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村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宋村镇坐落在胶东半岛东南部,依山傍海,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833亩,山峦面积18405亩,滩涂面积3600亩,海岸线长18公里,人口5.7万人,辖53个行政村。是山东省经济百强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

沿革

今宋村镇境域清末属甘泉都一、三、六、十里,迎仙都二、七、九里。1930年属第三区、第四区13个乡镇,始有宋村镇。1941年12月起为文西县套河区。1955年9月后属宋村区。1958年8月属卫星公社,后改为宋村公社。1984年3月改为宋村镇。

区域规划

下辖53村委会、52自然村,分别为:宋村、石羊、小泽头、大泽头、徐格庄、西马、小床、双石、河格庄潘格庄、大床、寺前、郑家沟臧格庄宋疃庄、青岭、埠后、青龙夼姜家庄、山西、周格庄李仙庄、金格西里、金格北里、金格南里、集西、草埠、东孔格、郭家店(郭家店、九顶埠)、姚山头、硝滩一村、硝滩二村、硝滩三村、西海庄、北马、南马、石灰窑(石灰窑、上庄子、桃庵)、曲疃庄、上徐村、渠格庄、神格庄、山东、紫金山、鹁鸽崖、炉上、下徐村、台上、城东、小寨、大寨、

自然资源

宋村镇地处东经122°北纬37°4′,属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域海洋性大陆气候区。宋村镇年均气温11.2℃;极端最高气温达36℃,极端最低气温达-25℃,年均无霜期为210天,年均日照时数为254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年均降雨量为7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85%。宋村镇位于文登市西南部19公里处,镇政府驻宋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青(岛)威(海)汽车专用线、石(岛)青(岛)环海公路、石泽公路、寺五公路贯穿境内。宋村镇区距埠口港10公里,威海港50公里,石岛港60公里,威海机场20公里,烟台机场80公里,青岛机场170公里,是文登市南部五个乡镇的重要结合部,必经的交通枢纽。镇区水、电、暖、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全国模范敬老院,省级规范化中学,影剧院、公园、体育中心等一应俱全。外商投资工业已具规模。现拥有三资企业30家。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年出口交货值达10亿元,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招商引资先进镇。宋村镇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经济百强镇、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山东省中心镇。2006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1]

主要产业

宋村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汉代昌阳古城所在地,也是传说中的龙乡圣地。农业主要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蔬菜、对虾、果品等,是胶东花生、果品、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以蔬菜生产为龙头,林果、畜牧、水产为主体的优质高效农业新格局。其中,蔬菜生产更是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专业镇和集散地。特产姚米、桑蛎是历代朝廷贡品。工业已形成以建筑建材、纺织、木制品、冷冻冷藏、电子、食品、机械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为棉纺、化纤、塔吊、水泥、高档木制家具、微型变压器、起重设备等。宋村镇海岸线长,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盛产鱼、虾、贝、藻等。海水养殖面积达到了6000多亩;主要产品有贡品“姚米”、对虾、梭子蟹、文蛤、罗非鱼等20多种。

城市建设

建设是小城镇的关键。2001年开发商品楼11000平方米,2002年开发商品楼18000平方米。宋村镇围绕中心镇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农业抓特色,工业强骨干,外经扩规模,三产促繁荣,以二、三产业为动力,沿青石公路西改东推,寺五线北扩南建,老镇区改造与新城区扩建同步进行的发展思路,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累计投资1亿多元,先后完成了镇区水、电、路、暖及通讯“五通一平”等一大批公用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镇驻地、中心村和各大区的综合配套。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电话普及率23.6部/百人,人均绿化面积7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40.8%。先后投资11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00亩的镇办中学,并配套微机室、语音室和实验室,成为省级规范化中学。新建了5万平方米居民楼和教师公寓,基本解决镇办企业、外资企业和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住房问题。投资300万元,建起了标志性回龙公园,配套灯控喷泉、仿古长廊、假山绿地等附属设施;投资500万元,新建了全省一流的乡镇医院和全国模范敬老院;2002年投资8万多元,在中心医院及人口密集的台上村建成两处水冲厕所;投资100多万元,大搞镇区绿化,镇区实现了树、花、草配套,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格局,2002年对宋村镇政府新修的3200平方米的广场中1600平方米进行了绿化,擦亮了宋村镇对外的窗户,同时改善了办公条件。

