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廉一世 (奧蘭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廉一世

圖片來自biografiasyvidas

威廉一世,奧蘭治親王Willem I,也稱沉默者威廉(Willem de Zwijger)、奧蘭治的威廉Willem van Oranje),1533年4月24日-1584年7月10日)。[1]

奧蘭治的威廉是尼德蘭革命中反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主要領導者、八十年戰爭領導人之一。曾任荷蘭共和國第一任執政

介紹

原為奧蘭治親王;1565年組織「貴族同盟」,反對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尼德蘭的統治;後來逃亡德意志,招募傭兵,多次反攻尼德蘭,都遭失敗;1572年北方大起義後,8月在尼德蘭北方各行省會議上被推選為多省的執政;1584年遭西班牙間諜刺殺身亡。

去世後,次子拿騷的毛里茨成為領袖,繼續領導反抗勢力,後來又從長兄奧蘭治親王菲利普·威廉那裡繼承了奧蘭治親王的封號;威廉一世的幼子腓特烈·亨利後來在1625年繼承拿騷的毛里茨死後的奧蘭治親王執政

威廉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具有卓越的組織才能、機智和耐心,但他不是一個偉大的統帥,幾乎每戰必敗,軍事才能極其平庸。但他堅忍不拔地屢敗屢戰,最終使獨立事業在他死後取得成功。在荷蘭,人們通常稱其為「國父」。荷蘭國歌威廉頌》所詠唱的就是威廉,因為他的人格魅力,使他成為獨立與自由的理念象徵。

早年

1533年威廉一世生於拿騷的迪倫堡,其父是拿騷-迪倫堡伯爵威廉一世,母親是施托爾貝格的茱莉安娜,他與弟弟約翰六世一同被養育成路德教派。1544年,威廉的堂哥——奧蘭治親王荷蘭省督勒內戰死,於是在德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同意下,11歲的威廉繼承了位於法國南部的奧蘭治公國,以及法國羅納河以東之地產、尼德蘭財產。

從1544年起,一方面是查理五世的提拔,一方面是父命,威廉去了布魯塞爾的查理宮廷,在尼德蘭接受天主教的教育,共達九年之久。威廉父母原本都宗路德教,他的導師卻是紅衣主教佩里諾特,讓他成為精熟的天主教徒。威廉聰明,能講法、德、西班牙、佛來米和拉丁語,極受查理五世器重並成為寵臣愛將,被留在身旁任侍從官,經常陪同接見外賓和參加國務會議。

1551年7月,由查理五世作媒,18歲的威廉同尼德蘭大貴族、伯倫伯爵的女繼承人──埃格蒙特的安妮結婚。藉此婚姻,他又得到尼德蘭幾處領地,成為尼德蘭首屈一指的大貴族。威廉長期生活在尼德蘭,也由於他的家世淵源,他對尼德蘭有深厚的感情。正如他後來(1581年)在辯護書中所說,他在尼德蘭並不是外國人,尼德蘭也是他的祖國。

此後數年,威廉在德軍中任職,多次領兵在尼德蘭法國邊境與法軍周旋,為查理五世立下汗馬功勞。1555年10月,查理五世在布魯塞爾由威廉扶持着出席退位式。這是威廉的特殊榮譽。查理退位後,其弟斐迪南一世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兒子腓力二世繼承西班牙帝國王位並統治尼德蘭。

腓力統治之初,威廉仍然官運亨通。就在1555年,威廉和格蘭維爾、埃格蒙特伯爵等幾名顯貴被任命為國務會議成員。翌年元月,腓力親自授予他西班牙最高獎章金羊毛勳章;威廉成為最高級的金羊毛騎士團騎士,遂在同年22歲被任命為馬斯軍團司令,並進入尼德蘭總督府政務院。1556年8月,威廉率兵在西法之聖昆廷戰役中一同大敗法軍(聖昆廷在巴黎附近,威廉隸屬西軍主帥、尼德蘭總督伊曼紐爾·菲利貝托),決定三年後法西議和的卡托-康布雷齊和約(和約確立了西之霸權)。不久(1559年),他又受到新任尼德蘭女總督格麗特的厚愛、器重,被任命為荷蘭西蘭烏特勒支支等地的執政。在此同時,其父身死,威廉以長子身分又承襲了拿騷伯爵。

