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孟德斯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
出生 1689年1月18日
国籍 法国
别名 孟德斯鸠
职业 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
知名于 奠基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
知名作品 《论法的精神》
《波斯人信札》
《罗马盛衰原因论》

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语:Charles de Secondat,Baron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法兰西人,出生于波尔多,自然神论者,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拜占庭帝国”这个说法的流行,孟德斯鸠出力甚多。主张三权分立学说。 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语:Charles de Secondat,Baron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目录

人物生平

1689年出生,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德城堡贵族世家中。

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

1707年,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709年,第一次在巴黎游历。17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庭长(孟德斯鸠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

名声鹊起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

启蒙思想家 1726年,孟德斯鸠辞去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庭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28 年起到奥、匈、意、德、荷、英等国作学术旅行,

实地考察其社会政治制度和其它情况。1731年回国后专门从事著述。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论法的精神

1748年,孟德斯鸠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孟德斯鸠是一名自然神论者。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孟德斯鸠特别强调法的功能,孟德斯鸠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其中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气候对一个民族的性格、感情、道德、风俗等会产生巨大影响,认为土壤同居民性格之间,尤其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认为国家疆域的大小同国家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联系。

1750年,为《论法的精神》辩护,回击批评。

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

个人著作

《波斯人通信集》(Lettres Persanes,1721年) 也被翻译成《波斯人信札》。

《论罗马盛衰的原因》(Considerations sur les causes de la grandeur des Romains et de leur decadence,1734年)

《论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1748年)

政治观点 三权分立

孟德斯鸠虽为贵族,却是法国首位公开批评封建统治的思想家,孟德斯鸠突破"君权神授"的观点。认为人民应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认为决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内容是每个国家至关重要的。保证法治的手段是"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三权分立说"对于1787年的《美国宪法》、1791年-1795年的《法国宪法》和1792年的《普鲁士法典》的制定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完全否定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三个基石:教会国会贵族

自然神论者

孟德斯鸠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孟德斯鸠公开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始因,认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保养者",但又认为世界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上帝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它的活动同样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孟德斯鸠在自然神论外衣的掩盖下,揭露和批判了天主教会和僧侣的无耻罪行,指出了宗教世界观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猛烈抨击了宗教裁判所迫害异教徒的残暴行为,提出了各种宗教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和睦相处、互不干扰、互相尊敬的主张。

唯心史观

孟德斯鸠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认为人类历史的命运归根结底要以个别政治活动家(主要是立法者)的意志为转移。孟德斯鸠特别强调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土壤和居住地域的大小,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孟德斯鸠这种地理环境决定论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却具有反宗教神学的性质,它证明: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不是由上帝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自然界本身的原因决定的。

君主立宪

孟德斯鸠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主张进行社会改革,建立以"开明君主"为首的君主制即君主立宪制,用三权分立的办法来限制君主的权力,剥夺君主及其政府干预司法事务的权力,以保障人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孟德斯鸠的社会政治理论尤其是关于分权和法制的学说,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其孟德斯鸠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相当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个人影响

时代背景

孟德斯鸠所处的时代是17世纪末和18世纪前叶,此时正值法国封建主义君主专制从发展高峰急剧走向没落的时期,统治阶级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压迫广大人民,宫廷贵族极尽奢侈,民众却在饥寒中挣扎,长期的战乱、苛政使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政治、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工业革命在法国逐渐兴起,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专制主义的冲突日益尖锐,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机进一步成熟。另外,思想领域的革命也为孟德斯鸠理论的形成作好了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英国培根实验主义,法国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对孟德斯鸠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大批进步的史学家科学家哲学家作家和进步人士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奔走呼号,孟德斯鸠激烈的抨击封建主义腐朽的社会秩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也被广泛接受。这都为《论法的精神》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局限性

由于孟德斯鸠是一位出身于贵族家庭的、法国18世纪上半叶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温和派代表,由于孟德斯鸠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所以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孟德斯鸠一方面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另一方面又同它进行妥协,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孟德斯鸠一方面对宗教僧侣主义进行了斗争,另一方面孟德斯鸠又不是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孟德斯鸠虽然比其孟德斯鸠许多启蒙思想家更深刻地提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动力问题,可却不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在社会观方面孟德斯鸠仍然是个唯心主义者。