工业经济

山东省文登市宋村镇是胶东半岛重要的经济重镇,面积138平方公里,人口5.7万人,辖53个行政村,拥有以山东力象集团为龙头,华夏、宇宏、巨力、房产开发处等四大公司为骨干的43家镇村企业,形成了机电、化纤、棉纺、建材、食品、海水养殖等主导行业。成立了以威海第一家韩资企业、文登三吉电子有限公司为首的三资企业27家,合同引进外资1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50万美元。2002年全镇镇村工业总产值达到18.6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5.9亿元,实现利税1.7亿元,上缴税额90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9%,20.1%,13.7%,18%。年外贸进出口交货值达到3000万美元,出口创汇总额达2500万美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威海市乡镇企业前列。加大对内、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是宋村镇工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促进全镇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我们热情欢迎各方朋友前来洽谈、投资办厂兴业。我们将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城市和资源优势,为国内外客商提供最优惠的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携起手来,创造宋村镇工业美好的明天。

特色产业

宋村镇蔬菜生产起步早,规模大,自1992年镇政府在全镇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蔬菜生产以来,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100亩的蔬菜批发市场、蔬菜物资专营市场、蔬菜保鲜库和蔬菜研究所等服务机构,从物资、销售、技术等各方面为菜农提供优质服务,使蔬菜生产得到迅猛发展,种植面积从1992年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1.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达1万亩,年收入达1.5亿元,成为威海市最大的蔬菜专业镇。1999年,根据文登市委规划以宋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蔬菜经济区的发展思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宋村镇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发展蔬菜1万亩,使全镇蔬菜总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万亩,年收入突破4亿元,建成胶东蔬菜第一镇。宋村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原有1万亩蔬菜的资源优势,发挥蔬菜示范园、蔬菜研究所的科技推动效应,紧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大作文章。2003年,镇政府向省技术监督局申请立项了1000亩无公害生产基地项目,投资270多万元在硝滩泊、周格泊两个蔬菜生产方中分别建起了600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镇政府同时成立了宋村镇无公害蔬菜服务中心,以蔬菜示范园、蔬菜研究所为先导,按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引种推广了20多个无公害新品种,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昌阳”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在威海市内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部分蔬菜通过深加工已出口到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形势良好,预计每亩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年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纯收入在8000-1万元之内。这将极大地鼓舞全镇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范围扩大。宋村镇政府计划到2004年全镇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要达到5000亩,2005年达到10000亩,最终建成胶东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供应基地。[2]

古色文明

位于宋村境内。昌阳最早为战国时期齐国城邑。史料记载,齐贵族田和迁康王,居东海滨,人称“康王城”。汉朝设昌阳县,为县治。《威海市地名志》载:“昌阳县,古县名,在今文登市南境。设治于宋村镇城东村西。因地处昌山、昌水之阳得名。”《前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载,东莱郡辖县十七,内有昌阳,并云“昌阳有盐官,莽曰夙敬亭”。东汉时,省不夜县入昌阳,辖境相当于今文登市、荣成市和环翠区全境。西晋初,省昌阳县并入长广县。元康八年(298年)复置于莱阳市境,今市境南属之。北魏时,境南部改属观阳县。

今昌阳故城址北依昌山,南濒昌水,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50米,面积17.5万平方米,范围在宋村、城东村、石羊诸村之间,现地表已无痕迹,仅地下保存有夯土城墙基础,在城址内外曾发现房基、窑址、陶井等遗迹,出土过汉代砖瓦、柱础石、石臼、铜车饰、陶罐、五铢钱等文物。1950年前后,土城墙残迹高处尚存4~5尺,耕作时常可拾到刀币、五铢钱等物。1959年人民公社整地改土时,城墙基被彻底清除。

