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舜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姚舜辅 北宋人,天文学家,历法家。精通天象,尤长历法学。

姚舜辅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编造了法历《占天历》。

因众多官家认为此法历成于私人家之手,不经考验,不可施行。姚舜辅便再次重新编造新的法历,于崇宁五年(1106)编造完成,赐名《纪元历》。并于大观元年(1107)颁用,此法历先后通行了二十一年。

姚舜辅曾经在崇宁年间进行了大规模恒星观测的活动,其所观测获得的结果记载于《纪元历》編纂屬於陰陽曆。施行於北宋末年、南宋初年[1]此次观测活动是宋朝年间最为精确的一次天文测量。其中二十八宿距度误差绝对值平均只有0?15度,唐一行的观测数据因此被其取代。它的度数给出了度以下的少(四分之一度)、半(二分之一度)、太(四分之三度)等值,所测得的二十八宿距度误差绝对值平均只有零点一五度,在当时的条件下能达到这样高的精确度实属不易。至此,沿用了三百余年的唐代一行的观测数据终于为新的观测结果所取代。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一行虽从实测中发现二十八宿距度古今不同,但未出进一步的说明。而姚舜辅则明确出了这些距度由古至今一直在变化,各个时代的“天道”是各不相同的。这既是科学的观测,也是科学的论述。[2]


《纪元历》最高成就

它创立了观测金星定太阳位置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观测太阳运行的精确性。《纪元历》中许多公式也更为简便、精密。南宋的各家历法,杨忠辅的《统天历》所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欧洲380多年后颁布的格列高利历完全一致。杨忠辅提出回归长度不断变化,古大今小,是天文学史上一个重要发现,有关这一点的近代理论600多年后才提出来。[3]

姚舜辅首创利用观测金星来定位太阳位置的方法,并首次明确提出恒星的距度始终在变化,说明各个时代的“天道”并不相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