正由于孟德斯鸠的思想具有这种两重性,所以在孟德斯鸠逝世以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不同的社会阶级中间便很自然地引起了不同的反应和得到了不同的对待。一切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反动思想家,都总是力图利用孟德斯鸠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来为自己的反动政治目的服务。一切先进阶级的代表人物和先进思想家,则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孟德斯鸠的思想遗产。孟德斯鸠们既充分肯定孟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天主教神学斗争中的伟大功绩,又指出它在这些斗争中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孟德斯鸠们既充分肯定孟在社会学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又指出它的社会学中的缺点和错误。

影响

孟的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们理论的形成是有重大影响的。孟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批判,孟德斯鸠的自然法理论和孟德斯鸠有关自由、平等、私有制的论断等,曾对法国唯物主义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产生过重要影响,尽管孟德斯鸠们在许多方面都大大超过了自己的前辈。

社会政治思想

孟的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鸠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谢林、黑格尔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孟德斯鸠专制政体为三种基本的政府形态之一,使得专制政体成为18世纪政治思想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不仅如此,孟德斯鸠还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孟德斯鸠因此被认为是"从否定方面将中国列入一种世界模式的第一人……为法国和欧洲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中国形象"。其说尽管在当时受到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的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则逐渐成为西方人看待中国的基本前提。18世纪是西方中国观发生根本变化的世纪,即从以"颂华"(sinophilie)占优转为以"贬华"(sinophobie)为主。此外,孟德斯鸠亦认为专制主义是亚洲各国的特点。(见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孟德斯鸠的这个观点后来被一些西方人接受并滥用。

孟的理论对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过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孟德斯鸠的理论曾被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用作反对封建暴政的锐利武器,尤其是孟德斯鸠关于分权和法制的理论更为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所直接采用。

关于中国

当时的法国作家大多将遥远的中国描绘成乐土,独'《论法的精神》'中多对中华帝国的专制有批判。孟德斯鸠曾在鲁昂与一位滞留的中国海员交谈,本着严谨的态度得出了自己的认识。尽管孟德斯鸠的见解不免偏颇,但相对于同时代的人是较为接近事实的,也丰富了《论法的精神》的材料。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孟德斯鸠的这个说法带有一定的西方中心思想,强烈地影响了西方对中国的印象,虽一针见血地总结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但仍带有片面的想法。

人物评价

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战斗了一生。孟德斯鸠的一生是一个战士的一生,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笔,机智而勇猛的抨击了腐朽反动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僧侣主义。孟德斯鸠的一生又是一个学者的一生。毕生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各个科学领域的许多问题,撰写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著作。

人物名言

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是如此。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有益于身而有害于家的事情,我不干;有益于家而有害于国的事情,我不干。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好习惯有四:准时,正确,恒心,迅速。

其他资料

揭秘哲学家孟德斯鸠的葡萄酒故事

孟德斯鸠/葡萄酒/家族

哲学家、酒庄庄主孟德斯鸠

伟大的哲学家孟德斯鸠(1689—1755)与卢梭伏尔泰并称为法兰西“自由三剑客”,是继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思想启蒙运动” 的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与葡萄酒结缘要得益于他的父亲和他的家族,孟德斯鸠家族是法国最古老的贵族之一,曾是波尔多地区最大的领土主,从1500年起即在格拉夫产区酿造葡萄酒。

他的父亲Jacques de Secondat在1686年创建了孟德斯鸠酒业集团,主要经营葡萄酒事业,孟德斯鸠在在哲学方面有着伟大的成绩,用现在的话说,他同时也是成功的企业家,是他把他父亲的葡萄酒事业发扬光大了。