石羊古文化遗址

位于宋村镇驻地东南石羊村北100米处。1955年发现,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上层为黑陶,下层为红陶,采集的石器有斧、锤、石簇、臼等;陶器有鼎、罐、纺轮等;骨器有骨刀等。该遗址破坏较严重,属新石器时代。

姜家庄古文化遗址

位于宋村镇驻地西北姜家庄村北200米处。1978年发现,总面积1.9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米。遗址在发现前因修平塘和用土受到严重破坏。出土的石器有石斧、石锤、石磨棒、砺石;陶器有鼎、罐、钵、壶、支座,多为夹沙红陶;骨器有鹿角、骨锥等。系新石器时期遗址。

石羊古墓群

位于石羊、小泽头、城东和台上村之间,面积约60万平方米。该墓群以昌阳古城址为中心,分南北两个墓区,南墓区墓葬较多,破坏严重。出土的遗物有汉画像石、石墓门及铜镜、铜洗、铜剑、铜壶、陶壶、盘等多种。时代自战国至汉。现存封土较大和尚知墓址的大墓6座。有3座位于石羊村西北,呈“品”字型排列,其中一封土最大的传为“康王冢”,于1955年被群众掘开,经省文物管理处派员调查,确认为汉砖壁木椁墓。一棺重木椁,椁上有门窗,制作精工。采集的随葬品有漆器、铜器、陶器等,漆器有案、盒盘、套、碗、角杖等;铜器有鼎、壶等;陶器有彩绘陶壶,其上墨书“白酒器”三字;另有角质发簪和铅祭等。清雍正《文登县志》载:“齐康公墓在县南三十五里石羊村东,碑碣无存,止有石羊一对。”

石羊古墓群北墓区位于宋村北山丘上下。现存较大的墓冢6座,封土最厚的高5米,直径20米,俗称“观星台”。整个墓区和出土文物,为研究胶东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1980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马古墓群

位于侯家镇二马村北,分布面积约14万平方米,大部分处于二马村下。1988年发掘砖室墓一座,出土五铢钱和画像石,属汉代墓群,与昌阳汉古城遗址有连带关系。

九顶埠古墓群

位于宋村镇郭家店村北丘陵,因原有9座墓冢而得名,又称九顶山。现存墓群8座,封土最大的高4米,直径25米;最小的高2米,直径15米。墓群保存完好,无遗物出土,年代不祥。1980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石羊

位于宋村镇石羊村东南一农户后园中。石刻原立于汉墓群神道两旁,原有两座,现存一座。石羊身长120厘米,高52厘米,双眼,双角线条清晰,为汉代物。村名由此而来。

姚玑墓

位于宋村镇西北臧格庄村东南。该墓为御葬,石刻较多,墓前石龟碑座上矗立2米多高墓碑,两旁雕刻石狮子、石翁仲、石狗各一对。1954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定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石碑毁于1966年“文革”初期,墓地毁于1973年农业学大寨整田改土运动中。

光绪《文登县志?碑文》载有《千户姚玑公碑铭》全文。姚玑,元代忠显校尉管军总把千户事,为大唐四大贤相之一姚崇第5代裔孙,现宋村镇臧格庄、姚山头、紫金山等村姚氏3000多人,威海市1.1万多姚姓人,多是姚玑之后。

徐士林之墓

清江苏巡抚徐士林之墓位于宋村镇郭家店村西。墓为御葬,石刻较多,4匹高大的青石马,身上配有马鞍,另有石狮子、石翁仲、石狗等,均精雕细刻,翔翔如生。1954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葬毁于1958年公社化运动初期,石刻毁于1966年“文革”初期。

