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姚舜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姚舜輔 北宋人,天文學家,曆法家。精通天象,尤長曆法學。

姚舜輔於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編造了法歷《占天曆》。

因眾多官家認為此法歷成於私人家之手,不經考驗,不可施行。姚舜輔便再次重新編造新的法歷,於崇寧五年(1106)編造完成,賜名《紀元歷》。並於大觀元年(1107)頒用,此法歷先後通行了二十一年。

姚舜輔曾經在崇寧年間進行了大規模恆星觀測的活動,其所觀測獲得的結果記載於《紀元歷》編纂屬於陰陽曆。施行於北宋末年、南宋初年[1]此次觀測活動是宋朝年間最為精確的一次天文測量。其中二十八宿距度誤差絕對值平均只有0?15度,唐一行的觀測數據因此被其取代。它的度數給出了度以下的少(四分之一度)、半(二分之一度)、太(四分之三度)等值,所測得的二十八宿距度誤差絕對值平均只有零點一五度,在當時的條件下能達到這樣高的精確度實屬不易。至此,沿用了三百餘年的唐代一行的觀測數據終於為新的觀測結果所取代。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一行雖從實測中發現二十八宿距度古今不同,但未出進一步的說明。而姚舜輔則明確出了這些距度由古至今一直在變化,各個時代的「天道」是各不相同的。這既是科學的觀測,也是科學的論述。[2]


《紀元歷》最高成就

它創立了觀測金星定太陽位置的方法,從而提高了觀測太陽運行的精確性。《紀元歷》中許多公式也更為簡便、精密。南宋的各家曆法,楊忠輔的《統天曆》所定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與歐洲380多年後頒布的格列高利歷完全一致。楊忠輔提出回歸長度不斷變化,古大今小,是天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發現,有關這一點的近代理論600多年後才提出來。[3]

姚舜輔首創利用觀測金星來定位太陽位置的方法,並首次明確提出恆星的距度始終在變化,說明各個時代的「天道」並不相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