拉布雷德城堡

孟德斯鸠在24岁时便接手了父亲的葡萄酒事业,借用前人们的表述,葡萄酒在孟德斯鸠的思想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当年孟德斯鸠周游欧洲列国向各国君主推广他的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思想的同时,也向他们推广家族的葡萄酒,当然也受到这些国家的贵族和上流社会的推崇。在当时原产地命名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孟德斯鸠家族已经将葡萄酒出口到英国、爱尔兰、荷兰等国,并在马赛和巴黎的上流社会流行。至今,英国皇室还同孟德斯鸠家族有紧密联系。孟德斯鸠家族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大规模从事葡萄酒酿造及贸易,他的酒庄名字是拉布雷德城堡,现在也被称为孟德斯鸠城堡。

有一位专门研究哲学家的专家名叫莫尼克布特,他专门著有《孟德斯鸠和他的葡萄园》一书,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孟德斯鸠为他的酒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购买土地、投资高性能设备,酒窖建设,维修大工程等等,到他生命晚期,他拥有一个几百公顷的非常高效的葡萄庄园,分布在格拉芙、两河间及阿让产区,他还在管理整个葡萄酒销售。

因为那个时候孟德斯鸠走遍了整个欧洲,并会见了许多贵族阶层和国际政治的重要人物。因此,他拥有一个丰富的人脉网络,他定期与他们书信交往以保持联系,他们成为葡萄酒的重要客源,一个真正的推广杠杆。他对他们的拜访旅行成为真正的波尔多葡萄酒“巡回宣传之旅”。孟德斯鸠成为整个波尔多产区葡萄酒的形象大使。

命运多舛的孟德斯鸠酒业集团

孟德斯鸠酒业集团在孟德斯鸠在世时是发展的非常好的,孟德斯鸠1755年去世后,他的儿子让-巴蒂斯特怀接手经营酒庄,尽管经历了变幻莫测的法国大革命和财产扣押,他仍然守护着他的拉布雷德城堡,之后,他的孙子博斯巴尔 孟德斯鸠先生,在几个建筑师的帮助下,对城堡进行了多次维修,葡萄园继续延续,葡萄酒继续酿造,在1865年和1900年之间特别繁荣。

然而,进入到二十世纪家庭变故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收入锐减,祖先的领地也逐渐缩小。就这样步履维艰的走过了一个世纪,葡萄园还维持着生产“布拉雷德城堡干白葡萄酒”直到2000年。

幸运的是,孟德斯鸠第八代传人的女婿Patrick Baseden,在葡萄酒行业有着极深的资源和实力背景,他之前曾是凯歌香槟(Veuve Clicquot)集团总裁和LVMH董事,在婚后便全权打理孟德斯鸠家族的产业。孟德斯鸠酒业集团也开始重新走向繁荣。

近二十年来,孟德斯鸠家族将版图拓展至新西兰智利美国中国,促成了新西兰云雾之湾(Cloudy Bay)智利蒙特斯(Montes)等一系列新世界精品酒庄。

2011年,孟德斯鸠酒业集团在中国设立孟德斯鸠(北京)酒业有限公司,开始开拓中国葡萄酒市场。



拉布列德城堡孟德斯鸠的“法意”风土


当年严复翻译孟德斯鸠的那部大作时,曾将书名译为《法意》。这本书在中国最早的译名是《万法精神》,直到有了后来的白话译本,才正式出现了那个众所周知的大名:《论法的精神》。书中的“三权分立”学说和书名一样,成为后世大多数人眼中孟德斯鸠的标签。不过,孟德斯鸠自己当年说过一句含义暧昧的话:“自从和平恢复以来,我的酒在英国为我赚的钱一直比我的书(《论法的精神》)为我赚的钱多……我不知道是我的酒增加了书的名气,还是书增加了酒的名气。”

