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胜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胜塔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能仁寺内,故又称能仁寺塔,195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大胜塔是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六边形,内为空筒,高42.38米。塔底西向为正门,东北面阑额之上另辟一门,作为登塔入口,二层以上采用上下斜向穿壁绕平座的登塔方式。其登塔方式与赣州慈云寺塔、石城宝福院塔、信丰大圣寺塔相似,故大胜塔的建造年代应不早于宋,又据明嘉靖《九江府志》记载,明洪武及永乐年间曾大规模重修。

简介

大胜塔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能仁寺内大雄宝殿东南侧,建于东晋,为砖石结构,六角七层,高42.3米,底层对角直径长8.9米[2]

历史沿革

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九江市中心。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502—549年),旧名承天院。焚毁后,唐代重建。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扩建,更名为能仁寺。后多次兴废,现存建筑多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复建,为九江三大 丛林之一。

大胜塔

大胜塔在能仁寺大雄宝殿东南侧。始建于 东晋,后毁。唐大历年间(766—779年)白云端禅师重建,殿、塔并起。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虽经兵祸,殿堂遭毁,但塔完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遭兵火破坏,塔毁3级。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九江关督白景福劝募修复。塔为砖石结构,通体呈六角锥状,共7层,高42.26米,底层对角直径长8.9米,门朝西南。从第二层起,每层六面均有门,三实三虚。塔内有砖砌梯阶,如此可盘旋而上。塔外形似楼阁,古朴庄重,塔顶为六角攒尖式,上立铜刹。左侧底层镶嵌石碑一块,是同治十一年白景福所撰之《重修大胜宝塔碑记》。

文学相关

清人小说<< 儿女英雄传>>中的“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故事就取材于此。一千多年来,大胜塔虽然经风雨侵蚀,地震摇撼,仍巍然屹立,毫无倾斜,远望近瞻,雄伟壮观。

视频

大胜塔 相关视频

九江能仁寺里面有一座大胜塔 此种塔梯结构在我国古塔中 仅此一例
千年宝塔大胜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