徐士林原籍为泽头镇徐家村,而坟墓在宋村镇郭家店,民间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徐士林病故前告诉属下,死后埋在自己家乡南面的爬山前店子村西。可是部下只记得店子村,棺椁在石岛港下船后,沿大路走到郭家店子村时,打听这个村叫什么名字,人们说这个村叫郭家店子村,他们误以为就是徐大人所说的店子村,就在此埋葬。第二种说法是:徐大人没有做官之前,在郭家店子村教书。一天,忽闻西邻妇女在家哭嚎,即问学生“邻女因何事而哭”。学生答:“因其丈夫闯关东多年无音讯,门中人商量要将她卖掉,她伤心至极,悲愤而哭”。第二天,徐士林取出银两和一封书信,派学生送到西邻家中。敲门时,有人问干什么?学生答:“她家男人有家书送来”。门中人听说后便不敢再把这位妇女卖掉。凑巧几天后,出外的男人突然归来。夫妻见面,女人问:“你刚捎来书信银两,人怎么就回来了?”男人听后一时摸不着头脑,夫妻共同打听书信,才知是教书的徐先生救了一命。为了表达救命之恩,夫妻二人送去钱财礼品,均被徐士林谢绝。最后,徐士林说:“这样吧,你家在村西的那小片荒地,就给我做个茔地吧。”夫妻俩立即同意。所以,徐士林死后就葬在这里。

传说

秃尾巴李龙王传说。据雍正本《文登县志》载:“县南柘阳山有龙母庙。相传山下郭姓妻汲水河崖,感而有孕,三年不产,忽一夜雷雨大作,电光绕室,孕虽娩,无儿胞之形。后每夜有物就乳,状如巨蛇,攀梁上,有鳞角,怪之,以告郭。郭候其来,飞刃击之,(物)腾跃而去,似中其尾。后妻死,葬山下。一日,云雾四塞,乡人遥望,一龙旋绕山顶。及晴,见冢移山上,土高数尺,人以为神龙迁葬云。后,秃尾龙见,年即丰。每见云雾集,土人习而知之,因构祠祀之。”除专设李龙王、龙母庙数处外,境内近百处寺观大都增建“李龙王庙”或“龙母大殿”。每年三月初二龙母生日和六月初八李龙王生日,是全县民众的祭祀大典。道光《文登县志》所记情节同上,唯改郭姓妻为“李姓妻郭氏”。因“自明祀神龙于柘阳山,山之后多郭氏,山之前多李姓也。”(光绪《文登县志》)。乾隆年间袁牧著《子不语?秃尾龙》记为“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沤衣,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采而食焉,十四月产一小龙。”其余情节同上。旧时,文登人闯关东的特别多,秃尾巴李龙王的故事传到东三省后,人们又创造了李龙王跟黑龙江的白龙战斗,李龙佑护山东人的故事情节。“康熙五十三年,龙现于宋村之北山”,说李龙从柘阳山回到这里,于是在此建李龙王庙和龙母坟,山名改为回龙山。

据《宋村镇志》记载:明弘治年间,文登宋村镇山东村来了一对讨饭的夫妻,他们是侯家柘阳山后郭家人,姓李。村民怀着怜悯之心,将他俩留在村里住下来,将村西北角3间草房让给他们居住。李家夫妻膝下无儿无女,李老汉55岁那年,妻子一天去河边洗衣,见水中有条红鲤鱼,回家不久便怀了孕,过了一年零三个月,在农历六月初八日生了个男孩,取名李丕昭。这孩子与众不同,长了条尾巴,孩子长得很快,不长时间就能走路,独自外出,天不黑不回来,每天晚上回家吃奶,母亲便昏过去。这天晚上,李老汉用瓢把灯扣住,手拿镰刀在一旁等着,一更后见老伴昏过去了,马上将瓢揭开,只见一条龙,尾悬梁,头伸在母亲怀里吃奶。李老汉拿起镰刀一下子把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龙痛得抓起李老汉腾空而起,把他丢到东南大海里。自此,李龙王变成了秃尾巴。

