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禹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禹谟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作品名称大禹谟

作 者不详

创作年代周代

作品出处《尚书》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别名尚书·大禹谟

'''大禹谟'''》是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这篇文章的内容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序,介绍写作《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的缘由;第二部分,舜帝与大禹、伯益讨论政事,赞美帝尧的美德,阐述了各自的治国见解;第三部分,记叙舜禅位于禹的经过;第四部分,叙述大禹征伐苗民,最终以德感化苗民。

一说《大禹谟》是伪古文,后世儒学整理编撰《大禹谟》,是为了上联《尧典》《舜典》,下接《商书》《周书》各篇,构建“二帝三王”的古史体系,宣扬古帝一脉相承的道统。[1]

作品原文

大禹谟

皋陶1矢2厥3谟4,禹成5厥功,帝舜申6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7,敷8于四海,祗9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10,臣克11艰12厥臣,政乃乂13,黎民敏14德。”

帝曰:“俞15!允16若兹17,嘉言罔18攸19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20,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益曰:“都21,帝德广22运23,乃24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25命,奄26有四海为天下君。”

禹曰:“惠27迪28吉,从逆凶,惟影响29。”

益曰:“吁!戒哉!儆30戒无虞31,罔失法度。罔游于逸32,罔淫33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34惟熙35。罔违道以干36百姓之誉,罔咈37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38;正德、利用、厚生、惟和39。九功40惟叙41,九叙惟歌。戒之用休42,董43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44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45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46,时乃功。”

帝曰:“格47,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48倦于勤49。汝惟不怠,总50朕师51。”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52种53德,德乃降,黎民怀54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55兹在兹,名言56兹在兹,允出57兹在兹,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58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59,以弼五教60。期61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62,时乃功,懋63哉。”

皋陶曰:“帝德罔愆64,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65过无大66,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67,宁失不经68;好69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70。”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71,惟乃之休72。”

帝曰:“来,禹!降水73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74假75,惟汝贤。汝惟不矜76,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77,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78乃丕79绩,天之历数80在汝躬81,汝终陟82元83后84。人心惟危,道心85惟微86,惟精87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88?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89兴戎90,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91功臣,惟吉之从。”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92志,昆93命于元龟94。朕志先定,询谋佥95同,鬼神其依,龟筮96协从,卜不习97吉。”禹拜稽首,固辞98。

帝曰:“毋!惟汝谐99。”

正月朔100旦,受命于神宗101,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102弗率103,汝徂104征。”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105有众,咸听朕命。蠢106兹有苗,昏迷107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108,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109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110。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111,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112,于父母,负罪引慝113。祗114载115见瞽叟116,夔夔117斋118栗119,瞽亦允若。至𫍯120感神,矧121兹有苗。”

禹拜昌122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123敷124文德,舞干125羽126于两阶,七旬有苗格127。

