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宗教与历史2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宗教与历史2》作者:执行主编:杨雄威,第二作者:丛书主编:陶飞亚,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副标题:中国基督教青年学者论坛。

“基督教”一词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界使用时比较混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稣[1]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罗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2]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内,也就是英语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狭义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

内容简介

上海大学历史系暨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多年来致力于宗教与历史的研究,目前研究的领域已经从基督新教历史的研究,逐步扩展到天主教以及其他宗教领域的研究。在今天学科大融合的背景下,学者们希望借助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推动宗教与历史的研究。此次推出“宗教与历史”丛书就是这方面的一次尝试,希望这套丛书能一直出版下去,形成系列的研究成果。

同属“宗教与历史”丛书的,有《“宗教与历史”第一辑: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宗教与历史”第二辑:中国基督教青年学者论坛》、《“宗教与历史”第三辑:基督教与中西文化青年博士论坛》、《“宗教与历史”第四辑:世界史视野下的宗教》、《“宗教与历史”第五辑:晚明以来的天主教研究》、《“宗教与历史”第六、七辑: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全2册)》、《“宗教与历史”第八辑》和《“宗教与历史”第九辑》等书。

2011年12月,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神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单位,在上海大学举办了一个多学科、多视角下的中国基督教研讨会,希望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基督宗教研究的深入发展。本书即选自与会学者提交的精选论文。

目录

“宗教与历史”丛书编纂说明

“宗教与历史”丛书编委会成员

《“宗教与历史”第二辑》序言

明清

陈垣的宗教史研究与近代西方宗教现象学试比较(刘贤)

高一志《修身西学》中的“孝悌”观(王格)

明清之际天学诗中的玛利亚(代国庆)

我国制造望远镜第一人薄珏以其与西学关系考辨为中心(纪建勋)

黄宗羲论天主教(朱光磊)

人物与思想

狄考文对汉语“神”的解析(杜敦科)

晚清英国传教士赫真信与《孔子家语》译介(崔华杰)

梅益盛一一中国回族穆斯林中的基督教传教士(刘钦花)

伦敦会来华传教士伊博恩与他的中医研究(梁珊)

抗战时期何明华与学生福音事工——以昆明文株堂为例(吴青)

徘徊于世界主义和爱国主义之间的吴雷川(李韦)

韦卓民综合东西文化神学思想解析(胡应强)

寻找意义——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干事研究(曲宁宁)

西方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来华传教士——以艾伟德为例(董飞飞)

战时中国基督徒的第三条道路——王完白与孤岛时期上海重整道德运动(王淼)

冲突与运动

义和团运动前后的美国北长老山东差会(王妍红)

传教士对教案赔款问题的考量——以《教务杂志》为中心(耿向阳)

20世纪初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研究——以中国基督徒会为个案(吴云)

作为经历的历史——传教士视野中的四川非基督教运动(龙伟)

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基要派对“灵恩运动”的认识与批判(张永广)

挫折与复兴——五年运动之布道事工初探(张德明)

两教辨正》阐释(田燕妮)

失去中国——革命、冷战与美国在华新教传教士(陈铃)

社会改良

福音与改良——美国公理会与民国通县乡村建设论略(毕晓莹)

中国内地会与绥远社会(刘春子)

近代基督教传教士社会经济改良活动探析——以山东地区为例(杜希英)

徐家汇圣母院及其育婴堂的历史考察(王伟)

宗教灵性资本与乡村建设探析——粤东客家族群基督教信仰的实证研究(周云水)

当代基督宗教及其本土化

香港南亚路德会的本土化(高乐仁)

中西宗教对话视域中的中国基督徒“鬼节梦”——以云南华宁县盘溪镇乡村基督教为例(伦玉敏)

基督徒很少骗人?——来自实验的证据(梁捷 刘盈曦)

当代中国知识阶层基督徒佛耶对话态度的实证研究(周晓微)

基督教传播的地域化适应与传播模式——以厦门、郑州和兰州三地的实证研究为例(严学勤)

基督教文献

“罗氏藏书”中基督新教相关英文文献概览(徐锦华)

基督教民间文献初探——以教会音乐和诗歌本为例的分析(张明)

华花圣经书房考(田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