李龙王的少年故事。李龙王名李丕昭,9岁时外出扛活。一天,主人要他去浇园。他在井台上睡着了。主人很生气,李丕昭说:“今天中午有大雨,不用浇。”主人说:“这样好的天气,我还准备打场呢。”李说:“别打场,天一定下雨。”中午时,果然下了一场大雨。后来,主人经常问他天气情况,百灵百准。主人觉得这个小孩非同一般,就让在京城做官的儿子把他领到京城,介绍到张天师府上打杂。一天,官至南京工部尚书的文城人丛兰到张天师府里闲叙,李丕昭端茶水上来时,丛尚书问他:“你家在那里?家中有什么人?想不想回家?”李丕昭说:“山东文登宋村人,家有老母,好几年没回家,很是想念,但天师不准回家。”丛尚书转脸对天师说:“小李是我的老乡,看我的面子,准他个假,让他回家看看母亲。”张天师说:“准你两天假,一天去,一天回。”这样,小李子和风细雨地沿着河、湖、海回到了老家宋村山东村,探望了母亲。回京后,感激丛尚书为自己请假。一年,丛尚书要回家祭祖,小李得知后对丛尚书说:“你回家,我没有别的礼物相送,我送把伞给你遮阴凉。”丛尚书上轿赶路,一出门,一朵云彩遮住了轿子,轿行云从,一直送到文登城,丛尚书一下轿走进家门,云彩消散,一声晴天霹雳,大雨倾盆而下。丛尚书恍然大悟,原来祥云就是李丕昭送的伞。(宋村徐高进讲叙)

回龙山的来历。李丕昭在张天师府里打杂,几年后,母亲病重去世,李龙王回家将其母亲安葬在昌山上。后第二次回乡,将其母迁葬于老家柘阳山上。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再次回家祭母扫墓,想念自己出生的地方,一夜之间,将其母之墓从柘阳山搬回昌山,昌山因此改名回龙山。山东村西北角李龙王父母住过的地方建起了龙王庙,庙前建有戏楼。回龙山前修建了龙王李丕昭大殿,大殿顶端竖有道光皇帝所赐横匾。龙王像前立着敕封的“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龙王之位”。山顶龙母坟前玉碑上书有“龙母之墓”,一棵柘树像把黄盖伞立于墓前。(宋村徐高进讲叙)

李龙王与黑龙江。李龙王葬母回京后,明弘治皇帝要召见他。李龙王受皇封后,离开京城到江海湖河去巡查,见东北一条江里有条白蛟作害祸民。李龙王托梦给沿江百姓:现江水泛滥多灾,都是那白蛟作害,我欲为民除害,请父老乡亲帮忙。开战后,你们见到黑水,就是我,你们扔饭给我吃,如是白水,就是白蛟占上风,你们就撒干石灰。到了开战之日,沿河百姓都到江岸观战,见到黑水就抛饽饽,见到白水就撒石灰,一直战了九天九夜,白蛟被李龙打败了。人们为了感谢李龙王的恩德,就把这条江命名为黑龙江。至今东北一带在江里放排的老大都要先问一声:“有没有山东人?”伙伴们答:“有!”这才开始放排。意思是,有山东李龙王保佑,定能平安无事。(宋村徐高进讲叙)

回龙山山会与龙母寿诞节。《宋村镇志》记载:回龙山原名叫昌山,位于汉昌阳城北2公里处。自汉时山上即有巨神龙祠。明代,传神龙搬往柘阳山。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传神龙又在昌山出现,并改昌山为回龙山。自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二龙母诞辰日,百里之内,甚至东北三省民众都来为龙母庆寿。村民们自动出麦子蒸大饽饽,派代表挑到柘阳山、回龙山等寺庙,上供祭祀,举行盛大庙会。许多村民还在自家院中祭祀。开山之日,自晨至晚,聚众数万人,仪仗大队有旗、幡、伞、盘、骡驮元宝,后跟骑马保镖之武士。其后为棍棒、九节钢鞭、长枪、短刀、剑戟对打,再次之是踩高跷、二抬阁、舞狮子、跑活马、龙门秋、抬龙驾,再后面是金瓜、斧钺、朝天蹬、龙凤扇,一字排开长蛇阵。鞭炮开道,锣鼓喧天,对台大戏,连唱三天。信奉神龙的人们携带香纸,磕头作揖,香火昼夜不断。直到1940年2月18日,日军入侵宋村,山会终止。1941年8月20日,日军指使李树堂率伪军120余人窜到回龙山安设据点。回龙山上庙宇等建筑惨遭兵燹,繁荣了270余年的古庙就此完结。

