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赤鼯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赤鼯鼠照片来自
大赤鼯鼠照片来自

大赤鼯鼠

学名: Petaurista philippensis grandis

界名: 动物界

门名: 脊索动物门

纲名: 哺乳纲

目名: 啮齿目

科名: 松鼠科

特有种: 是

栖地类型: 中低海拔针、阔叶林

微栖地类型: 树上活动

族群状况: 普遍

分布状况: 全岛低至中海拔

生态习性: 台湾特有亚种,分布于全岛海拔100~2600公尺的森林中,是台湾分布最广的鼯鼠。夜行性,多于树上活动,以嫩叶、果实为食物。

国家公园分布状况: 玉山国家公园 垦丁国家公园 雪霸国家公园 太鲁阁国家公园[1]


特征

头圆,吻部突出,黑色触须。体背为红褐色,夹杂黑色毛;头顶为黑色毛,腹部淡黄褐色。尾与体背同色,末端黑褐色。 具有飞膜,由前肢扩展至后肢之踝关节,滑翔能力强。


分 布

台湾特有亚种。各海拔山区均有分布,但以中低海拔较常见,多栖息于阔叶林及混生林的树冠顶层。,


习 性

1. 台湾有三种鼯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小鼯鼠。大赤鼯鼠是其中体型最大的,也较为常见。

2. 滑行为特有行为之一,利用空气气流由高处向低处滑行,可滑行25公尺以上,其滑翔用的飞膜由前肢扩展至后肢之踝关节。鼯鼠以飞膜所形成之浮力和尾部控制方向,可滑行到较低处另一株树枝去休息或觅食。由于鼯鼠飞膜的分布和运动方式都和蝙蝠(唯一真正会飞的哺乳动物)截然不同,因此虽被称为飞鼠,事实上却是完全不会飞行的。

3. 大赤鼯鼠是夜行性,白天栖息于树洞中,傍晚始外出活动觅食,它们常沿树干攀爬、在树林间滑翔、活动觅食,喜好取食植物之嫩叶、嫩芽、种籽及果实。夜间观察时,由于夜行性动物的听力极佳,所以保持安静是秘诀之一。此外,光线是鼯鼠的一大罩门,光线太强、照射太久都会干扰它们的行动,因此切勿使用强光照射,以馀光观察即可。[2]


关于大赤鼯鼠

大赤鼯鼠除了体型最大,它也是分布最广的鼯鼠,从100公尺高的小山坡到2600公尺高的森林中,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影。飞鼠并不会拍翅飞翔,但他有一个特殊的构造,就是身体两侧在前后脚之间相连的皮膜,撑开来后加上后方那毛绒绒的长尾巴就像小时候的风筝一样非常有趣可爱。而为了增加风阻面积滑翔得更远,飞鼠前脚腕部还有特殊的软骨结构,可将膜撑得更开。

但想寻找大赤鼯鼠,必须要眼明手快,听声辨位找飞鼠。除非你知道它住的洞穴,不然声音的辨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自然谷夜间俱乐部开业时,有时会听到大赤鼯鼠的叫声,感觉有点紧凑、尖锐,有点像快速拉拉链的声音。走在步道上,听到远方某处传来这声音时,只要迅速的拿起手电筒往声音的方向寻找,说不定有机会可以看到它们。除了听声辨位,只要在相对应的时节,在飞鼠爱吃的果实树种下守株待兔,也有机会等到它们前来用餐。而且此时它们较多会停留在一个枝干坐稳后,从四面八方抓取食物,相对比较好观察。

寻找飞鼠住的洞穴可能不太容易,但可以运用人工巢穴邀请生物们进住。透过攀树技术,于芒果树上,放了一个木制巢箱发现一只大赤鼯鼠进住小木屋。[3]


食性:

植食性,树叶,嫩芽,果实,花苞。动物园喂食香蕉、凤梨、甜丁、西瓜、五爪苹果、甜玉米、胡萝卜、木瓜番石榴花胡瓜、蕃茄、甘薯。[4]

办识特征

本种为台湾最大型的鼯鼠,头部大而圆、脸部圆型,吻端短钝,眼睛又大又圆,黑而明亮;身体背为暗褐色,间杂黑色毛,腹部淡红褐色,尾与体背同色,末端黑褐色。具有连接前肢至后肢髁关节之大型飞膜,滑翔能力强。头体长45-50公分,尾长46-49公分,成体的体重可达1,200-1,400公克。齿式:门齿1/1,犬齿0/0,前臼齿1/1,臼齿3/3;全部的牙齿数有20颗。[5]


生活图片集锦

  • 准备起跳的大赤鼯鼠
  • 森林中的滑翔翼,还有双迷人的大眼
  • 取食植物嫩叶的大赤鼯鼠


视频

救伤大赤鼯鼠亮相 还有穿山甲当邻居

大赤鼯飞鼠饲养记“7个月”【 记录9 】2018_08_22

大赤鼯鼠觅食


参考资料

  1. 大赤鼯鼠,大赤鼯鼠-台湾国家公园
  2. 大赤鼯鼠,大赤鼯鼠-台北市立动物园
  3. 大赤鼯鼠,大赤鼯鼠台湾环境资讯协会
  4. 大赤鼯鼠,大赤鼯鼠-随意窝Xuite日志
  5. 大赤鼯鼠,大赤鼯鼠-卫福部教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