孟德斯鸠所说的酒是葡萄酒。在他那个褒贬不一的法庭庭长身份之外,孟德斯鸠确实还扮演着葡萄酒商的角色,英国则是当时最重要的葡萄酒销售市场。按照近年流行的《达·芬奇密码》式考证逻辑,有人曾不完全开玩笑地提出:《论法的精神》原文名为“l’ Esprit de Lois”,其中“精神”(esprit)一词兼具主要以蒸馏酒为代表的“烈酒”的含意,译为英语的“spirit”后也是如此,因此孟德斯鸠在大书特书“法意”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推广“酒的精神”或称“酒精”,整部《论法的精神》进而可以理解为孟德斯鸠为葡萄酒所做的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型广告文案。《论法的精神》序言里有一句:“如果人们愿意寻找作者的意图,只能在著作的总体意图中寻找和发现它。”按照上述演绎,句中的“意图”(dessein)也被还原为它原有的“目的”、“规划”、“设计”、“企图”甚至“阴谋”意味,而这个神秘的“dessein”指的不是别的,正是孟德斯鸠在表面的政论文字之下经营的葡萄酒推广计划。

当然,对于正统学者来说,上述说法只是些不值一提的坊间怪谈,但对于葡萄酒历史文化研究者来说,孟德斯鸠并非躺着中枪,算不得冤枉。白纸黑字的事实是,如今葡萄酒界最时髦的“风土”(goût de terroir)概念最早系统出现正是在《论法的精神》中,而且孟德斯鸠去世后的一份资产清单清晰地显示,他的领地确实在生产葡萄酒。同样出身波尔多的法国历史学家拉古图(Jean Lacouture)在他撰写的孟德斯鸠传记中说:“他真的非常喜欢葡萄酒,并真的为之乐此不疲地工作。”

现代葡萄酒界一般将“风土”定义为:葡萄园中土壤、方位、气候、园内小气候、排水坡度及其他一切相关因素的组合;即使相邻只有1米距离,每处葡萄园的风土条件也可能完全不同,出产的葡萄的品质因此出现高下之分,进而影响到最终成酒的质量。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人受气候、宗教、法律、施政准则、先例、习俗、风尚等多种因素的支配,其结果是由此形成因地而异的普遍精神。”孟德斯鸠没有使用“terroir”一词,但他对气候(climat)的强调已经颇引人注目。正如英国语言哲学家夏克尔顿(Robert Shaekleton)在《孟德斯鸠评传》中所言,“climat”,也即英语中的“climate”一词,“原意是指地球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条纬线之间的空间,后来词义扩展、单指地理位置……孟德斯鸠是第一个用‘climat’表示‘气候’的学者”。用词上的差异并不能抹杀孟德斯鸠对风土学说的贡献,何况“climat”如今至少在法国勃艮第已经成为比“terroir”更加“儒雅”的说法。

有学者断言,孟德斯鸠实际上是“地理环境决定论”(Determinism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的先驱之一。抛开学术界对于地理决定论的争论,纯粹从更“朴实”的葡萄酒酒业眼光来看,法国从中世纪修道院年代世代沿袭下来的葡萄种植经验对孟德斯鸠的思想很可能产生了重要影响。孟德斯鸠本人出生地乃至《论法的精神》诞生地的“风土”也很明显地显示:象牙楼阁般绕开这些经验是不可能的。

没错,孟德斯鸠诞生在一个人人都不得不谈论葡萄酒的地方:法国波尔多(Bordeaux)。他的出生地拉布列德城堡(Chateau de la Brède)至今仍完好地矗立于波尔多南郊,自1951年起被法国列为国家历史遗产。历史上,拉布列德城堡是孟德斯鸠家族名下的产业之一。谈及孟德斯鸠的城堡,首先必须厘清一些事实。最基本的一点是:孟德斯鸠严格意义上并不叫孟德斯鸠,他的准确名字是颇有些繁琐的“夏尔-路易·德·瑟贡达,拉布列德及孟德斯鸠男爵”(Charles-Louisde Secondat,Baronde La Brèdeet de Montesquieu)。

1951年被法国列为国家历史遗产

孟德斯鸠拉布列德东北方向、加龙河(Garonne)河畔有一个市镇,名叫“孟德斯鸠(Montesquieu)”。镇孟德斯鸠占地2554公顷,是法国最大的市镇之一。从1162年的一份文献上可以看出,孟德斯鸠镇古名为“Monteschivum”。如果将镇名拆分成“Mont-Esquieu”便很容易理解它的原意,因为后半部分在古奥克语(Occitan)中为“esquiu”,意即“蛮荒”、“陡峭”,前半部为“山岭”,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孟德斯鸠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孟德斯鸠形成市镇始于1349年,这里原本是现今法国与西班牙临界处的纳瓦尔王国(Navarre)的领地,1589年随着纳瓦尔国王亨利三世继承法兰西王位、成为亨利四世并入法兰西,而亨利四世正是法国波旁王朝(Bourbon)的第一个国王。

