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是一首唐朝古诗,作者是杜甫。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创作年代;唐朝

作品体裁;五言长律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

沱水流中座,岷山到此堂。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

直讶杉松冷,兼疑菱荇香。雪云虚点缀,沙草得微茫。

岭雁随毫末,川蜺饮练光。霏红洲蕊乱,拂黛石萝长。

暗谷非关雨,丹枫不为霜。秋成玄圃外,景物洞庭旁

绘事功殊绝,幽襟兴激昂。从来谢太傅,丘壑道难忘。

作品赏析

【鹤注】此广德二年作。《杜臆》:题加奉观,致敬严公至此,安得有登床笑傲之失乎。[2]

沱水临中座①,岷山到北堂②。白波吹粉壁③,青嶂插雕梁④。直讶松杉冷,兼疑菱荇香⑤。雪云虚点缀⑥,沙草得微茫⑦。

此并提江山,叙出厅事画图。白波、青嶂、松杉、菱荇、雪云、沙草,句句山水对言,下节亦然。)

①《寰字记》:沱水在成都府新繁县。《蜀都赋》:”金罍中坐。”②《书》:“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唐·地志》:茂州汶山县,有岷山。鲍照诗:“忽过北堂陲。”③《庄子》:“白波若山。”张正见诗:“粉壁丽椒涂。”④沈约诗:“峻.起青嶂。”阴铿诗:“雕梁画早梅。”⑤刘歆《甘泉赋》:“芙蓉菡萏,菱荇蘋蘩。”⑥《西京杂记》:“雪云曰同云。”《晋书·谢韶传》:夜月明净,王道子叹以为佳,谢重曰:“不如微云点缀。”⑦孔稚珪诗:“沙草不常青。”陈子昂诗:“高丘正微茫。”

岭雁随毫末①,川蜺饮练光②。靠红洲蕊乱③,拂黛石萝长④。谷暗非关雨⑤,枫丹不为霜⑥。秋城玄圃外⑦,景物洞庭旁⑧。

此分顶山水,曲尽画中景物。写出或远或近,或高或下,或虚或实,或大或小,无不形容刻画。毫末,谓画笔。练光,谓画绢。非关雨,墨气也。不为霜,朱色也。)

点评鉴赏

《诚斋诗话》:杜《蜀山水图》云:"沱水流中座……青嶂插雕梁。"此以画为真也。曾吉父云:"断崖韦偃树,小雨郭熙山。"此以真为画也。

《唐诗品汇》:刘云:此篇句句看画意,政似未离本处。谓义尽分明,儿童之见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廷秀曰:杜诗排律多矣,独此琼枝寸寸是玉,旃檀片片皆香也。杨慎曰:善用虚字,点缀斡旋,真大匠手。郭浚曰:体格安详,出口又清脆。

《杜臆》:此诗是唐人咏画格调,但遣词工致,娓娓不穷,令人无复措手处。末用谢太傅,落"忘"字韵,稳称。

唐宋诗醇》:甫心系国家,往往因题阑入,今为严武题画而不及此。盖志将远引,故语不旁及,其诗精严流丽,点睛在虚字,读者宜细玩之。胡夏客曰:起联庄重,接联精警,收语稳足,此最人格之篇。

《唐诗别裁》:竟以为真,题画要得此法(首二句下)。以下皆山水对言("白波"二句下)。归重郑公(末句下)。

《读杜心解》:章妥句适,浪静风恬,犹似唐初人排律体制。起四句、领清山水厅事,却不露画图字。中间十二句,细细分写。俱以真境作画境。但用"直讶"、"兼疑"、"毫末"、"练光"、"非关"、"不为"等,隔联隐逗,而又借"玄圃"、"洞庭",作比例体束住,其"画图"字面,仍不实露也。至末四句,方以"绘事"点还"画图",以"幽襟"点还"奉观",以"谢傅"点还"郑公",仍就郑公拍上山水作结。

《杜诗镜铨》:邵云:刻划秀净,巧不伤雅。沈云:即"堂上不合生枫树"起法(首四句下)。逐联山水分贴("直讶"二句下)。自写"观"字,收到严公,郑重得体(末四句下)。王阮亭云:格律精细。点眼只在一二虚字,学者宜潜心玩之。此诗诚斋所极赏,然在杜排律中,却另为一体,格调似诸唐人;必谓公他作皆不及,则非也。

古诗文鉴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3]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4]“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人。[5]

视频

中国故事·爱国篇(2)杜甫

历史名人神圣杜甫

参考资料

  1. 评价杜甫的诗句 360问答
  2.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诗词文句网
  3.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4.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5.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