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奢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奢华指非必要但可为人类带来愉悦享受、昂贵不易得、或奢侈的事物或环境。大多欧洲语言中,奢华一词(如英文 luxury)都源于拉丁语 luxuria,指“过剩”或“生活中额外之物”,是“衣食足”以外的消费行为。

词义用法

奢华即表示“奢侈”、“华丽”。多形容有钱人的生活,也形容爱慕虚荣的人所渴望的生活。很多地方看作贬义词。

但是,从消费观和社会观来看,“奢华”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它指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位和格调的象征。在西方社会,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且是值得鼓励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对社会起到了推进作用,其追求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是理所应该的。而这种做法也对社会其他人群造成影响,使更多人知道个人奋斗的重要。从而,从侧面促成了良性的循环。从经济学(特别是营销学)来看,这属于市场细分的结果,是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所衍生出来的,所谓上流社会生活态度的形容词。

奢华的世界史

在欧洲启蒙历史前后的脉络下,奢华一直是巴洛克式的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嵌镶于当时社会的政经逻辑中,也就是以君主宫廷的喜好花费为中心的社会来产出相关的经济活动。然而在18世纪,奢华受不同的政经逻辑影响,当奢华随着财富的中心渐从宫廷移往城市时,其活动同时刺激并表达了消费活动的兴起,进行将消费者和物件商品的新关系扩散于各地。

世界史学家及中国研究学者卜正民将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北美的探索和欧洲奢华消费的海狸毛皮连结起来,由于欧洲海狸近乎绝迹,而欧洲人枪炮的技术发展,让欧洲奢华消费能在北美找到新原料。

奢华的政经理论

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对于奢华和经济活动的关系存有不同看法,伯纳德·曼德维尔将奢华合理化成有效的经济需求,而大卫·休谟[1]则区分坏的奢华和无辜的奢华,支持后者对国家产业繁荣有帮助。詹姆斯·斯图亚特主张在对外贸易和内地贸易的初期阶段鼓励公民之间的奢华,但要将那些会降低人民活力及生产力的奢华排除在外。

低调奢华

奥黛丽·赫本曾经把极简的黑白色演绎得高贵动人,克拉克·盖博在《乱世佳人》中一袭西装,风度翩翩。对于优雅的最初印象,人们似乎都是来自于银幕上的那个已如遮挽不住的流水般逝去了的年代。而真正的贵族,我们却忽略了其中所蕴涵的某种意味:低调与贵族、高雅并非冲突。在那个年代里,贵族打扮得保守低调,身上携的可能是祖父传下来的精致怀表……

人们被保守,低调本身淡然坚定的高贵气质折服。它是一种见过极尽绚烂之后的朴素。他们早已不在意潮流,似乎可以轻易淹没在人群中,只有了解的人,才明白细节处的质感——而这些细节,便是同一阶层内相通的密码了,含蓄,而带些骄矜。

这种奢华便是低调。从欧洲有时尚开始,低调奢华就是贵族的穿法[2]。最低调的实则最高调。因为这代表了一切美好事物的标准,例如衣服、建筑、音乐诗歌,简洁、凝练、幽雅,才能直抵内心。

视频

奢华相关视频

“全球唯一十星级酒店”,到底有多奢华?
这个小院外面看着简单,里面低调奢华,太漂亮了!

参考文献

  1. 重温大卫·休谟的贸易平衡观,东方财富网,2019-10-8
  2. 《低调的奢华》,新浪博客,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