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校园一景)原图链接来自 大连大学网 的图片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身系原“大连工学院分院”经济管理系,于 1983年成立。 1987年大连大学正式组建后,在原经济管理系的基础上于 1995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经过 2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 3个硕士点和 4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四个一级学科,即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 66人,教师 51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 22人(含校内院外 8人),硕士学位 30人,教授 13 人(含校内院外 7人),副教授 17人[1]

学院介绍

学院一直秉承“至德至学、日远日新”之院训精神,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走过了一段快速发展的历程。

学院从 2003级开始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在全校率先实行了本科生按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培养模式。学院现设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4 个本科专业和工商管理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有本科学生 1274名。

在 2003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工作中,该院申请的“企业管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获得通过,成为大连大学首批 5个硕士点之一;在 2005 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工作中,该院申请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级学科的突破,是该校 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之一;该院申请的“世界经济”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获得通过,[2]。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世界经济 3个硕士点 ,其中企业管理是辽宁省重点扶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企业流程再造与优化、运筹学与应用、系统仿真与智能系统、系统优化方法与应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环境工程管理 6个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硕士点下设企业战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3个研究方向。世界经济硕士点下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东北亚区域经济 3个研究方向。在校研究生 39人。

学院设有经济管理仿真实验室(包括电子商务室, ERP实验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设有大连大学大连社会经济研究所,大连大学日本研究所和大连大学 ERP 应用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 ERP实验室分别是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高校信息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是大连大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重点实验室。 2002年 6月 5日学院与用友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了用友大连大学 ERP应用示范中心, 2003 年 11月经大连市信息化办公室和大连信息产业局批准,建立了大连市企业信息化大连大学培训基地。该院学生在模拟企业综合管理竞赛—— ERP沙盘大赛中, 2007年和 2008年连续两年获大连市第一名,全国一等奖。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3 项,科技部软科学计划项目 2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2项和教育部归国留学基金项目 1项。

学科建设

历史沿革

企业管理专业是大连大学经济管理系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自1986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关注特色人才培养,不仅成为大连市乃至辽宁省最早开设双语课程的专业,而且也被称为外向型企业管理专业,其培养的人才一直很受市场欢迎。

“企业管理学”学科专业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管理科学与工程”(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等相关学科的支撑下,2007年获批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至2008年末,本学科已经招收“企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60人,已授予学位28人,目前在校生32人,研究生培养已初具规模。

发展现状

企业管理学学科是大连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本学科依托企业管理教研室、市场营销教研室、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研究所,以辽宁省高校信息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作为学科交叉、科技创新的平台,形成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本学科点正在建设的四个特色研究方向是: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企业战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

目前,本学科点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具有硕士学位14人。

改革及成效

大连大学是大连市唯一一所重点建设的市属高校,大连市委、市政府对我校的定位是“立足大连,面向辽宁,服务全国”,突出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属性。为此,企业管理学科多年来认真履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责,全方位(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立体化(中心城区、新城区和涉农县市)地融入到大连市的整体发展中,与大连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特别是本学科获批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以后,力求大幅度提升本学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努力将本学科建成辽宁省重点学科,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凝炼学科方向

根据大连大学的总体学科部署,改变了原来因人设学科的状况,以辽宁省及大连地区的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大胆梳理了学科方向。最显著的成效是,形成了目前具有较强特色的四个研究方向,即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企业战略管理及国际企业管理。

学术梯队建设与学术交流

基于大连大学实施的人才建设工程,依据本学科的建设需要,大力推进了学术梯队建设。一方面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扩大原有教师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先后派骨干教师到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进修或讲学。目前本学科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而且走出去的人不仅个人知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还带回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活力,整体上已经形成了科研实力较强,协作精神优良的学术梯队。

研究基地建设

在传统教研室的工作模式中导入了创新团队的管理模式,每一个研究方向就是一个团队,并根据团队贡献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经费支持,团队所带来的互相支持的科研氛围使学科整体工作产生了1+1大于2的系统优化效果;在辽宁省高校信息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加大与地方合作的力度,本学科与各县市区签有各具特色的合作协议,与大连市财政、经委、农委全面合作。近几年这些合作又扩展到朝阳、营口和丹东等地。积累了大量服务地方发展的经验,形成了网络化的合作体系,奠定了宝贵的合作信任基础。目前已经形成30多个企业和政府组织支持本学科发展的良好的共赢局面。2009年学校将再投入100余万元进一步改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室教学条件,增加先进的教学设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研究工作

改革了科研激励机制,形成了“比贡献上水平”的良好风气,科研整体水平近三年打了一个翻身仗。近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共155篇,SCI、SSCI、EI、ISTP等收录12篇,出版学术专著及译著共8部,获科研奖33项,承担科研项目共8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三年内支配科研经费合计670余万元,平均每年220余万元。

人才培养成效

2007年开始大胆改革研究生授课体系,师资方面启用大量具有国外进修经历且外语水平很高的教师;教材方面加大国外先进教材的使用比例,目前已达到30%;授课形式上,更多地渗透双语教学,目前已达专业课程总数的40%。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本学科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90%以上的学生就任中高层管理职位。

视频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视频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宣传视频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届毕业生采访视频

参考文献

  1. 教授和博士的区别 ,有途网,2020-01-03
  2. 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指南和抽评要素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