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庄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庄村位于鲁中宝地肥城南部,属于丘陵地带,隶属于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管辖。目前为著名的核桃产业园示范基地。该村东临潮汶公路,南接泰(安)东(平)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村西紧靠峻险壮丽、历史闻名的布金山,村东为宝金山,村北1.5km为大横山,在横山与村庄之间为三山环抱的宋庄水库。清澈的金沙河发源于宋庄水库库底,并于村中部流过,流经大王庄、小王庄等入北仇水库,两岸垂杨绿柳,鸟语花香。[1]

民族构成

明洪武年间宋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便以姓氏取村名为宋家庄。全村现有402户,1610人,属少数民族村(其中回族810人)。地处山区,全村土地面积3300多亩,其中,山林1720亩,耕地1600亩。主要有汉、回两族,两族团结和睦。全村青壮年多为建筑行业技工。部分为小商户经营者,活跃于肥城、泰安等地。自2009年以来,宋庄村等民族村发展核桃、樱桃、苹果和板栗等干鲜果项目,面积达1500多亩。[2]

文物与景点

布金山,简称布山,又名瀑布山,小泰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颇多,文化蕴藏丰富,曾留下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其山势南北走向,蜿蜒 5公里 ,总面积11平方里,主峰海拔 447.9米 ,名曰玉皇顶。顶之阳“云阳庵”,庵南“大云寺”。并有“朝阳洞”,“张仙洞”等诸多景点。唐朝诗人李白曾访友至此,并留有送王山人归布山诗一方石碑。据《肥城县乡土志》载:“瀑布山在城南四十里,上有天峪,旁有岭蜿蜒,唐李白王山人归布山即此……”。此山历史上以瀑布而得名。李白有诗云: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立于宋庄,举目北望,蟒蟒大横山,似一条欲飞的巨龙横卧在镇北部边境上。山之阴,有著名的石佛寺,山之阳,有著名的革命烈士墓(马堂村惨案纪念碑),烈士英灵,光照千秋。东眺,是云雾缭绕,金光闪闪,远近闻名的雨山之余峰宝金山,与布金山对峙。山上林木葱郁,是风景胜地。山之阳,清建有古庙泰山行宫,农历三月初三有历史悠久的香火庙会,方圆数十里商贸游人云集至此。

布金山大横山、宝金山鼎足而立,雄峙在边院镇西北边境。三山构造成特殊的地理环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三山共嵌着千顷碧波、湖光闪闪、鸟翔鱼跃,似一颗璀璨明珠的宋庄水库。她滋润着这方热土和生物,使其生机盎然。

宋庄清真寺

该清真寺[4]位于宋庄村西部,相传为明朝所建,为全市最早的清真寺之一。寺院占地8余亩,寺内西为双脊礼拜大殿,甚为壮观。殿内壁雕刻有古兰经诗画,殿旁有民拜楼。门窗为透花雕刻,艺术精湛,造型美观,寺院南北设有讲经堂、教长室、沐浴室等,一律砖石结构,古朴大方,富有民族特色。另有门楼一座,雕花精细,整体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阿訇杨振全住寺劝化,重修寺院,六品衔邵家林撰书碑文,重修碑现位于大殿前厦两侧,且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建国后,宋庄村教民自愿捐资维护寺内建筑,并彩釉一新。

宋庄水库

宋庄水库位于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宋庄村以北约0.5公里。三山(大横山、布金山、宝金山)环抱,美不胜收,大坝于60年代左右动工建设,竣工后能够储水,调水,灌溉周围十几个村的良田,发挥出巨大效益。竣工后进行过多次维修加固。主坝西接布金山,东连宝金山,坝高近30米,坝顶宽6米左右,坝长400米左右。大坝西部为溢洪道,宽100米左右,中间有放水洞1个:装有一台7吨启闭机。该水库水面面积约1平方公里,水深10米左右,对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水库由于渗漏量较小,自建成以来已发展淡水养鱼。[3]

建设

民族村美丽乡村建设

2013年,宋庄村已经建成1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有健身器材若干,包括乒乓球台、篮球场,跳舞场等。且建设有道德文化墙面,利用文化宣传街道、张贴宣传版面等方式,进行文化宣传活动,提高了全村群众的道德素质。群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热爱歌舞,每晚均有广场舞训练。文艺活动丰富了民族文化生活。

教育

本村重视教育,村原有宋庄小学一所。村头有幼儿园一所。后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同志的关怀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镇党委、政府多方努力,筹资150万元,在宋庄村与大王村交界大王小学旧校址新建了鲁云小学,设立了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书法、美术教室等功能用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解决了周边7个村庄的适龄孩子上学问题。

农业结构

宋庄村为典型的丘陵地形,耕地面积狭窄,无法开展大规模耕种作业,单纯靠玉米、小麦、地瓜、棉花等农作物基本能解决自给自足,但无法有较大突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发家致富,村民很早就尝试在布金山区发展农副业,种植果树,先后种植有苹果、核桃、板栗、杏、桃等经济作物,该村正着力打造著名的核桃产业园示范基地。争取创造巨大经济效益。[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