哲学家孟德斯鸠姓名中第一个“德”后面连接的才是他真正的“祖籍”与姓氏。瑟贡达家族发源自法国中部、卢瓦尔河(Loire)流域的贝利(Berry),15世纪后南迁至现法国多尔多涅省(Dordogne)的阿让(Agenais)地区,效忠领主阿尔布雷(Albret)家族。1564年10月,也即法国南部以纳瓦拉王国为代表的新教胡格诺派与法国北部天主教派之间的宗教战争刚起战火之际,纳瓦尔国王亨利三世的母亲、有“新教胡格诺派精神领袖”之称的让讷·德·阿尔布雷(Jeanned’Albret)王后因为“优秀而忠诚的服务”将孟德斯鸠地区的领地辖权赐给让·德·瑟贡达(JeandeSecondat),瑟贡达家族由此成为孟德斯鸠地区的领主。1606年2月,已登上法国王位的亨利四世将孟德斯鸠地区升格为男爵领地,并赐予让的儿子雅各布(Jacob)、也即未来的哲学家孟德斯鸠的曾祖父。

在孟德斯鸠镇确实有一座孟德斯鸠城堡(ChateaudeMontesquieu)。它建造于14世纪,位于加龙河河谷边险峻的峰顶,居高临下,俯瞰全镇,自建成以来见证了包括英格兰占领、海盗入侵、宗教战争在内的数次战乱。这座城堡或许也记载了孟德斯鸠家族早年的荣光以及他们与波旁王族的“草莽之交”,只可惜在哲学家孟德斯鸠生活的时期就已经处于半荒废状态,虽然至今尚存,但已几成废墟,仅存三座大门、一个警卫室、一口深井。如今它甚至已经不是孟德斯鸠家族的产业,仅凭顾名思义去怀古的人未免会枉自买椟还珠。

真正对于哲学家孟德斯鸠来说意义非凡的是拉布列德城堡。除童年时光外,孟德斯鸠成人后也长期居住于此。正是在拉布列德城堡,孟德斯鸠完成了《论法的精神》部分章节的写作。拉布列德村位于波尔多以南18公里处,尽管在占地面积上无法与孟德斯鸠镇相比,但400多年来的人口变迁或许能暗示出这两处村镇的某些不同:根据法国官方统计,在1821年人口数量巅峰期,孟德斯鸠镇拥有居民1550人,随后逐年下降,2010年降至780人;拉布列德村在1793年就拥有1324居民,时至2010年已增加至3825人。

拉布列德城堡建筑在一片约150公顷的树林里,林中有美国橡树、鹅耳枥、洋槐、板栗,野鹿、野鸡等动物时常可见。城堡始建于1306年,带有与传统堡垒不同的多边形围墙,宽阔的护城河中生活着大批鲤鱼,曾经有三座吊桥连接外界,如今已经改成一道固定的木桥。拉布列德城堡曾经分别隶属拉兰德家族(La Lande)、历斯勒家族(l’ Isle)以及佩斯内尔家族(Pesnel)所有。1686年,与玛丽-弗兰索瓦·德·佩斯内尔(Marie-FranÇoise de Pesnel)的联姻使城堡成为瑟贡达家族的产业,而当时的新郎雅克·德·瑟贡达(Jacques de Secondat)正是未来的哲学家孟德斯鸠的父亲。哲学家孟德斯鸠自出生便注定拥有“拉布列德男爵”的封号,“孟德斯鸠男爵”的封号却是在16年后偶然得自伯父的馈赠。

