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尤溪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尤溪县是福建省三明市下辖县,位于三明市东部,素有“闽中明珠”“中国绿竹之乡”之誉。

尤溪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占总面积93%,全县海拔差异较大。境内景点有九阜山自然保护区、闽湖景区等,曾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1]

建制沿革

始建县于唐开元29年(741),隶属福州。南唐保大六年(948)改隶剑州(州治在南平)。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起,剑州改称南剑州,至元十五年(1278)南剑州改称南剑路,延祐元年(1314)南剑路改称延平路。

明洪武元年(1368)延平路改为延平府,尤溪县随其隶属。

民国16年(1927)尤溪县直属福建省。民国23年(1934)7月,尤溪县改隶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溪县属第二专区(专员公署驻南平)。1970年起尤溪县划归三明地区,1983年7月三明地改市,尤溪县隶属三明市。

行政区划

截止2017年9月下辖10个镇、5个乡:城关镇梅仙镇西滨镇洋中镇新阳镇管前镇西城镇尤溪口镇坂面镇联合镇、汤川乡、溪尾乡、中仙乡、台溪乡、八字桥乡。以及250个行政村、12居委会。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以“尤溪八景”著称。

人口民族

2019年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52100人,比上年下降1.93‰,其中男性人口243098人,女性人口20900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3.8%和46.2%。全年出生人口7227人,出生率15.97‰;死亡人口2669人,死亡率5.90‰;人口自然增长率10.07‰。按人口年龄段分:0—17岁97710人,占总人口的21.6%;18—59岁279485人,占总人口的61.8%;60岁及以上74905人,占总人口的16.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6.3万人,比上年增长2.76‰;城镇化率47.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按城镇化率计算,其中城镇人口17.2万人,农村人口19.1万人。[2]

地理环境

区位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市东部。地处东经117°48'30" ~118°40',北纬25°50'36" ~26°26'30"之间,东邻闽清和永泰县,南接德化县,西连大田和沙县,北毗南平市。全境面积342036.76公顷。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距省会福州市国道198千米,高速公路173千米,水路232千米;距三明市省道117千米,高速公路128千米。

地貌

尤溪县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部,境内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占总面积93%。地势中部低,西北与东南山岭耸峙,千米山峰林立。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原错落其间,面积占6.94%,尤溪河斜贯南北。全县海拔差异较大,最高峰大漠山坐落东南方,海拔1472米,最低处是东北方,为尤溪口镇政府驻地尤墩居委会,海拔72米。

气候

尤溪县地处北纬26度以南,东面距海约100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冬季温凉,春夏多雨,降水丰富。

2~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1月为冬季。因各地海拔悬殊,各季节起始与持续时间差别较大。尤溪县各地累年年平均气温19.2℃。最低年18.6℃,最高年20.2℃(1998年,创该县年平均气温最高记录)。气温年变化呈单峰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0~12.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6~28.9℃。极端最高气温40.3℃(1992年7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7.8℃(1999年12月23日,创该县气温最低记录)。日最高气温≥35℃、38℃的最高温天气平均每年分别是45天和6天。气温的日变化,一般是夜晨(5~7时)气温最低,午后(14~16时)气温最高。因县内地形复杂,各地气温分布差异较大,中高海拔地区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0.6℃。

尤溪县气候温暖湿润,一年虽四季分明,但冬季有霜期短,且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有着大农业生产的良好环境。尤溪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4%,是全国有名的木材生产大县。由于木材品种繁多,阔叶林面积大,给各种菌类植物特别是食用菌的孕育生长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也给人工栽培食用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县野生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多达30余种。随着生产条件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食用菌的产量也随之逐年增长。[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已发现有31个矿种,其中石灰石、大理石、辉绿岩、石英石、铁、铅、锌、金、银、稀土、煤、瓷土、粘土、钾长石等22种矿种得到开发利用。尤其是铅锌矿储量丰富、品位高,已探明储量达2000万吨,居华东地区之首。

水力能源

中国首批初级农村电气化县、福建省农村初级水利化县,年降水总量多年平均55.5亿立方米,境内4条水系均属闽江支流,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境内可开发水力装机容量达81.67万千瓦。

森林资源

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改革重点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试点县,有林地面积2484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6%,活立木畜积量达1646万立方米,毛竹立竹量5526万株,年产商品材30万立方米、商品竹500万根。

交通运输

尤溪城区距福州市区149公里、三明市区123公里、南平市区78公里、尤溪口火车站47公里;福银高速公路贯穿尤溪县,并在尤溪县境内设立“大排”和“洋中”2个互通口。尤溪口和西滨的500吨级码头已建成使用,船舶上行可直航南平市,下行可直达福州马尾港。

