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鼯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鼯鼠

小鼯鼠(學名:Petaurista elegans)屬齧齒目松鼠科鼯鼠屬,

喜食含糖份高的果實及嫩葉,好夜行,活動輕巧,跳躍能力強。

在中國大陸,小鼯鼠分布於西藏、雲南、四川等地的熱帶、亞熱帶森林。在國外,

它分布於尼泊爾、錫金、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別 名小飛鼠、飛鼠或飛虎

中文學名小鼯鼠

拉丁學名Petaurista elegans

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綱哺乳綱

亞 綱真獸亞綱目齧齒目

亞 目鱗尾松鼠亞目科松鼠科

亞 科松鼠亞科族鼯鼠族屬鼯鼠屬種小鼯鼠

亞 種雲南亞種,西南亞種,西藏亞種分布區域西藏、雲南、四川 尼泊爾模式產地爪哇命名者及年代Müller, 1840

外形特徵

小鼯鼠體形中等,體長450毫米,體重約576克。尾長超過體長,尾毛蓬鬆。耳背上方無黑色叢毛,

背毛黑褐色,腹毛深橙紅色。頭部和兩頰為淡褐灰色,耳內側具一淡紅色斑,眼周有橙紅色圈。頭短,發發達,

體上半部毛呈暗黃褐色,體下面及腹面則為淡黃褐色,尾較體短,毛長呈黃褐色,耳朵橢圓型,外緣各有一簇黑色長毛 。

生活習性

小鼯鼠是夜行性動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樹上,白天在樹洞內睡覺,到了晚上才出來找東西吃,嫩葉、種子、

果實及花芽是它的最愛。鼯鼠喜歡安靜,所以一般獨居生活。它行動敏捷,善於攀爬,前後肢之間有寬而多毛的飛膜,

藉此可以在林間滑翔。野生鼯鼠對生態環境要求高,會在適宜的環境裡繁殖後代,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野生鼯鼠就會另謀他處。

其生活習性有「六大」特點:

一是不壘窩,居住現成的岩壁石縫或洞穴中。

二是喜安靜,膽小。

三是有「兩怕」,既怕寒冷,又怕高溫。

四是晝伏夜出覓食鳴蚪;五是定點排便。

六是滑翔。一旦遇到敵害及特殊情況,展開飛膜從上往下滑行逃走。

生長繁殖

5月繁殖產仔,每胎產1—4隻。

分布範圍

在中國大陸,小鼯鼠分布於西藏、雲南、四川等地,多生活於熱帶、亞熱帶森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爪哇。

小鼯鼠在國外分布於尼泊爾、錫金、緬甸、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亞種分化

中國有2個亞種:

(1)西南亞種分布於陝西、四川、雲南

(2)西藏亞種分布於西藏。棲居於海拔1000—1500米山地林區,巢築於樹洞或石洞內。

以植物的各種果實為食。晨昏活動頻繁。

小鼯鼠廓爾喀亞種(學名:Petaurista elegans gorkhali),Lindsay於1929年命名。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N,84°8'E)]。

小鼯鼠白斑亞種(學名:Petaurista elegans marica),Thomas於1912年命名。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南部)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蒙自。

小鼯鼠棕足亞種(學名:Petaurista elegans clarkei),Thomas於1922年命名。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瀾滄江河谷°N)。

種群現狀

國內對鼯鼠屬這些中型種原先關注較少,資料甚缺,以至分類地位、物種名稱還各說不一。灰頭鼯鼠先前或許

被包含在小鼯鼠Petaurista elegans之中,《國「三有」動物名錄》就未明列其名。2004年《紅色名錄》評估,

只列入「灰頭小鼯鼠Petaurista caniceps」與「白斑小鼯鼠Petaurista elegans」,後者照所列的分

布區(「廣西、雲南」)似實指斑點鼯鼠雲南亞種P.p.marica,但所標學名卻與小鼯鼠混同(小鼯鼠分布地多達10省區)。

當年評估該2種生存狀況為「無危」(LC)。這幾年來情況不明,好在都列入國「三有」動物名錄保護,廣西和湖北還將

小鼯鼠(棕足鼯鼠)、白斑鼯鼠列為該省區重點保護。今後要緊的是加強宣教與執法,尤其是維護棲息地和禁止濫捕濫殺 。

保護級別

小鼯鼠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受國家法律保護,買賣或者宰殺、進食皆違法,作為寵物飼養也屬於違法行為。

藥用價值

鼯鼠科動物橙足鼯鼠和飛鼠的乾燥糞便,是一種常用的活血祛瘀藥。鼯鼠又名寒號鳥,在其洞穴附近常和見到灰黑的糞便。

據藥理學測定,五靈脂含有大量樹脂、尿酸及維生素A類物質,臨床上常分生用和炒用。生用可行血止痛,治療心腹血氣諸痛、

婦女閉經、產後瘀血作痛,還可用於蛇、蠍、蜈蚣等毒蟲咬傷後的治療。炒用和以止血,治療婦女血崩、月經過多、赤帶不絕等症。

相關

動物的巢為其育幼、避敵和休息等提供了適宜的空間,因此,了解其巢址特徵對於物種的保護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義。

灰頭小鼯鼠是一種小型樹棲、夜行性哺乳動物,在國內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西南地區。2012年4月至6月和2012年9月

至12月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灰頭小鼯鼠的巢址特徵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灰頭小鼯鼠共利用2種巢,

在針葉樹上,灰頭小鼯鼠多利用樹枝巢;在闊葉樹上,灰頭小鼯鼠僅利用樹洞巢。巢多緊靠樹幹(0.2±0.1)m,平均巢

高(11.3±0.8)m,巢口無方向偏好。灰頭小鼯鼠喜歡選擇冠幅更大、通道數更多的樹上築巢,此外,

其對鬱閉度大,灌木蓋度高的生境有明顯的選擇性。更多還原

1975年夏,在廣西桂林市的小鼯鼠Petaurista elegans ssp.體上採得兩種革蟎,經鑑定一種系鼯鼠赫刺

蟎Hirstionyssus trogopteri trogopteri Teng et Pan,1962,另一種系血厲蟎屬中未經描述過的種類,

訂名為鼯鼠血厲蟎Haemolaelaps petauristae。現記述如下。量度單位均為微米。

鼯鼠血厲蟎 Haemolaelaps petauistae[1]

參考資料

  1. 小鼯鼠,搜狗,201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