威廉從西班牙統治者那裡所邀受的恩寵,可從後來腓力二世在剝奪威廉公民權時所發布的公告中看到:「大家都熟知,我們的父皇先帝查理五世,在拿騷的威廉繼承其堂兄奧蘭治親王一事上曾如何給以優遇,從威廉很年輕的時候起就如何予以提拔;熟知先帝故去後我們繼續優遇他,任命他為荷蘭西蘭烏特勒支勃艮第的總督,召他參加我們的國務會議,贈與他大量的榮譽和報酬。」然而,威廉令後世敬佩其偉大之處就在於,他這樣一位高官權貴,在事關民族獨立的是非面前,義無反顧地站在尼德蘭民族一邊,同以腓力二世為代表的西班牙高壓統治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成為受人景仰的愛國貴族。

反抗暴政

十六世紀的尼德蘭資本主義關係已相當發達。從二十年代起,路德的著作已譯成尼德蘭語。五十年代末,加爾文教廣泛流行。在勞動群眾中,早有再洗禮派流傳。查理五世對尼德蘭的稅收雖高,但他懂得妥協和尊重自己出生地的同胞,並讓尼德蘭的經濟蒸蒸日上,獲得尼德蘭人的廣泛敬愛。1521年沃姆斯會議以後,查理五世在布魯塞爾開始燒死路德教徒。後來,迫害連連升級。1550年頒布的懲治「異端」的血腥詔令,對稍與路德教、加爾文教有接觸的人,甚至對閱讀和講解聖經的人,均以叛徒和破壞社會治安罪論處。若堅持不改,則一律燒死,財產籍沒。包庇「異端」者,即或只有嫌疑,與其同罪,但迫害仍保留在有限狀態。

然而1555年腓力二世上台後,確認並嚴格執行1550年詔令。這樣,階級矛盾,特別是民族矛盾,急劇激化。尼德蘭廣大人民群眾,在西班牙大屠殺面前,無所畏懼地英勇鬥爭。威尼斯駐尼德蘭大使寫道:「儘管寒冷的氣候使居民膽小,但當判處死刑的時候,他們都以罕見的勇氣蔑視命運,這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 在人民鬥爭的推動下,威廉終於走上反抗西班牙反動統治的道路。

1559年3月,威廉以西班牙代表之一的身份赴法談判,簽訂卡托-康布雷齊和約。為保證和約實施,同年夏威廉被派往巴黎為人質。原來和約有秘密條款,規定兩國在鎮壓新教徒一事上相互支援。威廉在和法王亨利二世接觸中獲悉此事後,接連兩、三天沉默不語。後來,他以私事為名去布魯塞爾,將秘密條款告知親友。從此,他被稱為「沉默的威廉」。威廉的沉默是對西班牙統治的無言抗議,表明他熱愛苦難中的尼德蘭國家和民族。他說:我極為同情我的祖國和人民,「從那時起,決心竭盡全力把西班牙暴徒逐出尼德蘭。對此我毫不後悔,而且深信:我、我的同志們以及所有支持我們的人,為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業感到無上光榮。」

1559年8月7日,腓力二世在根特召開尼德蘭的三級會議。威廉聯絡埃格蒙特伯爵等人乘機提出減輕稅收、撤出外國軍隊和禁止外國人擔任尼德蘭官吏等建議。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還禁止在其管轄的荷蘭、西蘭、烏特勒支、弗蘭德爾和阿多瓦諸省迫害新教。對此腓力大驚,慌忙動身去夫利辛亨以便乘船回西班牙。腓力還命令威廉幹掉幾名同情新教的貴族和資產階級分子。威廉拒絕執行,並說那是國家政府的事。岸邊的腓力憤怒地抓住他的手臂大叫:「不,那不是政府的事,而是你、只有你應該做的事。」 鬥爭一直繼續着。1563年7月,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霍恩伯爵三大貴族領主合作,要求撤除操縱國務會議的大貴族格蘭維爾(紅衣主教),並拒絕與格蘭維爾合作。1564,因瑪格麗特女總督也不滿格蘭維爾,腓力迫於形勢,才召回格蘭維爾。

參考文獻

  1. 威廉一世,biografiasyvi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