厦沙高速将于2011年3月份左右动工,完工后尤溪城区将实现小车10分钟内通高速,20分钟到机场(沙县飞机场建设中),40分钟到三明,2个小时到厦门。兴尤高速也将于2011年动工,全线通车后,从尤溪到莆田只要2个半小时。

在铁路方面,“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向莆铁路已于2008年开工建设,将在尤溪的西城设一个客运站和中仙设一个货运站。304省道往西直达沙县,进入三明市区、206省直连闽南地区--经济特区厦门市、316国道途径我县境内。并于2013年9月底通车。向莆铁路于2013年9月26日开通运营。该铁路全线共办理22个客运作业站点,其中有12个客运站,分别为南昌西、抚州、南城、南丰、建宁县北、泰宁、将乐、三明北、尤溪、永泰、福州。届时,每天正常停靠尤溪站的动车有12趟,节假日将增加3趟。正常行驶的动车趟次分别为汉口→福州,汉口→厦门北,福州→武汉,厦门北→汉口,福州→郑州,郑州→福州,三明北→福州,南昌西→厦门北,福州→九江,南昌西→福州,南昌西→厦门,福州→三明北。

尤溪公交统一由国有企业闽通长运有限公司经营。 尤溪公交围绕打造“安全、便捷、舒适、环保”的城市公交体系,带给广大群众诸多方便。一是主体线路优化,增开2条公交线路,优化2条线路。二是新增26台公交车辆。第一期新增16辆LNG新能源公交车已投入营运;第二期继续新增10辆新能源公交车。三是班线网扩大。将水东新城、闽中物流园、三奎新城纳入全县的公交路线网,中心城区实现全覆盖。加密部分热点线路,并对原有的汽车站至尤溪火车站的接驳专线优化为2路和6路公交,方便市民乘坐客车及动车。

2019年全县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8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县共有市际线路13条,县际线路6条,县内线路40条,公路通车里程2673.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1.87公里、国省道461公里、农村公路(县、乡、村道路)2090.2公里。共有客运车辆106辆,总座位数2575座;货运车辆1429辆,总吨位22151吨。全年完成客运量86.8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5328.52万人公里,分别下降26.3%和39.4%,全年完成货运量1137.89万吨、货运周转量11.67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5.2%和8.8%。[4]

经济发展

综述

尤溪县在建县前被称为山峒地带,建县后逐渐开发;宋代,经济、文化逐渐发展,被列为上县;元代被誉为“闽中尼山”;明初,矿冶、地丁赋税苛重,爆发过蒋福成、郑永祖领导的农民起义。尔后罢银冶,划地立大田县。明清两代,手工业、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有所发展。但本县历代封建王朝的官吏,对于地方经济资源的开发,未见有显著事功。民国初期,土匪骚乱,军阀混战,社会不宁,百业衰败。抗日战争时期,闽江口被日军封锁,本县木材、土纸等农林产品的输出和外来的粮食输入,都遭阻断,人民生活困苦。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加强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在本县的革命活动,遭到破坏和镇压。当时,政府横征暴敛,货币贬值,金融紊乱,农林工商均停滞萎缩,民生凋敝。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但也有过失误和挫折。1950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过平息匪患和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年均增加389.44万元;1953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年均增加数上升为469.60万元;1958至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大跃进”、“共产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年均增加仅为247.02万元;1963至1965年执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年均增加升到823.11万元;“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四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前五年年均增加仅160.29万元,后五年年均增加637.12万元;197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使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加821.94万元;1981至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年均增加跃为1537.90万元。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2488.68万元,比1950年增长8.6倍。国家和个人收入均成倍增长,全县预算内的财政收入由1953年的70.4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2060.44万元,年均递增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58年的85元增加到1985年的439元,增长四倍多;全县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由1957年的529元增加到1985年的1024元,增长近一倍。城乡人民储蓄年终余额由1951年的3.2万元上升到1985年的3714万元,增长1160倍。城乡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中、高档商品相当普及。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农村大部分农民都盖了质量较高的新房。

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5.05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1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4.45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42亿元,增长5.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93万元。

2019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7∶39.7∶37.6调整为23.3∶39.3∶37.4,其中一产上升0.6个百分点,二产和三产分别回落0.4和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5.6%,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52.7%,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1.7%,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尤溪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多,劳力足。这些,都为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解放前,本县由于长期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交通不便,耕作技术落后,经营单一,生产发展缓慢。农作物历来以水稻为主,其次是甘薯及少量麦、麻、茶果;畜禽饲养以猪为首,还有鸡、鸭、兔、牛、羊。农业生产力低下,遭到自然灾害,农作物便歉收、绝收。民国时期,粮食欠缺,农民生活贫困,流往外地谋生者甚多。

