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宗教與歷史2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宗教與歷史2》作者:執行主編:楊雄威,第二作者:叢書主編:陶飛亞,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副標題:中國基督教青年學者論壇。

「基督教」一詞在中國大陸的學術界使用時比較混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穌[1]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羅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2]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內,也就是英語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

內容簡介

上海大學歷史系暨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多年來致力於宗教與歷史的研究,目前研究的領域已經從基督新教歷史的研究,逐步擴展到天主教以及其他宗教領域的研究。在今天學科大融合的背景下,學者們希望藉助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不同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來推動宗教與歷史的研究。此次推出「宗教與歷史」叢書就是這方面的一次嘗試,希望這套叢書能一直出版下去,形成系列的研究成果。

同屬「宗教與歷史」叢書的,有《「宗教與歷史」第一輯: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宗教與歷史」第二輯:中國基督教青年學者論壇》、《「宗教與歷史」第三輯:基督教與中西文化青年博士論壇》、《「宗教與歷史」第四輯:世界史視野下的宗教》、《「宗教與歷史」第五輯:晚明以來的天主教研究》、《「宗教與歷史」第六、七輯:漢語文獻與中國基督教研究(全2冊)》、《「宗教與歷史」第八輯》和《「宗教與歷史」第九輯》等書。

2011年12月,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聯合上海社會科學院、華東神學院、北京大學等學術單位,在上海大學舉辦了一個多學科、多視角下的中國基督教研討會,希望為青年學者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台,推動中國基督宗教研究的深入發展。本書即選自與會學者提交的精選論文。

目錄

「宗教與歷史」叢書編纂說明

「宗教與歷史」叢書編委會成員

《「宗教與歷史」第二輯》序言

明清

陳垣的宗教史研究與近代西方宗教現象學試比較(劉賢)

高一志《修身西學》中的「孝悌」觀(王格)

明清之際天學詩中的瑪利亞(代國慶)

我國製造望遠鏡第一人薄珏以其與西學關係考辨為中心(紀建勛)

黃宗羲論天主教(朱光磊)

人物與思想

狄考文對漢語「神」的解析(杜敦科)

晚清英國傳教士赫真信與《孔子家語》譯介(崔華傑)

梅益盛一一中國回族穆斯林中的基督教傳教士(劉欽花)

倫敦會來華傳教士伊博恩與他的中醫研究(梁珊)

抗戰時期何明華與學生福音事工——以昆明文株堂為例(吳青)

徘徊於世界主義和愛國主義之間的吳雷川(李韋)

韋卓民綜合東西文化神學思想解析(胡應強)

尋找意義——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幹事研究(曲寧寧)

西方大眾文化視野中的來華傳教士——以艾偉德為例(董飛飛)

戰時中國基督徒的第三條道路——王完白與孤島時期上海重整道德運動(王淼)

衝突與運動

義和團運動前後的美國北長老山東差會(王妍紅)

傳教士對教案賠款問題的考量——以《教務雜誌》為中心(耿向陽)

20世紀初中國基督教自立運動研究——以中國基督徒會為個案(吳雲)

作為經歷的歷史——傳教士視野中的四川非基督教運動(龍偉)

民國時期中國基督教基要派對「靈恩運動」的認識與批判(張永廣)

挫折與復興——五年運動之布道事工初探(張德明)

兩教辨正》闡釋(田燕妮)

失去中國——革命、冷戰與美國在華新教傳教士(陳鈴)

社會改良

福音與改良——美國公理會與民國通縣鄉村建設論略(畢曉瑩)

中國內地會與綏遠社會(劉春子)

近代基督教傳教士社會經濟改良活動探析——以山東地區為例(杜希英)

徐家匯聖母院及其育嬰堂的歷史考察(王偉)

宗教靈性資本與鄉村建設探析——粵東客家族群基督教信仰的實證研究(周雲水)

當代基督宗教及其本土化

香港南亞路德會的本土化(高樂仁)

中西宗教對話視域中的中國基督徒「鬼節夢」——以雲南華寧縣盤溪鎮鄉村基督教為例(倫玉敏)

基督徒很少騙人?——來自實驗的證據(梁捷 劉盈曦)

當代中國知識階層基督徒佛耶對話態度的實證研究(周曉微)

基督教傳播的地域化適應與傳播模式——以廈門、鄭州和蘭州三地的實證研究為例(嚴學勤)

基督教文獻

「羅氏藏書」中基督新教相關英文文獻概覽(徐錦華)

基督教民間文獻初探——以教會音樂和詩歌本為例的分析(張明)

華花聖經書房考(田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