秃尾巴李龙王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

文登县城南20公里柘阳山前,有座建于后周末年的柘阳寺。明弘治年间,香火旺盛,祈福求子保平安的善男信女,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寺庙附近住着李氏一家,媳妇李郭氏勤劳贤惠。只是年过四十,仍未生子,全家人都极为企盼。

有一年,天干地旱,颗粒无收,李家父母双亡,安葬双亲后,又欠下债务。夫妻二人只好卖掉田地房舍,还清债务,踏上逃荒之路。走到宋村北山脚下的山东村时,村里有位好心人,把几间空草房借给他们暂住。夫妻二人勤劳朴实,打短工为生,两年过后,盖了三间草房。

一日,李郭氏来到昌阳河边洗衣服,忽然感到口渴,双手捧起河水,一饮而尽,忽遇苍龙浮现水面,转瞬而逝。一月后,李郭氏怀孕,夫妇俩兴奋不已。十月过后,李郭氏丝毫没有分娩迹象,胎儿在腹中跃动,夫妻俩在疑惧中充满希望。李郭氏怀孕第三年的六月初八日夜晚,雷声滚滚,风雨大作,腹中一阵翻腾,知道要生产了。没等丈夫找来接生婆,李郭氏在电闪雷鸣中分娩后,随之昏迷过去。

李郭氏醒来,风雨已停,丈夫和接生婆闯进门来,只见破裂的胎衣,却不见婴儿。此后几天夜晚二更过后,有条长长的物体扑入李郭氏怀中吃奶,李郭氏随即晕了过去。丈夫听了妻子的诉说后,很是惶恐。夜间,他用水瓢扣上油灯,手持镰刀,蹲在炕前守候。一阵凉风吹来,便听到妻子急促的喘息声,丈夫掀开瓢,只见一条黑龙,尾巴缠在房梁上,头偎在妻子怀里吃奶。慌乱之中,丈夫飞起镰刀砍在龙尾上。黑龙疼痛难忍,腾空而去,一股强劲的旋风将龙爸爸卷出草屋,跌入东海。黑龙被砍伤的尾巴从空中落下,落在香烟袅袅的独秀峰上,变成峰顶巨大的山石。

李郭氏伤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几天后,有个脸色黝黑的小男孩进门喊“妈妈”,李郭氏紧紧地将孩子抱在怀里,感到莫大安慰,便给儿子起名叫“炭儿”。炭儿天真顽皮,每见到水,就兴奋不已,常常跑到昌阳河边玩水。一次,他跳入河中,搭救了落水的小伙,受到邻居们的夸奖。炭儿八、九岁时,已是成人模样,母亲给起个大名“李龙”。伙伴们都爱称他“老李”。李龙不仅勤奋,还能预测风雨,邻里们遂对他刮目相看。

后来李龙在龙虎山拜张天师为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了人龙变化、兴云布雨。一天,李龙在张天师府上结识了同乡、大学者丛兰。几年后,丛兰升任明朝右都御史,镇守三关。三关地处蒙古高原水源奇缺。一日,丛兰正在犯愁,朦胧中似觉有人牵自己的手领到一处洼地上。丛兰便命兵士掘地三尺,一会儿便见喷泉涌出。丛兰将泉命为“龙泉!”

时关东萨哈江来了一条白蛟,兴风作浪,常使江水泛滥,冲毁房屋,淹没五谷、家畜和野兽,沿江百姓苦不堪言,把此江称为“白龙江”。丛兰向正德皇帝举荐李龙担当除蛟重任。李龙受命来到关东,只身跃入江中,寻找作恶多端的白蛟。李龙因幼时秃了尾巴,又水情不熟,渐渐处于下风,被白蛟嘶叫着追出江面。李龙连战数日不能取胜,疲于奔命。一日,在山东老乡的协助下,乡亲们暗中准备了石灰块和馒头。黑龙与白蛟激战正酣时,黑龙浮出水面,老乡们纷纷向江中投馒头。白蛟浮出水面,人群将成筐的石灰块狠狠抛向江中。