1.皋(gāo)陶(yáo):偃姓,舜帝之臣,掌管刑狱。

2.矢:陈述。

3.厥(jué):其。

4.谟(mó):计谋。

5.成:陈述。

6.申:重视。

7.文命:大禹的名字。

8.敷:治理。

9.祗(zhī):恭敬。

10.后:君主。

11.克:能够。

12.艰:看得很艰难。

13.乂(yì):治理。

14.敏:勤勉。

15.俞:副词,表肯定。

16.允:的确。

17.兹:这。

18.罔:无,不要。

19.攸(yōu):所。

20.无告:无处求告的人,指鳏寡孤独者。

21.都:叹词,表赞美。

22.广:大。

23.运:远。

24.乃:语助词。

25.眷:顾念。

26.奄:尽。

27.惠:顺。

28.迪:道。

29.影响:影随形,响应声。

30.儆(jǐng):戒备。

31.虞:预料。

32.逸:放纵。

33.淫:过分。

34.志:念虑。

35.熙:广。

36.干:求。

37.咈(fú):违反。

38.修:治理。

39.和:宣扬。

40.九功:水、火、金、木、土、谷,叫六府;正德、利用、厚生,叫三事。六府三事合称九功。

41.叙:次序。

42.休:美德。

43.董:监督。

44.俾(bǐ):使。

45.天:万物。

46.赖:利。

47.格:来,呼唤之语。

48.耄(mào)期:八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颐。这里指年迈。

49.勤:辛苦。

50.总:总领。

51.师:众人。

52.迈:勤勉。

53.种:树立。

54.怀:归附。

55.释:通“怿”,喜悦。

56.名言:称颂。

57.出:推行。

58.干:冒犯。

59.五刑:指墨、劓、荆、宫、大辟五种刑罚。

60.五教: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61.期:当,合。

62.中:中正,公平。

63.懋(mào):鼓励。

64.愆(qiān):过失。

65.宥(yòu):宽恕。

66.无大:不论多大。

67.不辜:无罪。

68.不经:不守正道。

69.好:爱惜。

70.有司:官吏。古代每个官位都各司专职,因此称有司。

71.风动:风吹草动,比喻各方响应。

72.休:美德。

73.降水:洪水。

74.满:盈满。

75.假:虚假,夸大。

76.矜:夸耀,自以为贤。

77.伐:夸耀,自夸有功。

78.嘉:赞美。

79.丕:大。

80.历数:历运之数,指帝王相承的次序。

81.躬:自身。

82.陟(zhì):升登。

83.元:大。

84.后:君王。

85.道心:合于道义的思想。

86.微:不显露。

87.精:专诚。

88.戴:拥戴。

89.出好:说出善言。

90.兴戎:引起战争。

91.枚卜:逐次占卜。古代用占卜的方法选官,对被选的人逐一占卜,吉者入选。

92.蔽:断定。

93.昆:后。

94.元龟:大龟。

95.佥:都。

96.龟筮(shì):龟甲和蓍草,二者都是古代占卜的工具。

97.习:重复。

98.固辞:坚决推辞。

99.谐:适合。

100.朔:阴历的每月初一。

101.神宗:尧帝的宗庙。“神”在此表尊敬。

102.有苗:指三苗,古代的一个部族。“有”是名词词头,无意义。

103.率:遵循。

104.徂:往。

105.济济:众多的样子。

106.蠢:骚动。

107.昏迷:昏暗迷惑。

108.咎:灾祸。

109.赞:见。

110.届:到。

111.历山:指舜帝当初种田之处。

112.旻天:天空。

113.慝(tè):邪恶。

114.祗:恭敬。

115.载:侍奉。

116.瞽叟(gǔ sǒu):舜的父亲。

117.夔夔(kuí kuí):恐惧的样子。

118.斋:庄敬。

119.栗:战栗。

120.𫍯:诚信。

121.矧:何况。

122.昌:美。

123.诞:大、广。

124.敷:施行。

125.干:盾牌。

126.羽:用羽毛做的舞具。

127.格:到,这里指归顺。

白话译文

皋陶陈述他的谋略。大禹陈述他的功绩,舜帝对他们的言论很重视。史官记录下他们之间的谈话,写作了《大禹谟》《皋陶谟》和《益稷》。

查考往古旧事,可知大禹名叫文命,他治理四海,恭敬地秉承尧舜二帝的教导。大禹说:“君王把当好君王看成难事,臣子把当好臣子看得也不容易,政事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了,众人也会勤勉地执行德教了。”

舜说:“对!这样善言无所隐匿,朝廷外没有被遗弃的贤人,万国之民就安宁了。政事同众人研究,舍弃私见,依从众人,不虐待无告的人,不放弃困穷的事。只有帝尧能够这样。”

伯益说:“尧德广远,这样圣明,这样神妙,这样英武,这样华美;于是上天顾念,他尽有四海之内,而做天下的君主。”

禹说:“顺从善就吉,顺从恶就凶,就象影和响顺从形体和声音一样。”

伯益说:“啊!要戒慎呀!警戒不要失误,不要放弃法度,不要优游于逸豫,不要放恣于安乐。任用贤人不要怀疑,罢去邪人不要犹豫。可疑之谋不要实行,各种思虑应广阔。不要违背治道获得百姓的称赞,不要违背百姓顺从自己的私心。对这些不要懈怠,不要荒忽,四方各民族的首领就会来朝见天子了。”

禹说:“啊!帝要深念呀!帝德应当使政治美好,政治在于养民。六种生活资料:水、火、金、木、土、谷,应当治理,正德、利用、厚生三件利民的事应当配合,这九件事应当理顺,九事理顺了应当歌颂。又用休庆规劝人民,用威罚监督人民,用九歌勉励人民,人民就可以顺从而政事就不会败坏了。”舜说:“对!水土平治,万物成长,六府三事真实办好,是万世永利的功勋。”

舜说:“您来呀,禹!我居帝位三十三年了,年岁老耄被勤劳的事务所苦。您当努力不怠,总统我的众民。”

禹说:“我的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归。皋陶勤勉树立德政,德惠能下施于民,众民怀念他。帝当思念他!念德的在于皋陶,悦德的在于皋陶,宣德的在于皋陶,诚心推行德的也在于皋陶。帝要深念他的功绩呀!”

