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奥斯曼帝国」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奥斯曼帝国,香港作鄂图曼帝国,台湾作鄂图曼帝国)(1299年-1922年)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军事帝国,国名来自创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奥斯曼帝国 ,香港作鄂 曼帝国,台湾作鄂 曼帝国)(1299年-1922年)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军事帝国,国名 来自 创立者奥斯曼一世,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
[[File: 奥斯曼帝国.jpg|350px|缩略 |右|<big></big>[https://img.mianfeiwendang.com/pic/f2296848e34b74ee73aecb59/1-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 链接][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f2296848e34b74ee73aecb59  来自 免费文档 的图片]]]
  
奥斯曼土耳其人 源于西突厥乌古斯人 游牧联盟。自中亚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西亚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与也门。自消灭东罗马 帝国 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 且以东罗马帝 的继承人 居。故 奥斯曼 帝国的君主苏丹 自封的形式,视自己 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 的基督 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
+
''' 奥斯曼 帝国'''(''' Ottoman Empire''' ),([[香港]]作鄂图曼帝国,[[台湾]]作鄂图曼帝国)(1299年~1922年)是奥斯曼[[ 土耳其]] 建立 一个[[军事]] 帝国,国 名来 创立者 奥斯曼 一世, [[伊斯兰教]] 为国教。
  
 奥斯曼 帝国位处东 西 文明交汇处 并掌握东 西 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 直至大英帝国在18世纪通过 直布罗 舵打通地中 航线为止。在其存在期间 不止一次实行伊 兰化 现代化改革 使得 西文明 界限日趋模糊 同时 奥斯曼帝国 虽然是 伊斯兰 但对 西 文明 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16世纪,苏莱曼大帝 位之时,日趋鼎盛, 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控制今日中东欧不少国家。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
 奥斯曼 土耳其人源于 西 突厥乌古斯人的游牧联盟。自中亚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 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 西 亚及北非 大部分领土 西达[[ 直布罗 陀海峡]],东抵里 及[[波斯湾]] 北及今之奥地利和 洛文尼亚,南及今之[[苏丹]] 也门。自消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 且以 罗马帝国 继承人自居 奥斯曼帝国 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文化及 伊斯兰 文化 因而东 西文明在其 得以统合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等同崛起的欧洲基督教国家的伊斯兰教势力,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国家凭借著强大工业力量的冲击,局势于19世纪初趋于转变,开始成为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近代化进程的一环,但其卓越的战略地理位置使英国、法国得以利用奥斯曼帝国干扰俄罗斯帝国对外向欧洲扩张,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成功阻止,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土耳其国民运动,成功推翻苏丹的统治并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权独立但面积较小、仅控制色雷斯及小亚细亚的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改变。
+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ref>[https://www.sohu.com/a/385567786_120630752 奥斯曼帝国拦路收重税,重塑欧洲历史,意外的成就了西欧列强的争霸之路],搜狐,2020-04-05</ref>,直至[[大英帝国]]在18世纪通过直布罗舵打通地中海航线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同时奥斯曼帝国虽然是伊斯兰教,但对西方文明影响举足轻重,其[[建筑师]]希南名留至今。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达最高峰,控制今日中东欧不少国家。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更掌控[[地中海]]。
 +
 
 +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是15世纪至19世纪唯一能等同崛起的欧洲[[ 基督教]] 国家的伊斯兰教势力,但奥斯曼帝国终不能抵挡近代化[[ 欧洲]] 国家凭借著强大工业力量的冲击,局势于19世纪初趋于转变,开始成为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近代化进程的一环,但其卓越的战略地理位置使英国、法国得以利用奥斯曼帝国干扰俄罗斯帝国对外向欧洲扩张,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成功阻止,最终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 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 土耳其]] 国民运动,成功推翻苏丹的统治并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权独立但面积较小、仅控制色雷斯及小亚细亚的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改变。
  
