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陈岛撤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陈岛撤退是发生在1955年(民国四十四年)2月8日至24日,中华民国政府在美国第七舰队护航下,将目前属于浙江省台州列岛的大陈岛上的2.8万余名居民(居民包含上下大陈岛、渔山列岛与南麂列岛等)全部撤退到台湾的作战计划,这批义民登陆后,因义无反顾、摧家毁舍,选择追随中华民国国民党军迁台,故被称为“大陈义胞”。

背景

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情势逐渐明确,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中华民国国民党军退守到西南山地与东南沿海的岛屿一带,继续进行作战。1950年,解放军逐步进军沿海岛屿。春、夏之际,攻占海南岛,国民党军也自舟山撤退,加上西南山区的部队逐步退到泰缅边境,国民党军仅有固守台湾金门马祖与浙东诸岛,并发动沿海的游击突袭战术,来牵制干扰解放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军将驻防在东南沿海的兵力移往朝鲜半岛,使得大陈岛等东南沿海岛屿所受威胁大减,获得稍微喘息的机会。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解放军开始将重心从朝鲜半岛移到台湾问题上,东南沿海岛屿是解放军首先要处理的地区。朝鲜战争停战后,解放军迅速强化东南沿海基础建设,从1950年起上海修建可供喷射战斗机起降的机场试图夺取被国民党军掌控之制空权。

1954年国共多次于东南沿海进行空战,位于台湾的喷射战斗机航程不足无法支援大陈地区,只能依靠P-47战斗机维持战力;在技术优势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取得大陈周边的制空权。9月3日,解放军对金门发动大规模的九三炮战,引发第一次台海危机。11月14日,于大陈驻守的太平号驱逐舰遭解放军鱼雷快艇击沉,国民党军于大陈地区战力迅速萎缩,只能固守各岛失去主动权。11月,解放军战机先后滥炸炮击大陈及一江山。

取得客观条件优势后,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发起一江山岛战役[1],激战一日过后攻下一江山岛。由于一江山岛是大陈岛的屏障,失去一江山后,大陈岛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火炮射程内,防守也相对困难很多;加上以距离而论,台湾到大陈岛较中国大陆到大陈岛的距离远,在物资补给与战力维持上相对不易,解放军的米格-15战斗机在当地拥有空中优势。另外,中华民国方面也与美国签署《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而金门、马祖及大陈岛都不在共同防御的范围之内(防御范围仅限于台湾与澎湖),经过多方评估后,最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岛,将大陈岛上的居民与军队全数迁移至台湾,加强巩固对台湾本岛的防守。

过程

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大陈撤退后,中华民国国防部将撤退行动命名为金刚计划,由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国民党军合力进行大陈岛上军民的撤退行动。

过程中,美军主要负责大陈岛上居民的撤离,并协助航行路线的防卫,在整个撤退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对此一撤退行动进行干扰,也间接保证了此一撤离能顺利完成。其原因是在1月30日美国政府决定帮助中华民国国民党军从大陈岛撤退时,已透过苏联政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转达了信息:希望在美军帮助国民党军撤离大陈岛时,解放军不要采取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到苏联转达的这一信息后,指示人民解放军不要攻击从大陈岛撤退的的美军与中华民国国民党军。1955年2月2日,毛泽东在解放军海军司令部1955年2月1日关于海岸炮兵使用的建议给中共中央军委之请示电报上写下批语予彭德怀:“在蒋军撤退时,无论有无美(舰)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带射击,即是说,让敌人安全撤走,不要贪这点小便宜。”:23由于中共方面的间接默许以及美国的协助,使得撤离行动得以和平顺利的进行与落幕。

最后一批居民2000人、官兵4000人于2月24日的“飞龙计划”中全部撤离南麂岛,大陈军民转移工作顺利完成,撤运抵台义胞共16,487人。大陈岛四天共撤离全数大约28,000名居民与军人[2],其中居民前往台湾安置,军队则移防至金门、马祖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称,国民党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对岛上设施进行了极大的破坏,不仅埋设了大量地雷,还将大陈岛变成了一片火海。等到解放军登陆大陈岛,只见到满目疮痍,只找到一位老人和一条狗。直到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动员人民上岛垦荒,才让大陈岛恢复了生机。

视频

大陈岛撤退 相关视频

解放大陈岛
风雨大陈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