舜说:“皋陶!臣民没干犯政事,是因为您作士官,能明五刑以辅助五常之教,合于治道。施刑是为了达到无刑,人民合于中道。这是您的功劳,做得真好啊!”

皋陶说:“帝德无失误。简约治民,宽缓御众;刑罚不及于子孙,奖赏施及后代;宽宥过失不论罪多大,处罚故意犯罪不问罪多小;罪可疑时从轻,功可疑时从重;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肯自己陷于不常的罪。帝爱生命的美意,合于民心,因此人民就不冒犯官吏。”

帝舜说:“使我依从人民的愿望来治理,象风一样鼓动四方人民,是您的美德。”

帝舜说:“来,禹!洪水警戒我们的时候,实现政教的信诺,完成治水的工作,只有你贤;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你不自以为贤,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能;你不夸功,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你争功。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大功。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你终当升为大君。人心险恶,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无信验的话不要听,独断的谋划不要用。可爱的不是君主吗?可畏的不是人民吗?众人除非大君,他们拥护什么?君主除非众人,没有跟他守国的人。要恭敬啊!慎重对待你的大位,敬行人民可愿的事。如果四海人民困穷,天的福命就将永远终止了。虽然口能说好说坏,但是我的话不再改变了。”

禹说:“请逐个卜问有功的大臣,然后听从吉卜吧!”

帝舜说:“禹!官占的办法,先定志向,而后告于大龟。我的志向先已定了,询问的意见都相同,鬼神依顺,龟筮协合,况且卜筮的办法不须重复出现吉兆。”

禹跪拜叩首,再辞。帝舜说:“不要这样!只有你适合啊!”

正月初一早晨,禹在尧庙接受帝舜的任命,象帝舜受命之时那样统率着百官。

帝舜说:“嗟,禹!这些苗民不依教命,你前去征讨他们!”

禹于是会合诸侯,告戒众人说:“众位军士,都听从我的命令!蠢动的苗民,昏迷不敬,侮慢常法,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贤人在野,小人在位。人民抛弃他们不予保护,上天也降罪于他。所以我率领你们众士,奉行帝舜的命令,讨伐苗民之罪。你们应当同心同力,就能有功。”经过三十天,苗民还是不服。

伯益拜见禹,说:“只有修德能感动上天,那是没有远而不至的。盈满招损,谦虚受益,这是自然规律。帝舜先前到历山去耕田的时候,天天向上天号泣,向父母号泣,自己负罪引咎;恭敬行事去见瞽瞍,诚惶诚恐尊敬战栗。瞽瞍也信任顺从了他。至诚感通了神明,何况这些苗民呢?”禹拜谢伯益的嘉言,说:“对!”

还师回去后,帝舜便大施文教,又在两阶之间拿着干盾和羽翳跳着文舞。经过七十天,苗民不讨自来了。

创作背景

大禹谟》的创作有多种说法:

大禹,姒姓,史称夏禹、戎禹。相传他是上古夏后氏族部落的首领。禹继承父亲鲧未竟的治水事业,历经十三年,胼手胝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平水患。这篇文章就是为记录舜帝与大臣禹、益、皋陶谋划政务而创作的。《虞书》中,为了补充《尧典》《舜典》所缺少的君臣之间的嘉言善政,而成《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三篇,其中,因为禹治水的功劳最高,所以《大禹谟》列于三篇之首。

大禹谟》是伪古文。后世儒学整理编撰《大禹谟》,是为了上联《尧典》《舜典》,下接《商书》《周书》各篇,构建“二帝三王”的古史体系,宣扬古帝一脉相承的道统。宋代儒学又从舜对禹的训示中撷取“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称为“虞廷十六字”,作为舜受自尧并传于禹的“三圣传授心法”。这十六字成为维系古帝道统的精神核心,而《大禹谟》正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特别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史料。

