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孙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孙钿.jpg

孙钿

(1917年-2011年6月1日)原名郁钟瑞,字文源,笔名孙钿,后以笔名行,上海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诗人[1][2]

1933年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流亡日本,先后在日本大学和早稻大学读书,并参加东京的中国剧人协会、诗歌座谈会、社会科学座谈会等左冀社团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留守处工作人员,大别山第八团团部秘书、参谋、民运干事,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顾问,宁波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任宁波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旗》、《望远镜》,小说集《在乡村里》、《初生期》、《高野良雄之死》(译成法文),《孙钿诗文选》,译著《日本当代诗选》等。

1995年荣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以笔为枪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作家”纪念碑。作品有小说《高野良雄之死》、《在乡村里》等。

人物生平

孙钿出生于上海小南门[3][2]。小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后升入大同大学。1933年,大学生孙钿开始从事左翼戏剧及文学活动,参加“暴风雨剧团”,演出《叛徒》、《南归》等戏剧,并和其他文学青年自筹资金出版文学刊物《天明》[2]

1933年[1](一说1934年[2]),孙钿因受国民政府迫害[需要解释],流亡日本,先后在日本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并且参加了东京的中国剧人协会、社会科学座谈会、诗歌座谈会等左翼社团的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钿于1937年7月20日回到上海,参加“留日学生抗日救亡协会”。同时,孙钿写下很多诗歌及散文,寄给巴金主持的《烽火》及胡风主编的《七月》,并出版第一本诗集《击退敌人去》,很快又发表长诗《给敏子》。随后孙钿参加了新四军,1938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还继续给《七月》等报刊写诗。他是七月派诗人之一[2]。孙钿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留守处工作人员,大别山第八团团部秘书、参谋、民运干事[1]。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孙钿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到香港开展地下工作,受廖承志直接领导,主编《东江》、《侨胞》等刊物,并继续作诗,被誉为“战士诗人”[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孙钿在等待新任务时,到宁波探访亲友,遇到宁波市市立中学(今宁波市第二中学)教导主任翁心惠(后来担任宁波市主管教育文卫的副市长),应翁心惠邀请到该中学教政治思想课[2]

1953年春天,宁波市政府交给郁文源一副新担子———去广济街宁波卫生学校任副校长,处理学校和学生矛盾隔阂,兼管总务和讲授语文。郁文源从联系安排毕业班的实习工作入手,赢得了学生信任,继而努力抓好学生生活和思想教育,使学校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当时宁波卫校有医生、护士、助产士三个专业,学生共一百几十人。鉴于当时国内护士稀缺,严重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郁文源向市卫生局建议独立创办一所宁波护士学校以扩大招生。经省卫生厅审批,宁波护士学校正式挂牌,并于1953年暑期招考录取首届新生100名,校址设在原华美医院护士班院子里,当时的市卫生局长郭绍兴任名誉校长,郁文源负实责,任副校长。这下子,诗人抽不出时间写诗了,郁文源既要跑经费盖教学楼,又要找人商讨制订教学计划;既要到处想办法延聘教师,又要购买教学用的解剖实验材料;没专业教科书就以刻印讲义替代,学生宿舍不敷使用便借佑圣道观房子暂时顶替;师生饮用盥洗水不好解决,学校就自建水塔抽取北斗河水过滤消毒供给;食堂要办得好,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他这个校长还要带头讲授好政治思想课,创业艰难千头万绪,郁文源简直忙得脚不点地了。

办学第一重要的是师资,而那时师资特别紧缺。为了请教师,郁文源把腿都跑细了;到中学商聘文化课兼职教师,到医院商聘专业课兼职教师。这段时间,郁文源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了这所护士学校他真呕心沥血、艰苦备尝了。当然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那就是学生的茁壮成长和对他这个校长的由衷爱戴。

在今天孝闻街第二医院新大楼的原址上,1954年,终于矗立起了宁波护士学校的新教学楼。望着凝结着自己几多心血的崭新教学大楼,郁文源舒心地笑了。

为了适应国家急需,郁文源的第一梯队百名“女兵”的学制定为二年(以后各届都是三年)。转眼就到了

1955年5月,孙钿接到去杭州开会的通知。到杭州后被宣布逮捕,关进杭州乌龙巷监狱,罪名是“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关押一年多后被宣布释放,结论为:不是叛徒,不曾投敌当汉奸,不是胡风分子,可恢复原职。回到宁波后,孙钿未被准许回宁波护士学校,只能在街道办事处暂领生活费。数月后,被分到机关干部学校任教[2]

1957年,孙钿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他的诗歌被说成是“大毒草”。不久,孙钿被下放到梅山盐场劳动改造,后又先后在四明山挖土石修筑公路,在浙西江山修筑铁路。作为管制分子,孙钿曾拾垃圾,制煤渣砖,当临时工。孙钿的孩子无法上学,孙钿的妻子多次卖血以维持家庭生计。孙钿还曾借钱买蜜蜂放养,但放蜂到内蒙古时,又被诬为“空降特务”,遭关押两年,后被押回宁波。50多岁的孙钿不得不从头开始学当油漆工、广告匠[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胡风反革命集团桉的平反,孙钿也在1980年获得平反,恢复名誉,恢复中国共产党党籍。后来又先后当选为宁波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宁波市第九届政协常委[2]。他还历任浙江省作协顾问,宁波市作协主席。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

2011年6月1日中国最后一个“七月派诗人”——孙钿因病救治无效于2011年6月1日中午12:10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不幸去世,享年95岁。[1][3]

着作

  • 小说集《在乡村里》、《初生期》、《高野良雄之死》(译为法文
  • 诗集《击退敌人去》、《旗》、《望远镜》、《孙钿短诗选》
  • 《孙钿诗文选》
  • 译着《日本当代诗选》[1]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孙钿 (1917~2011.6.1). 中国作家网. [2017-05-11].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桂心仪、张良鸿. 诗路坎坷终不悔 教书育人柳成荫 — 诗人孙钿的故事. 中国宁波网. [2017-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11). 
  3. 3.0 3.1 遥念孙钿. 网易. 201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