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虎头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虎头蜂

学 名 :Vespa mandarinia是全世界体型最大的胡蜂。

俗 名 : 中华大虎头蜂台湾大虎头蜂金环胡蜂

分布地理 : 分布于亚洲地区。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科: 胡蜂科 Vespidae

属: 胡蜂属 Vespa

种: 大虎头蜂 V. mandarinia

形态特征

大虎头蜂体长可达5公分的大虎头蜂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并拥有显眼的橘黑外观与长螫针。

大虎头蜂有输送毒液的大螫针,长约 0.64公分,能够刺穿一般养蜂人穿著的防护衣。研究显示,就算是没有过敏的人,被螫到50次或更少就能导致肾脏受损并死亡。[1]

大虎头蜂体力强健,飞行时速达40km/hr,每日可飞行100公里距离,故防治上采用诱捕,寻找其蜂巢仍非常困难。

===主要外观===  头部橙黄色、腹部末端也是橙黄色。(头部和腹部末端都是橙黄色)

巢穴

大部分筑巢在土穴中;树洞或石穴中比较少。因为巢穴藏在地穴中,比较不容易被发现,容易一脚踩到蜂巢,大虎头蜂群

特征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虎头蜂,体长大约五公分。

猎食行为

大虎头蜂时常袭击蜜蜂的蜂巢,对养蜂业造成毁灭性的危害,特别是对养殖的西方蜜蜂为害重大,5 - 7只大虎头蜂同时进攻一个蜂巢即可轻易攻入蜂窝内部并造成蜜蜂死伤惨重,蜂巢前蜜蜂的尸体堆积如山,因为大虎头蜂体表外壳坚韧,蜜蜂难以刺穿大虎头蜂的体表,且大虎头蜂猎杀积极,每分钟甚至可咬下40只蜜蜂头部。

但大虎头蜂进攻东方蜜蜂蜂巢则难度较高,东方蜜蜂会群集成为蜂球包围大虎头蜂,蜂球内部的高温会导致大虎头蜂热死。

大虎头蜂进攻蜜蜂蜂巢有不同的模式,单只大虎头蜂攻击蜂巢只会抓取蜂巢门口的蜜蜂工蜂,通常抓取一只工蜂便会带回大虎头蜂蜂巢喂食幼虫,如果多只大虎头蜂同时进攻一个蜜蜂的蜂巢,此时攻击模式会转变为联合进攻模式,大虎头蜂会将进行防御的蜜蜂一只只咬死,目的是进入蜂巢内部抓取蜜蜂幼虫。

本种也会猎食其他种类的胡蜂与昆虫,常常攻击其他种类胡蜂的蜂巢。总而言之,虎头蜂类的对于其他蜂巢或蜂类的连续快速屠杀行为,在动物界各种掠食者中也是极罕见。

幼虫

可以消化固体蛋白。幼虫分泌一种清澈的液体胺基酸混合物,反哺成虫,其确切的胺基酸组成因物种而异,它们可根据需要生产以供成虫食用。

成虫

不能消化固体蛋白,成蜂只能喝猎物的体汁,然后将猎物嚼成糊状,喂给幼虫。

生活周期

成功越冬存活下来的大虎头蜂蜂后于早春温度回升开始建立族群,蜂后亲力亲为各项工作以培育第一批工蜂,第一批工蜂羽化后接手蜂巢内各项工作,蜂后改为专职产卵,春季至秋初因其他生物丰富,可供猎食的小生物很多,蜂群规模不断扩大。秋季开始培育新一代的蜂王与雄蜂,新蜂王交配发生于巢内或地面上。

深秋或冬季整群死亡,但会留下新产生的蜂王越冬,春天气温回升新蜂王开始新一轮的生活周期,蜂巢通常建造于地下坑洞内,随著蜂口数量增加蜂巢也不断扩大,空间不足会挖土扩增筑巢空间,挖出来的土壤会弃置在洞口周围,此为重要的观察依据。

危险性

因蜂巢筑造于地下,人类或其他动物常不慎一脚踏破蜂巢,大虎头蜂随即展开猛烈的攻击行为,常常造成严重的死伤事故。

体型可长到2.54公分左右,相当于一只“小老鼠”大小,2只大虎头蜂 就能捣毁整个蜂巢 [2]

本种不惧怕人类,可近距离观察其猎食行为,但接近其蜂巢仍非常危险,常会造成成群围攻导致重大伤亡。

视频

看日本蜜蜂如何集体“热死”大虎头蜂!《国家地理》杂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