“英国自然式园林先驱”培根认为:“种植花园是人类乐趣中最为纯洁的事”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鸠诞生在拉布列德城堡,直到3岁一直居住在拉布列德乡间。拉布列德城堡外有一片14世纪的农舍。孟德斯鸠生活在城堡中时,这里是一所“拥有三座彼此连接的房屋的颇具规模的小动物园”,里面饲养着各种牲畜和家禽。成人后孟德斯鸠曾这样描述当地人的生活:“一日三餐是燕麦面包、玉米糊,偶尔也喝黑麦糊……他们信神信鬼,尤其信巫师……他们哄孩子们时喜欢讲神话、讲鬼怪故事,他们甚至还说得出魔鬼们最喜欢在哪些地方与本教区的巫汉和巫婆聚会……我记得,小时候若是独自夜里到了那里,就吓得浑身发抖,特别是那块不长草的地方,因为魔鬼们最喜欢在那时跳舞。”这位“启蒙与理性之父”的童年就这样在神鬼陪伴下度过。1700年,11岁的孟德斯鸠按照家中的安排前往巴黎附近的奥拉托利会学校(Oratorian School)。从小在庄园里长大的孟德斯鸠和拉布列德村村民一样,操一口加斯科尼方言,而且终生乡音未改。后来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Lettres Persanes)中写到,他的南方口音曾遭巴黎的同学嘲笑,但“想改也难”。

如今拉布列德城堡第一道大门门楣上的铭文是“O rus quando te aspiciam”,原句出自贺拉斯,意为:“哦,乡间,我什么时候能够再见到你。”镌刻这一铭文是孟德斯鸠的设计,不过他最初对拉布列德乡间的思念可并不如此单纯。1705年,孟德斯鸠重返波尔多。孟德斯鸠家族早在16世纪就获得了波尔多高等法院庭长的世袭职位,孟德斯鸠的伯父让·巴普蒂斯特·德·孟德斯鸠(Jean Baptiste de Montesquieu)作为家中的长子继承了庭长一职,当让·巴普蒂斯特的独子不幸夭折后,他便决定将自己一切职务、财产和爵位的继承权遗赠给侄儿,作为交换条件,孟德斯鸠必须攻读法律。

波尔多的4年学习之后是巴黎近5年的律师和法官助手实习工作。1716年,伯父去世,年仅27岁的孟德斯鸠成为波尔多高等法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庭长。孟德斯鸠的伯父曾被称誉为“当时最杰出的法官之一”,应该是为“工作便利”,当年的夏尔-路易·德·瑟贡达此后开始广泛使用“孟德斯鸠男爵”的名号。

尽管家境殷实、出身名门,1725年,孟德斯鸠在名为《审判与执法应以公平为准绳》的演说中仍感慨:“法官们终日面对各种各样的诡计和突然袭击,于是真理和谬误使他们同样不敢轻易置信……法官的难处与其说在防备辩护人作伪,毋宁说在于对付那些他为之尽心竭力的人的诡计。”1726年,孟德斯鸠出售了家族世袭的庭长职位,仿佛饯行了自己在5年前的《波斯人信札》中所说的:“当我认识到什么是恶的时候,我远离它并揭露它。”1728年,孟德斯鸠经过德国、奥地利前往意大利,不久又折返北上,抵达英国。1731年,孟德斯鸠返回波尔多,定居拉布列德城堡,在这里相继写出了《罗马盛衰原因论》(Considerations sur les causes de la grandeur des Romains et de leur decadence)和《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的祖辈经历了体现法国从单一天主教到接纳新教转变的宗教战争,曾在天主教学校学习,后来迎娶一位信奉新教的新娘的孟德斯鸠似乎也继承了家中的自由传统,何况他原本就伴随英国“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而生,又目睹了法国由路易十四到路易十五王位更换的敏感时期。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在英国的游历对孟德斯鸠的政治哲学影响颇大,而对于拉布列德城堡来说,孟德斯鸠从英国带回的最直接影响体现在它的花园上。