 
==崛起==
 
==崛起==
  
 西突厥与唐朝战争战败后西迁。阿拉伯帝国统治西亚期间,为对抗十字军东征攻占耶路撒冷等内忧外患,以塞尔柱突厥人为雇佣兵。到11世纪下半叶,突厥部落以塞尔柱人为首迁居小亚细亚,建立罗姆苏丹国。13世纪30年代,乌古斯人卡耶部落首领埃尔图鲁尔获得封地瑟于特,瑟于特遂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发祥地。埃尔图鲁尔之子奥斯曼一世蚕食拜占廷领土,并于1299年自称埃米尔,宣布独立,建立以其名命名的奥斯曼国家。
+
 西突厥与[[ 唐朝]] 战争战败后西迁。[[ 阿拉伯帝国]] 统治西亚期间,为对抗十字军东征攻占耶路撒冷等内忧外患,以塞尔柱突厥人为雇佣兵。到11世纪下半叶,[[ 突厥]] 部落以塞尔柱人为首迁居小亚细亚,建立罗姆苏丹国。13世纪30年代,乌古斯人卡耶部落首领埃尔图鲁尔获得封地瑟于特,瑟于特遂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发祥地。埃尔图鲁尔之子奥斯曼一世蚕食拜占廷领土,并于1299年自称埃米尔,宣布独立,建立以其名命名的奥斯曼国家。
  
 
==帝国沦亡==
 
==帝国沦亡==
  
 奥斯曼帝国沦亡的主因是其经济结构的崩坏,以及因幅员广大而未能统合各地的经济。另外,帝国的通讯技术不足以联系所有领土。奥斯曼帝国沦亡的环境与罗马帝国衰落时相似,特别是国内种族间的紧张关系及政府未能调和种族问题。坦志麦特时期进行有关提高文化权利、公民自由及议会制度的改革开展得太迟,未能阻止十九世纪初民族主义崛起及国家分裂的潮流。
+
 奥斯曼帝国沦亡的主因是其[[ 经济]] 结构的崩坏,以及因幅员广大而未能统合各地的经济<ref>[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2/88640.html 解密:奥斯曼土耳其是如何衰落直至瓦解的?],趣历史,2016-02-29</ref> 。另外,帝国的通讯技术不足以联系所有[[ 领土]] 。奥斯曼帝国沦亡的环境与罗马帝国衰落时相似,特别是国内种族间的紧张关系及政府未能调和[[ 种族]] 问题。坦志麦特时期进行有关提高文化权利、公民自由及议会制度的改革开展得太迟,未能阻止[[ 十九世纪]] 初民族主义崛起及国家分裂的潮流。
 +
 
 +
==视频==
 +
===<center> 奥斯曼帝国 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在15世纪进入鼎盛期,17世纪后逐渐衰落
 +
</center>
 +
<center>{{#iDisplay:i0939tte5va|560|390|qq}}</center>
 +
 
 +
<center>奥斯曼土耳其大帝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
 +
</center>
 +
<center>{{#iDisplay:b0888j5cri0|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Category:710 世界史地]]

於 2022年8月8日 (一) 09:57 的最新修訂

奧斯曼帝國( Ottoman Empire ),(香港作鄂圖曼帝國,台灣作鄂圖曼帝國)(1299年~1922年)是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軍事帝國,國名來自創立者奧斯曼一世,以伊斯蘭教為國教。

奧斯曼土耳其人源於西突厥烏古斯人的遊牧聯盟。自中亞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也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1],直至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同時奧斯曼帝國雖然是伊斯蘭教,但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等同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憑藉著強大工業力量的衝擊,局勢於19世紀初趨於轉變,開始成為英國、法國等國家的近代化進程的一環,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奧斯曼帝國干擾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里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國民運動,成功推翻蘇丹的統治並放棄了大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積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改變。

崛起

西突厥與唐朝戰爭戰敗後西遷。阿拉伯帝國統治西亞期間,為對抗十字軍東征攻占耶路撒冷等內憂外患,以塞爾柱突厥人為僱傭兵。到11世紀下半葉,突厥部落以塞爾柱人為首遷居小亞細亞,建立羅姆蘇丹國。13世紀30年代,烏古斯人卡耶部落首領埃爾圖魯爾獲得封地瑟於特,瑟於特遂成為奧斯曼帝國的發祥地。埃爾圖魯爾之子奧斯曼一世蠶食拜占廷領土,並於1299年自稱埃米爾,宣布獨立,建立以其名命名的奧斯曼國家。

帝國淪亡

奧斯曼帝國淪亡的主因是其經濟結構的崩壞,以及因幅員廣大而未能統合各地的經濟[2]。另外,帝國的通訊技術不足以聯繫所有領土。奧斯曼帝國淪亡的環境與羅馬帝國衰落時相似,特別是國內種族間的緊張關係及政府未能調和種族問題。坦志麥特時期進行有關提高文化權利、公民自由及議會制度的改革開展得太遲,未能阻止十九世紀初民族主義崛起及國家分裂的潮流。

視頻

奧斯曼帝國 相關視頻

奧斯曼帝國的興衰,在15世紀進入鼎盛期,17世紀後逐漸衰落
奧斯曼土耳其大帝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