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阳界面区成像光谱仪卫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阳界面区成像光谱仪卫星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滚动 的图片

太阳界面区成像光谱仪卫星英语:Interface Region Imaging Spectrograph,缩写:IRI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中的太阳观测卫星。该计划是小探测工程的探测器,负责观测太阳的过渡层,尤其是色球层物理状态。洛克希德·马丁太阳与天文物理实验室(Lockheed Martin Solar and Astrophysics Laboratory,LMSAL)负责整合该太阳天文台。该太阳天文台本体和光谱仪是由 LMSAL 制造,望远镜则由史密松天体物理台提供。当卫星进入轨道后将由 LMSAL 和艾姆斯研究中心操作。

概要

IRIS 的主要仪器是一台高帧率的紫外线成像光谱仪,一幅耗时一秒所拍摄影像空间分辨率是0.3角秒,相当于1埃以下。

NASA 于2009年6月19日宣布 IRIS 从六个候选的小型探测计划中获选,同时获选的还有 Gravity and Extreme Magnetism SMEX。

IRIS 本体于2013年4月16日到达范登堡空军基地,并确定由飞马座火箭发射[1]。IRIS 已于同年6月27日成功发射。

任务

IRIS属于美国宇航局的一项“小型探测器”项目,该项目总体由马里兰州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负责管理。该项目的目标是确保为太阳物理天体物理学领域的世界级科学研究课题提供更多的实际飞行任务机会,并为这些项目提供创新和有效管理的平台[2]

在发射之后,IRIS将运行于一个围绕地球的极轨太阳同步轨道上,这种轨道设计使它几乎会从地球两极正上方经过,并且每天在当地同一时间经过赤道。探测器的轨道近地点为390英里(约合628公里),远地点约为420英里(约合676公里)。这样的轨道设计让IRIS在其长约两年的在轨观测期间几乎能保持不间断的对日监视。

它将观察太阳物质是如何运移,聚集能量,以及如何在通过这一了解极少的区域时突然升温的。所谓“界面区”是一个位于太阳可见表面与上层大气之间的特殊区域,这里是太阳紫外辐射的主要产生区域。太阳紫外辐射会显著影响近地空间环境以及地球上的气候

该探测器使用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和先进计算机系统揭开太阳表面的奥秘,比如物质、能量流如何在太阳表面近6000K(5727摄氏度)的环境与温度达999,700摄氏度的外层大气之间发生交换、流动等。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科学家乔·达维拉指出,观测太阳这一区域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首次,太阳大气的温度比表面的温度要高,对太阳分层结构的能量流进行研究有助于空间天气的预警,降低地球上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

意义

IRIS探测器的研制可以揭开以前未曾发现的太阳奥秘,比如通过成像光谱仪和紫外波段望远镜对太阳色球层和过渡区域的研究可以为科学家提供太阳能量流动的机制。由于探测器上配备了针对太阳特殊区域的观测设备,再加上超级计算机介入,可以为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提供此前未曾见过的新线索,该中心可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太阳分层结构和能量流动。

美国宇航局IRIS项目科学家杰弗里·纽马克(Jeffrey Newmark)表示:“IRIS的数据将弥补我们现有太阳观测体系的空白,加深我们对这一区域的理解和认识。”他说:“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弄清太阳的外层日冕是如何达到数百万摄氏度高温,以及太阳风是如何产生的。”

阿兰·泰特(Alan Title)是IRIS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来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表示:“此前的观测显示在太阳的这一区域存在100~150英里(约合160~241公里)尺度上的结构,但这种结构的长度却绵延达10万英里(约合16万公里)”。他说:“想象这样一股巨型喷流,其基底面积几乎和洛杉矶市区面积相当,延伸和扩展的速度几乎让它可以在20秒之内围绕地球一圈。而IRIS项目将首次为我们提供这一神秘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以及有关其速度,温度和密度方面的资料。”

视频

太阳界面区成像光谱仪卫星  相关视频

光谱分析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