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实际国民收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实际国民收入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专用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1],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汉字之美[2],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词解释

实际国民收入是指和总支出水平相一致的均衡收入,它由整个社会(该国家)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加总而构成的总需求水平决定。

国民收入概述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及商业等。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有两种表示方法:从价值形式看,它等于一国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内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或者表现为当年耗费的全部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包括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两部分之和。

创造国民收入的只能是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以及为生产服务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的延续的商业运输、分类、保管、加工、包装等劳动,也创造一部分国民收入。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不创造物质资料,因此不创造国民收入。

GDP计算方法有三种: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

1、收入法(钱被谁赚了)

(1)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

(2)构成: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其中,劳动者报酬是居民赚的钱,生产税净额是政府赚的钱(税收-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是企业赚的钱。

2、支出法(谁付钱购买)

(1)支出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的总和。可用于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

(2)构成:GDP=C+G+I+(X-M)

其中,C 居民消费,G 政府购买(消费),I 投资,(X-M)净出口。

(3)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总投资=总储蓄=储蓄+(税收-政府购买)+(出口-进口)

I=S+(T-G)+(M-X)

其中,I投资,S私人储蓄(家庭和企业储蓄之和),(T-G)政府储蓄,(M-X)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注:I-Invest;储蓄-Save;出口-Export,进口-Import,因为I已经被用来表示投资,所以约定用英文单词的第2个字母替代进出口。

3、生产法(部门法)

生产法,核算各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