大战三天三夜,黑龙越战越勇,白蛟眼睛半瞎,落荒而去。从此,白龙江风平浪静,两岸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为纪念黑龙的功德,人们自发地将江名改称黑龙江。此后,凡在黑龙江行船的船家,开船前一定要问:“有没有山东老客?”听到“有!”方才起锚。因为船家视山东人为黑龙化身,能够保佑行船平安,遂渐渐形成风俗,直至今天。

正德皇帝得到捷报后,封李龙为“五湖四海九江八河之总龙王”。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人们发现李龙王有出现在山东村西的山顶上。此后山顶多了座坟头,旁边还有一棵伞状柘树。人们奔走相告,将山起名为“回龙山”,在坟头旁立了龙母墓碑,在山前建起了李龙庙,形成了规模盛大的庙会。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七月十八日,皇帝敕封李龙为 “溥惠佑民”褒奖匾额,并将李龙列入国家祀典。文登及周边地区,有上百处寺庙供奉着李龙王和龙母,有10多处大型庙会。其中,回龙山庙宇建筑群长达2.5公里,主庙区龙王大殿横匾上书“溥惠佑民”四个镏金大字。每年三月初二、六月初八回龙山庙会,烟台、威海、东北、江南数省乃至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香客信主、商家前来祈拜,习俗延续至今。

伴随“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活动,许多地方都在演绎着李龙王的传说,建起了李龙庙。黑龙江省黑河市和五大连池市,分别在江边和池畔建造了李龙雕像。(许建中搜集整理)

秃尾巴李龙王的神话,是文登人民首创,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儒、道两家传统文化,及劳动人民在遭遇天灾人祸、求告无门的情况下,渴望驾驭自然、掌握命运理念。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民间文学论坛》1989年5月号载王太捷《秃尾巴李龙王传说的演变》一文,对各地流传的秃尾巴龙的故事起源和流变作了深入考察,认为文登县的有关记载最早、最详、最系统。从而认定,文登是秃尾巴李龙神话的发祥地。2006年11月,宋村镇“秃尾巴老李传说”被列入首批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产业规化

宋村镇现已建立大型农副产品精细加工区,加工区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各项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目前,泰和食品、东西食品、粮油食品、荣华食品等一批龙头项目已进区建成投产。

现代化畜牧养殖

宋村镇现有山东家家悦集团、山东荣华食品集团、山东环山集团三大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肉鸡养殖小区和生猪养殖小区,形成产、加、销一条龙产业体系,结合观光休闲农业建设,增加养殖效益。目前,在回龙山民俗生态旅游观光区内规划土地500亩,进行果园养鸡;在姚山头村东北面规划建设2.5万头种猪养殖场以及2.5万只种貂养殖场。

现代化物流区基地

宋村镇政府与山东家家悦集团联合投资3亿元,建起胶东地区最大、具有国际标准化水平的家家悦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总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果蔬、水产等农产品的年交易量可达20万吨,加工中心年加工能力达10个亿。

回龙山民俗生态观光旅游招商开发项目区

宋村镇的回龙山历史文化悠久,是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登学”四大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宋村镇政府以李龙王传说为核心,已经成功举办了2期回龙山民俗文化节。同时,以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融入以观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民俗观光开发指导思想,营造一个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农家生活的空间。强调农业的主体地位,以种植蔬果、花草、粮食和养殖各种禽畜、鱼、鸟等休闲观光的主体观景。通过科学配量,利用食物链将种植业、养殖业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洁净、优雅、淳朴的园区环境,方便游客,从而提高农业观光园的综合经营效益。同时为游人提供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同时在观光园东北拟建设一处生态餐厅,主体建筑为一个高楼温室,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温室顶部采用pc板,四周围护结构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预备空调系统,温帘风机及遮阳系统,以保持室内温度,内部预备蔬菜树,OFT水培、柱式、墙式立体栽培,珍奇瓜果、特色蔬菜、芳香植物、药用植物、可食用花卉等。

相关视频

威海市文登区宋村镇“龙之崛起”国庆70周年文艺晚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