德语:Das Lied von der Erde)是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一部大型声乐交响曲。马勒写明作品“取材于汉斯·贝特格的《中国笛》”。作品一共六个乐章,采用了诗人汉斯·贝特格的意译诗集《中国笛》[1](Die Chinesische Floete,1907年出版)中的七首唐诗作为歌词。

《中国笛》中的诗歌并非直接从中文译为德文,而是来源于两本法语中国古诗译集——法国女诗人、作家及东方学家朱迪·戈蒂埃的《玉书》(法语:Le Livre de Jade)和汉学家德里文(Marie-Jean-Léon, Marquis d'Hervey de Saint Denys)的《唐诗》(法语: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ang)。德国人Hans Heilmann将这两部法语译集的相关内容转译成德语,结集成《中国诗歌》(Chinesische Lyrik,1905年)出版。汉斯·贝特格在三部法、德文翻译的基础上译成《中国笛》。除了马勒之外,理查德·斯特劳斯、阿诺德·勋伯格、安东·韦伯恩等其他许多著名作曲家也从《中国笛》中获得过灵感。

经过转译,加上所据法语译本,特别是《玉书》中的随意、错误和缺漏,辨认《中国笛》译诗的唐诗原作成了一个难题。为了找到《大地之歌》中诗歌的原作,中国学者做了不少努力。尤其对于第三乐章用诗的出处,目前意见仍不统一。马勒在创作过程中,对汉斯·贝特格的文字又进行了多处的改动和调整。

《大地之歌》的创作时间是1908年至1909年,在《第8号交响曲》之后完成。虽然没有被编为“第九交响曲”(该标题被分配给稍晚所作的D大调交响曲),但其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作品于1911年11月20日在慕尼黑首演,指挥是布鲁诺·瓦尔特,女中音Mme. Charles Cahier及男高音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当时马勒已经离世,没能亲临首演。《大地之歌》的演奏时间约为65分钟。

粤语版本

新加坡交响乐团于2005年邀请香港马勒爱好者伍日照将汉语原诗(《悲歌行》、《效古秋夜长》、《宴陶家亭子》、《采莲曲》、《春日醉起言志》、《送别》)重新填入《大地之歌》,并由男高音莫华伦及女高音梁宁以粤语演唱。由于第六乐章由马勒自己加词,故将第六乐章原本的的德语版本也收录于SACD中[2]。新加坡交响乐团首演于该年7月22日。

配器

木管乐器:3长笛(第3兼短笛2)、短笛、3双簧管(第3兼英国管)、高音单簧管、3单簧管(B♭)、低音单簧管(A/B♭)、3低音管(第3兼倍低音管

铜管乐器:4圆号、3小号(F/B♭)、3长号低音號

打击乐器定音鼓(第四乐章)、小军鼓大鼓三角铁铃鼓(第四乐章)、铜锣(末乐章)、铁片琴钢片琴(末乐章)

弦乐器:2竖琴曼陀林(末乐章)、小提琴I/II、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安装低C音弦)

视频

大地之歌 相关视频

马勒《大地之歌》
音乐无界:大地之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