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孔门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孔门拳是传统拳术中南拳之一。起源于湖北大冶市,早期的传人是大冶水南湾的曹同胜。曹同胜出生于清乾隆初期,自幼刻苦练武,孔门拳的所有内功和十八般武艺一一精通,以力气过人、武艺超群闻名一方。

孔门拳,2009年被黄石市政府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

起源传说

一说:相传由明末清初由员外孔庭章自创。

二说:由明末清初,大冶人严伏创立了武当派孔门功夫,流行于大冶(包括黄石、鄂州)、阳新 赣北一带。严伏是一位道人,传子严龙、严虎。

三说:此拳身法如猿猴,故尊孙悟空为祖师,又称空门。后传道人孔佐停,孔佐停对拳势作了改进,故称孔门。并迅速以鄂南、鄂东、赣北为中心,向全国辐射,广泛传播。很快成为湖北省,乃至中国的一大武术流派。 孔佐停为大冶与阳新(又称兴国)交界处人氏。

作为一门游戏的拳种,该拳拳法刚劲,步法沉稳独特,跳落归膝似鹤翔,动作灵活赛猿猴。攻防范围不出丈余,适于近身搏斗。手型有凤眼龙爪、标手等;步法有马步、弓步、龙形步等;腿法有飞尖、扫堂、乌龙绞柱等。孔门功夫有精深的小手、闭气之术,以及小擒拿之术。各代明师都要择徒专门传授。

孔门拳在陈贵、殷祖、灵乡、金山店、保安、还地桥、大箕铺、刘仁八等地较为流行。

发展过程

1956年以前,鄂州市有一部分乡镇就属当时的大冶县。所以说,大冶为孔门拳的发源地。

曹同胜一生以练武授徒为乐,他的徒子徒孙辈不乏名人。其名徒一为保安(地名)的张拳师,常出入长江一带为人保镖,因保镖从未失手,加之轻功超群,故被江湖人送外号“飞天蜈蚣”。曾被湖北台录制为第一挂刀护卫的陈新提也是曹同胜的徒弟,他尊师重道,崇尚武德,在江湖上人缘极好。曹同胜最得意的徒孙是还地桥人胡加榜。以拳重力沉人称胡铁砣的胡加榜是孔门拳最著名的拳师之一,他分别从胡茂修和陈新提那儿学过孔门拳,艺成后,曾在武昌办过济世堂。胡铁砣平素喜欢以武会友,一次,与一位云游道人交手时,胡铁砣使尽全身所学都无法取胜,便虚心从道人那儿学习内功和发力技巧,使其拳艺日臻精湛完善,发拳柔化刚发,吞吐自如。为了让孔门拳更加完善,在掌握了孔门的正山、下山、龙虎斗、八折等八套孔门主拳后,胡铁砣又增创了云燕半套,故孔门拳至今有八套半之说。和陈新提一样,胡铁砣也是将孔门拳经武汉传遍大江南北的重要拳师之一。

晚清官至一品的振威将军敖天印也是孔门拳的重要传人,1824年出生在大冶四棵王坛村一个农民家中。虽然家境贫寒,年幼时寄养在兄嫂家中当放牛娃,但敖天印从小怀有报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在地方孔门名拳师的指点下,他习文练武,练就了一身超人的武功,学到不少兵法。29岁时,敖天印投入军营,南下台北,北上边疆,转战广东安徽、河南十余省,外抗入侵之敌,内扫土匪盗寇,屡建奇功,成为晚清文武全才的大将。

近代孔门著名拳师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肖步赢(1875年-1945年)。肖步赢又名步云,字大洲,号天长,出生于大冶殷祖秦家庄一个武术世家。

肖天长自幼从父亲肖宜芬那里承袭家传孔门拳,12岁师从名拳师盛邦栋,常以5个铁沙包裹于前胸及四肢,负重行走习以为常,且重量日益增加,勤学苦练18年,学成后纵跳奔跑,矫健异常。30岁时,肖天长又拜武术名家肖大成为师,苦学内功气功,艺成后能将一把90斤大刀舞得水泼不进,丈余高墙轻纵即过,挥掌能使十尺开外的烛光熄灭。

当代代表性传承人有尹德甫师傅的几位徒弟,如柯有才、戴炜等。柯有才自幼练习孔门拳,在尹德甫师傅的指导下,他除了学习拳法套路外,就是苦练孔门硬气功“铁罗汉”。经过30余年的刻苦训练,如今,只要他一气贯丹田,就能浑身坚硬如铁,一般的刀砍斧劈都难伤分毫。曾获得“灌顶推车、咽喉顶车、单手握最重铜笔悬腕写字、世界上最重铜鞋走路、腹卧钢叉”等五项世界吉尼斯、扛旗世界记录。戴炜曾荣获“2008年大冶市传统武术气功表演赛”中拳术、器械一等奖[2]、“新獬豸杯”第十三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器械一等奖、拳术三等奖。

视频

孔门拳 相关视频

鄂州武术协会葛店何雪峰表演孔门拳猛虎下山
孔门拳(戴炜)--湖北省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参考文献

  1. 湖北传统武术之湖北武术拳种大全,古武网,2020-03-11
  2. 孔门拳的发展源流,才府,20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