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湖法云禅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湖法云禅寺
图片来自pixnet

大湖法云禅寺,简称法云寺,是位于台湾苗栗县大湖乡富兴村、观音山上的曹洞宗佛寺,为台湾佛教四大法脉法云寺派本山,开山祖师乃觉力法师[1]

沿革

日治时期

此寺建立由来,是当地大湖吴姓家族为抚慰在清治开垦当地时,与泰雅族冲突伤亡的先灵,遂由参学僧妙果法师在1913年邀请涌泉寺监院、曹洞宗第四十八代法子觉力法师来台湾,同年向台湾总督府申请在大湖观音山建寺,破土兴建。建寺为林朝栋、吴定连等所发起,并设寺产农田四、五甲,租用公有林地八十馀甲。此寺与狮潭乡的南衡宫、万善祠的建立,皆和屯垦致富的刘缉光、原住民冲突有关。

当地建寺传说则讲此寺对面的鹞婆山为该地有名的恶山,尤其主峰形似鸟嘴,风水上代表会叼啄人命。当时原住民经常出草,令居住此地的汉族惊恐度日。相传当时有一名地理师路过,认为对治恶山之法,唯有在对山设置佛寺。

1914年11月17日,大雄宝殿初步建成。本名“观音禅寺”,因寺庙奠基地有如莲花座上的护法祥云,所以命名为“法云禅寺”,也有许多人称“法云寺”。由觉力禅师担任开山住持,妙果禅师为副住持,开山后续建禅堂、讲堂、功德堂、研究院、维摩院、华严院、长寿院、仁济院等。寺庙建成之后,原住民停止出草,地方遂有“法云建而大湖平”之说。觉力禅师任内,协助派下的妙清法师创立了圆通禅寺、妙本法师姐妹创建毘卢禅寺,又与弟子真常法师、妙吉法师等组织弘扬净土法门的阿弥陀佛会总会,发行《亚光新报》,形成了四大法脉之一的法云寺派。

1927年,寺身因白蚁蛀蚀一度拆除重建。1935年4月21日关刀山地震,苗栗的狮头山劝化堂、开善寺、辅天宫、南庄永昌宫、三湾五谷宫、小南埔崇圣宫、头份义民庙、竹南中港妈祖庙等倒毁,因此地震使苗栗山区所遗留古屋甚少。因法云寺几成废墟,佛殿暂移往功德堂。第二任住持妙果,将办学重心转移到圆光禅寺,原处重建转作造林。这段时期,法云禅寺寺务,妙果完全委由师妹妙然代管。

战后时期

1947年,在达华、妙果法师的奔走下,从废墟中建立了三座僧房。战后寺址为大湖乡富兴村11号。新加坡弘宗法师参观此寺后,回国募集约新台币二十万的钜资,购买缅甸玉佛送给寺方。1954年11月9日,大雄宝殿重建落成、海外侨胞捐赠的玉佛举行开光典礼 。

1957年秋,河北籍的释常照今圆法师来此寺挂单,数年后自命住持,和明恒、妙缘等人联合,与原先住持发生继承争执,林朝栋之子林增璋、刘群芳等只好介入,妙果就计画将该寺改为女众道场。妙然自1960年接任后,寺院转为女众道场。

1963年,大同集团林提灶开辟观音山环山道路,贯通彼岸桥与法云寺的交通。1965年11月19日,藉纪念觉力逝世二周年、妙果逝世三周年的传授千佛大会,开山纪念堂、禅堂、讲堂、环山道路落成,县长林为恭剪彩。1981年再重建大雄宝殿。

观光

苗栗诗人赖江质所吟咏的苗栗八景,有双峰插汉、虎屿观潮、焰山云雾、磺山喷火、明德泛月、狮山览胜、墨砚吞云、法云衔烟,其中就包括法云寺景色。被峰峦围抱的寺院,昔日交通全赖吊桥维持,随著水泥桥的改筑,其特色之一略见消褪。该桥称为“彼岸桥”,2007年时因风雨而曾中断。

通往此寺的车道是无法让大客车登顶的。其车道陡坡且狭隘,有之字形大转弯,车辆需迂回而上,山顶则有停车场。往寺院的登山步道名为“阿鞞跋致路”,为觉力以自己供养金修建,修成时共一千八百廿阶。

法云寺建筑共分三时期,觉力法师所建的闽南式殿宇为第一期,1933年妙果继任住持时重建的日式仿唐式殿宇为第二期,现今建筑为妙然法师于1981年所建。今大雄宝殿采白墙绿瓦唐风式建筑,设有日式木造回廊,周植松树。殿中有两尊法相造型不似中上大乘的释迦牟尼像,一白一金,奠基在碧玉大理石上,为1954年迎来的丈二白玉佛和金身。寺方还收藏一项黄藤编织、编织了六个“寿”字的斗笠,为万善法师赠送给来台弘法的徒弟觉力法师。寺方还曾在西厢饲养一只名为“也罗”的鹦鹉,会念佛号,由台北建成医院负责人母亲在1973年移民日本时托养,交给真淳法师喂饲,但在1998年5月10日母亲节中午,被一名身著白衣的女游客趁寺方用餐时偷走。

虽经重建,但寺中心仍有一片废园遗迹,地震折断的柱石星散其间,和寺内其他景观亦不甚调和。后来,黄碧忠在乡长任内计画整理,由任职于桃园农改场的刘政宗提供栽植三千五百株于法云寺花圃内。

大雄宝殿前方广场,视野可望见汶水溪谷、水尾坪、汶水老街雪霸国家公园服务区。遥望可见的鹞婆山是因李乔的《寒夜三部曲》被拍成电视,乡土的情怀重新诠释之赐,才挥别背负百年之久的阴晦之名。

转入后殿方向的殿旁植有一棵象征智慧的波罗蜜树,每年八月至十二月间结果累累,被寺方以铁网围住,信众会点香膜拜。寺方种植有多株五叶松与二叶松,曾感染松材线虫,由县府农业局在2003年施打国产药品丁基加保扶,成功救活 。

寺右后方小岗阜的大湖开发纪念碑,其碑文记载同治元年(1862年)吴氏兄弟向后龙道卡斯族新港社头目协商,率佃户四十多人、隘勇百馀人,进入上坪一带开垦的历史。该碑亦说明此寺原位于苗栗吴家屯驻隘勇、率众搭寮垦荒的中心。

寺后山的林间古道有一片寺院用以维持生活的竹林,可通往出磺坑,是昔日原住民上下山的捷径。星云法师曾在1963年在此寺停留三个月,帮忙看守竹笋以防民众上山偷采贩售,期间于茅蓬里开始写下《无声息的歌唱》一书。

另外,二十世纪中叶时,寺方会以热茶招待游客,但天寒时麻烦。当时苗栗掀起养十姊妹热潮,寺方见汶水老街有该鸟类的鸟巢,想草织物可让茶壶保温,于是找街上的宋陈大妹改良成保壶容器,被称为“汶水茶寿”,早期也被称为“鸟巢仔”。寺方使用此物使上山游玩的香客在五、六个钟头内都能喝到热茶,之后山下妇女竞相模仿,成当地特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