孟德斯鸠将拉布列德城堡原有的风格称为“哥特式”。城堡虽然在文艺复兴时期顺应潮流进行过一些改造,但显然还不符合孟德斯鸠的品味。英国之行使孟德斯鸠接触到英式花园并决定仿效,如今环绕城堡的花园便为孟德斯鸠亲自设计:广阔的草坪伴随着缤纷的观赏植物,人们可以从三条通道以不同的角度欣赏城堡外以白色蔷薇覆盖的不同立面,花园中的日晷以及如茵的草坪与城堡原有的冰冷风格形成对比。在城堡第二层的房间里,提供了很多观景点供人们欣赏园中景色。在写给朋友古阿斯科(Abate Ottaviano Guasco)的一封信中,孟德斯鸠曾说:“你不想再来参观一下拉布列德城堡吗?自从你上次拜访之后,我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如今它是我所知道的最美妙的乡间居所。”

巴克龙酒庄的葡萄园

欧洲的造园艺术有过三个最重要的时期:从16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是意大利领导潮流;从17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是法国领导潮流;从18世纪中叶起,领导潮流的就是英国。彼得·柯林斯(PeterCollins)1965年的经典著作《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Changing Idea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中说:“在建筑中必然出现的伟大变革,正如出现在思想、政治和手工业方面的变革一样,都不是天然力量的自发结果,而是由个别人物的意志所造成的。”这种说法或许会被认为有些夸张,但当它被用在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这样当量的人物身上时,分量还是对等的。某种程度上,正是培根以他所擅长的“知识的力量”预言并催化了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出现,在《论花园》(Of Gardens)中,培根写道:“种植花园是人类乐趣中最为纯洁的事,也是人的精神的最好的滋补品。没有花园,建筑物和宫殿将成为粗俗的人工制品。正如人们看到的,在时代走向文明雅致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先创造建筑的辉煌,而后创造园林的幽雅,仿佛园艺学是更接近‘文明’的完美造物。”“全能的上帝率先培植了一个花园。的确,它是人类一切乐事中最纯洁的。它最能愉悦人的精神,没有它,宫殿和建筑物不过是粗陋的手工制品而已。”

与培根一同被称为“英国自然式园林先驱”的是弥尔顿(Jone Millton)。在《失乐园》(Paradise Lost)的第四章中,弥尔顿描绘的上帝的园林“伊甸园”激发了17世纪英国民众对自然式园林的想象:“碧玉清泉如何流成涟漪的小河,/流着东方的珍珠和金砂,/在两岸垂荫之下蜿蜒曲折地,/流成了灵醴甘泉,访遍每一株草木,/滋养乐园中各种名花,/这些花和园艺的花床、珍奇的/人工花坛中所培养的不同,/是自然的慷慨赐予。”尽管不曾亲眼看到“光荣革命”,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的弥尔顿毕竟也热血澎湃地写过《为英国人民辩护》(Defensio pro Populo Anglicano)。柯林斯指出:英国自然式园林是随着历史本身成了一门认识学科而出现的,这种突破同时出现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的《美学》(Aesthetica)和温克尔曼(Johan Joachim Winckelmann)的《古代艺术史》(Geschichte der Kunst des Alterthums)里认识论的词句中。时至18世纪末歌德的年代,《亲和力》(Die Wahlverwandtschaften)中已经因为造园而引发一场形而上的情殇,而在孟德斯鸠的年代,初识英国花园的孟德斯鸠想必还正体味着弥尔顿笔下“同你谈话,我总是忘掉了时间以及季节的转换”式的清新。

