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廉一世 (奧蘭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威廉一世

圖片來自biografiasyvidas

威廉一世,奧蘭治親王Willem I,也称沉默者威廉(Willem de Zwijger)、奥兰治的威廉Willem van Oranje),1533年4月24日-1584年7月10日)。[1]

奥兰治的威廉是尼德兰革命中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主要领导者、八十年战争领导人之一。曾任荷兰共和国第一任執政

介紹

原为奥兰治亲王;1565年组织“贵族同盟”,反对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尼德兰的统治;后来逃亡德意志,招募佣兵,多次反攻尼德兰,都遭失败;1572年北方大起义后,8月在尼德兰北方各行省會議上被推选为多省的執政;1584年遭西班牙间谍刺杀身亡。

去世後,次子拿騷的毛里茨成為領袖,繼續領導反抗勢力,後來又從長兄奧蘭治親王菲利普·威廉那裡繼承了奧蘭治親王的封號;威廉一世的幼子腓特烈·亨利後來在1625年繼承拿騷的毛里茨死後的奧蘭治親王執政

威廉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具有卓越的组织才能、机智和耐心,但他不是一个偉大的統帥,几乎每战必败,軍事才能極其平庸。但他坚忍不拔地屢敗屢戰,最终使獨立事業在他死後取得成功。在荷兰,人们通常称其为“国父”。荷兰国歌威廉颂》所咏唱的就是威廉,因為他的人格魅力,使他成為獨立與自由的理念象徵。

早年

1533年威廉一世生於拿騷的迪倫堡,其父是拿騷-迪倫堡伯爵威廉一世,母親是施托爾貝格的茱莉安娜,他與弟弟約翰六世一同被養育成路德教派。1544年,威廉的堂哥——奧蘭治親王荷蘭省督勒內戰死,於是在德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同意下,11歲的威廉繼承了位於法國南部的奧蘭治公國,以及法國羅納河以東之地產、尼德蘭財產。

从1544年起,一方面是查理五世的提拔,一方面是父命,威廉去了布鲁塞尔的查理宮廷,在尼德兰接受天主教的教育,共达九年之久。威廉父母原本都宗路德教,他的导师却是红衣主教佩里诺特,讓他成為精熟的天主教徒。威廉聪明,能讲法、德、西班牙、佛来米和拉丁语,極受查理五世器重並成為寵臣愛將,被留在身旁任侍从官,经常陪同接见外宾和参加国务会议。

1551年7月,由查理五世作媒,18歲的威廉同尼德兰大贵族、伯伦伯爵的女继承人──埃格蒙特的安妮结婚。藉此婚姻,他又得到尼德兰几处领地,成為尼德蘭首屈一指的大貴族。威廉长期生活在尼德兰,也由于他的家世渊源,他对尼德兰有深厚的感情。正如他后来(1581年)在辩护书中所说,他在尼德兰并不是外国人,尼德兰也是他的祖国。

此后数年,威廉在德军中任职,多次领兵在尼德兰法国边境与法军周旋,为查理五世立下汗马功劳。1555年10月,查理五世在布鲁塞尔由威廉扶持着出席退位式。这是威廉的特殊荣誉。查理退位后,其弟斐迪南一世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儿子腓力二世继承西班牙帝国王位并统治尼德兰。

腓力统治之初,威廉仍然官运亨通。就在1555年,威廉和格兰维尔、埃格蒙特伯爵等几名显贵被任命为国务会议成员。翌年元月,腓力亲自授予他西班牙最高奖章金羊毛勋章;威廉成为最高级的金羊毛骑士团骑士,遂在同年22歲被任命為馬斯軍團司令,並進入尼德蘭總督府政務院。1556年8月,威廉率兵在西法之聖昆廷戰役中一同大败法军(圣昆廷在巴黎附近,威廉隸屬西軍主帥、尼德蘭總督伊曼紐爾·菲利貝托),決定三年後法西議和的卡托-康布雷齐和约(和約確立了西之霸權)。不久(1559年),他又受到新任尼德蘭女總督格麗特的厚愛、器重,被任命为荷兰西兰乌特勒支支等地的執政。在此同时,其父身死,威廉以长子身分又承袭了拿骚伯爵。

