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气边界层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大气边界层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目录

名词解释

大气最底层,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区域。大气流过地面时,地面上各种粗糙物体,如草、沙粒、庄稼、树木、房屋等会使大气流动受阻,这种摩擦阻力由于大气中的湍流而向上传递,并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达到某一高度后便可忽略。此高度称为大气边界层厚度,它随气象条件、地形、地面租糙度而变化,大致为300~1000米。

大气边界层内的空气运动明显地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其性质主要取决于地表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该层厚度变化与外层气流的速度有关,也与其自身的气象条件有关,还与下垫面状况(如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等)有关。通常,将大气边界层分为两层:近地层和摩擦上层(即埃克曼层)。也有将其分为三层:底层为数毫米厚,对人类无较大影响;再往上为表面层,厚度为100米左右,该层内湍流黏性力为主导力,风速与高度同增;100米以上为埃克曼层,地球自转形成的科里奥氏力在该层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