根据清代学者的考证,《大禹谟》这篇文章,属于《伪古文尚书》,作伪者乃三国魏时的学者王肃。其中某些语句是从其他先秦典籍中摘取后经过改饰拼缀而成的。

大禹谟》叙述了三件事。第一件,是舜、禹、皋陶、伯益开会交流政治见解,近似于今人常说的理论务虚会。其时,禹已处于摄政地位,但舜仍位居天子之尊。皋陶则是大法官。

他们三人的讨论由禹开始,以舜对禹的赞赏而告终。禹发言三次,其政见可以概括为:在政治伦理方面,无论君臣,都要尽职尽责;在政治原则方面,要顺道而行,除恶扬善;在政治事务方面,要做好各种事务。前两点务虚,后一点务实,虚实结合,建构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施政纲领。这个纲领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汇人到历代中国政治信条中了,譬如恪尽职守、正身以德、厚生养民,等等。相对于禹的正面立论,伯益的两次发言各有特色:第一次发言主要在于颂扬尧的美德,为舜和禹提供了一个可以效仿的政治榜样;第二次发言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为政之禁忌”。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父亲是皋陶,伯益在舜、禹主导的政治体系中,享有比较特殊的话语权。这也许是他可以在舜、禹面前放言高论的原因。这个原因,也许还可以解释,为什么舜与禹之间的对话,他可以参与并自由发言。至于舜的两次发言,都是对禹的认同,体现了长者的宽容与鼓励,至于他的个人观点,则不甚突出,主要是野无遗贤、舍己从众、救济贫苦,等等。

大禹谟》叙述的第二件事,是讨论舜、禹之间的帝位禅让问题,参与讨论的也是三人,除了舜、禹之外,还有伯益的父亲皋陶。这次会议,不再“务虚”,而是一场实质性的政治决断,再现了舜、禹之间的禅让过程。此情此景,仿佛尧、舜之间禅让过程的再现。

大禹谟》记载的第三件事,是舜让禹去征讨苗民,理由是苗民不大驯服。禹带领各路诸侯,经过三十天的征伐,苗民还是不服。苗民的理由是:尚未晓之以理,便胁之以兵,这属于以力服人,当然不服。正在僵持之际,皋陶的儿子伯益出面劝说禹:“施德可以感动上天,无论多么偏远的人都会受到感召。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天之常道。遥想舜帝当年,面对父之恶,他常常向上天号泣,向父亲号泣,克己自责,不责于人。他总是恭敬地对待父亲,终于感化了父亲。只要怀着一颗至诚之心,神明都可以感动,何况这些苗民呢。” 禹认为伯益说得对,于是班师还朝。撤兵之后,舜大兴文德之教,并编出象征文德的舞蹈。果然,过了七十天,苗民主动前来朝拜。

这件事有些蹊跷。其一,苗民之君已成邪恶的象征,上天已经为他定了罪,禹的讨伐属于代天而罚。但是,义正词严的“天罚”,却是征而不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僵持不下,只好收兵。这就说明,奉上天讨伐、奉舜帝讨伐的正当性依据是有疑问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兵就是对“天降之罪”“代天而罚”的否定。其二,通过武力不能征服苗民,在自家门前跳上70天“文舞”就让苗民心悦诚服,似乎让人难以置信。因为,要说施文德之教,这本来就是舜的拿手好戏。舜之为君,本来就是以德正身,以德治国。换言之,注重文德之教,乃是舜的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则,任何时候都没有间断。

对于这一点,苗民想必是清楚的。但苗民并没有因此而归顺。苗民为什么长期抗命、军事征伐也不服,待人家编排“文舞”之后就服了。如果苗民在此时此刻的归顺确有其事,那么,在施文德之教与跳文教之舞以外,一定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只是这些原因,不甚清楚而已。

总结《大禹谟》记载的三件事,可以发现,舜、禹交替时期的朝政,很能是“三驾马车”的状态:舜是资深的政治领袖,禹是候补的政治领袖,但皋陶、伯益家族同样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记录这些言行的人,有可能就是皋陶、伯益势力集团中的人。否则,《大禹谟》中的人物,就不会如此安排了。

当然,做出这样的推断,是假定《大禹谟》与《尧典》《舜典》一样,都出自虞舜时代的史官。如果它真是后人伪造的,虽然上文的主要结论依然可以成立,但就不能说记录这些言行的人,就是皋陶、伯益势力集团中的人了。

名家点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戍国《尚书》:“虽然全篇皆伪,但是我们不应轻视本文的思想意义。其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巨大,而‘惟德动天,无远弗届’与‘满招损,谦受益’这几句可以肯定为至理名言。”

参考来源

《大禹颂》预告片

参考资料

  1. 《尚书--大禹谟》注释 ,百度文库 , 2022年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