在“任何专制国家的教育目的都是在极力降低国民的心智”这样的“硬话”之外,以现代人眼光来看,频繁出现的《论法的精神》中的以“climat”为基础的“普遍精神”理论也带有某种启蒙年代的“小清新”。《论法的精神》中明显体现出孟德斯鸠对“北方气候下的人”的偏爱:“炎热地区的人怯懦如同老人,寒冷地区的人骁勇如少年”;“北方气候下的人恶习少而美德多,非常真诚和坦率……温暖地区的人风尚不定,恶习无常,美德也无常”。这些观念在现代人看来很可能不以为然。倘若相信“法意”下暗含着“酒精”,甚至还有说法认为孟德斯鸠所称“在炎热的国家,由于血液中的水分流失严重,必须多饮水以补充流失的水分,但不宜饮酒,因为饮酒将使剩下的血球凝结;相反,在寒冷的国家,血液中的水分总是很充足的,饮酒不会导致血液凝固,反而能促进血液运动”实际是在为孟德斯鸠自己要向英国出售葡萄酒辩护,而他对英国政制描述的失真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的序言中请求读者“对一部20年的著作不要浏览片刻就得出结论”。除第一道大门门楣上的铭文外,孟德斯鸠在拉布列德城堡第二道大门的门楣上也镌刻了铭文:“Deliciae domini”(主之喜悦)。《论法的精神》这部包含了近3000脚注的巨著共分六大部分、31篇,最常被后人引用论证的主要是前两部分。然而,在很容易琅琅上口的“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之外,人们经常忽略孟德斯鸠故意回避了“自然法”。自阿奎那(Thomas Aquinas)编纂《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以来,欧洲自然法传统带有鲜明的神学色彩,相信自然法就是上帝刻在人们心中的律法。在论述“神有神法、野兽有它们的法、人类有自己的法”时,孟德斯鸠说得颇有些暧昧,他并没有明确人的“法”是人作为道德主体主动为自己制定的,还只是和其他动物一样被动遵循上帝为其制定的自然法。法语中的“loi”指“实定法”,但同时也有“定律”、“规律”的意思。孟德斯鸠提出:人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作为智能动物,他会不断违反上帝确立的定律,并改变他自己建立的法律”。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感觉动物”,人受制于错误、无知以及“成千上万种激情”,让他经常忘记造物主、同胞甚至自己的真性,因而需要上帝的律法、道德的律法和政治与民事的律法加以不断约束和提醒。

在《论法的精神》的后四部分中,与其说是给“法的精神”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不如说是以“气候”或“地理”的名义探寻了各国的律法“风土”。这英国自然式园林般的四大章节虽然占据了全书的主体,却经常被后人忽视或断章取义,或许只有亲身处在自己营造的拉布列德城堡的英式花园中的孟德斯鸠才真正明白其中的“意图”(dessein)。孟德斯鸠断言,植物不过是物质总运动的偶然结果,并坚持认为:植物世界的结构是机械的,人也是一台机器,和植物一样受物质因素的支配。这听起来很像是出生在波尔多的每一个继承了家族葡萄园的后代共同的宿命信仰。 拉布列德城堡中居住的最后一名孟德斯鸠家族成员是雅奎琳·德·夏芭内女伯爵(Countess Jacqueline de Chabannes),她是孟德斯鸠最年幼的女儿德尼斯(Denise)的后代。德·夏芭内女伯爵于2004年去世,由于没有子嗣,她安排这片产业在自己身后对公众开放。孟德斯鸠写作《论法的精神》时的房间以及图书室至今保留着17世纪时的原貌。面积216平方米、带有高挑拱顶的图书室内拥有上千册源自孟德斯鸠在世时的藏书。1994年,德·夏芭内女伯爵将图书室中的全部藏书与手稿授权托管给波尔多市立图书馆,这批珍贵遗产由此得以完整保留。

孟德斯鸠家族其他的产业早已四散,但其中诸如赫许城堡(Châteaude Rochemorin)、缤飞城堡(Châteaude La Bienfaisance)、巴克龙酒庄(Château Bacalan)、圣昂酒庄(Château Saint Ahon)等如今仍活跃在波尔多的葡萄酒世界。说“法意”是“酒精”可能只是个臆测,但“风土”对于葡萄酒确实已经成为经典概念,“法的精神”在它的学术世界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笔下的“自然法”没有给人在出生时选择“风土”的权利,但写作《论法的精神》时孟德斯鸠自己选择了拉布列德城堡,拉布列德城堡也包容了孟德斯鸠的停留。尽管孟德斯鸠曾有名言“人在悲哀之中才真正像一个人”,在1755年写给古阿斯科的书信中,孟德斯鸠说:“空气、葡萄、加龙河畔的葡萄 酒以及加斯科尼方言的笑话,这些都是治疗忧郁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