威廉从西班牙统治者那里所邀受的恩宠,可从后来腓力二世在剥夺威廉公民权时所发布的公告中看到:“大家都熟知,我们的父皇先帝查理五世,在拿骚的威廉继承其堂兄奥兰治亲王一事上曾如何给以优遇,从威廉很年轻的时候起就如何予以提拔;熟知先帝故去后我们继续优遇他,任命他为荷兰西兰乌特勒支勃艮第的总督,召他参加我们的国务会议,赠与他大量的荣誉和报酬。”然而,威廉令後世敬佩其偉大之处就在于,他这样一位高官權贵,在事关民族独立的是非面前,義無反顧地站在尼德兰民族一边,同以腓力二世为代表的西班牙高壓统治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受人景仰的爱国贵族。

反抗暴政

十六世纪的尼德兰资本主义关系已相当发达。从二十年代起,路德的著作已译成尼德兰语。五十年代末,加尔文教广泛流行。在劳动群众中,早有再洗礼派流传。查理五世对尼德兰的稅收雖高,但他懂得妥協和尊重自己出生地的同胞,並讓尼德蘭的經濟蒸蒸日上,獲得尼德蘭人的廣泛敬愛。1521年沃姆斯会议以后,查理五世在布鲁塞尔开始烧死路德教徒。后来,迫害连连升级。1550年颁布的惩治“异端”的血腥诏令,对稍与路德教、加尔文教有接触的人,甚至对阅读和讲解圣经的人,均以叛徒和破坏社会治安罪论处。若坚持不改,则一律烧死,财产籍没。包庇“异端”者,即或只有嫌疑,与其同罪,但迫害仍保留在有限狀態。

然而1555年腓力二世上台后,确认并严格执行1550年诏令。这样,阶级矛盾,特别是民族矛盾,急剧激化。尼德兰广大人民群众,在西班牙大屠杀面前,无所畏惧地英勇斗争。威尼斯驻尼德兰大使写道:“尽管寒冷的气候使居民胆小,但当判处死刑的时候,他们都以罕见的勇气蔑视命运,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 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威廉终于走上反抗西班牙反动统治的道路。

1559年3月,威廉以西班牙代表之一的身份赴法谈判,签订卡托-康布雷齐和约。为保证和约实施,同年夏威廉被派往巴黎为人质。原来和约有秘密条款,规定两国在镇压新教徒一事上相互支援。威廉在和法王亨利二世接触中获悉此事后,接连两、三天沉默不语。后来,他以私事为名去布鲁塞尔,将秘密条款告知亲友。从此,他被称为“沉默的威廉”。威廉的沉默是对西班牙统治的无言抗议,表明他热爱苦难中的尼德兰国家和民族。他说:我极为同情我的祖国和人民,“从那时起,决心竭尽全力把西班牙暴徒逐出尼德兰。对此我毫不后悔,而且深信:我、我的同志们以及所有支持我们的人,为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业感到无上光荣。”

1559年8月7日,腓力二世在根特召开尼德兰的三级会议。威廉联络埃格蒙特伯爵等人乘机提出减轻税收、撤出外国军队和禁止外国人担任尼德兰官吏等建议。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还禁止在其管辖的荷兰、西兰、乌特勒支、弗兰德尔和阿多瓦诸省迫害新教。对此腓力大惊,慌忙动身去夫利辛亨以便乘船回西班牙。腓力还命令威廉干掉几名同情新教的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子。威廉拒绝执行,并说那是国家政府的事。岸邊的腓力愤怒地抓住他的手臂大叫:“不,那不是政府的事,而是你、只有你应该做的事。” 斗争一直继续着。1563年7月,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霍恩伯爵三大貴族領主合作,要求撤除操纵国务会议的大贵族格兰维尔(紅衣主教),並拒絕與格蘭維爾合作。1564,因瑪格麗特女總督也不滿格蘭維爾,腓力迫于形势,才召回格兰维尔。

參考文獻

  1. 威廉一世,biografiasyvi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