新中国建立后,尤溪县经过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解放了生产力。同时,逐步加强耕作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效益得到较快提高。1953年全县粮食总产比1949年增长43.63%,开始向国家提供商品粮,结束了本县缺粮的历史。1956年,全县粮食总产比1950年增长47.3%,年递增6.67%,提供商品粮525.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下同)比1950年增长76.6%,年递增10%。

1958年10月全县农村人民公社化后,刮“共产风”,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加上自然灾害,粮食连续3年歉收,农民收入减少,生活困难。1962年,全面贯彻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六十条)》,纠正农村工作中部分“左”的错误,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同时推广良种、大养母猪、开展多种经营,生产有所发展。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批判所谓资本主义复辟,限制农民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再度受到破坏。1970年以后,搞农田基建,推行水稻“三改三扩大”,粮食虽得到较大幅度增产;但基建投资过大,忽视多种经营,经济效益低,农民生活改善不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方针;推广杂交水稻、柑桔上山、猪人工授精等科技成果,并且增加动力机械、化学肥料,农业生产得到较全面发展。1985年,全县粮食总产17278.6万公斤,比1978年增加28.45%,比1950年增加3.2倍。全县卖给国家商品粮3039万公斤,成为全省商品粮基地县。水果、茶叶、淡水鱼、大豆、生猪等产量也迅速增加。198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135.0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41%。在1985年农业总产值中多种经营占60.7%。这个比重比1976年提高5%,比1950年提高15%。农村各种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不断出现,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1985年为44.4%)。

201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4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实现产值47.25亿元,增长6.5%;林业实现产值21.31亿元,增长1.2%;牧业实现产值11.14亿元,增长1.2%;渔业实现产值2.51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增长6.1%。

201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3.40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13.38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2.46万亩、产量22.05万吨,分别增长4.5%和5.8%。茶叶产量1.22万吨,增长5.7%;水果产量9.95万吨,增长8.6%;食用菌产量4.40万吨,增长9.2%;药材产量2288吨,增长27.5%。全县毛竹采伐量2675万根,下降29.1%;木材产量52.41万立方米,增长0.1%。全县生猪出栏23.72万头,下降5.5%,猪肉产量1.91万吨,下降5.8%。全县水产品产量1.01万吨,增长4.4%。

第二产业

尤溪县的工业,在民国以前仅有造纸、造船、炼银、炼铁、烧石灰、制陶瓷、铸锅、酿酒、制酱油、榨糖、榨油、木器、竹器、铁器等作坊,以及家庭副业的织纻、织席和弹棉、编棕衣等,都是个体经营,规模很小,手工操作,工具简易,地点分散。民国时期,才出现了发电、印刷、兵工3家近代工业企业,规模也很小。尤溪和平解放前夕,全县仅有15种手工业行业、150个作坊和2个工厂。

尤溪和平解放后,中共尤溪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积极扶持工业,地方工业发展较快,不仅改造了私营工业,而且积极创办地方国营工业和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但在如何发展工业生产方面也有教训。例如:1958年“大炼钢铁”得不偿失,手工业“提前过渡”事倍功半,“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业受挫折,都应引以为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地方优势资源为主的林产化工、竹木加工、造纸、建材、罐头等工业蓬勃发展。企业的扩、建技术改造及新产品引进开发,不断增加工业的活力。工业企业的管理,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大部分建立健全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类工业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办乡村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产品的品种、产量增加,质量提高。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松香、松节油、水轮泵、高低压电瓷、日用瓷、罐头、钨精矿、白石米、厘竹、竹编和首饰盒工艺品。传统产品在省内称优的有:“满山红”黄酒、“山花”酒、新桥粉干。1985年,全县有森工、食品、化工、造纸、建材、电力、机械、陶瓷、电子、印刷、工艺美术、矿冶、缝纫等20个门类,企业4456家,职工22622人,工业总产值达9353.61万元(比1950年增长100.24倍,比1978年增长1.02倍),占当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1.59%。其中,地方国营企业25家,职工3770人,总产值4219.46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5.11%,全员劳动生产率10812元,比1981年增加540元,比1978年增加1177元;县办集体企业31家,职工1577人,总产值937.0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10.02%,全员劳动生产率4457元,比1981年增加338元;乡(镇)办、村办、联合体、个体等企业有4400家,职工17275人,总产值4197.13万元,比1978年增长1.78倍,占工业总产值的44.87%。

尤溪经济开发区于2003年设立,2006年省政府批准并经国家发改委确认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以13500亩的城西园、4800亩的埔头园、82000亩的城南园、5000亩的林坑园、2700亩的仙山园等为主园的“一区多园”格局。已开发面积近20000亩,已入驻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20000多人,以林产、纺织、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开发区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省山区县开发区前列,荣获“福建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单位”、“福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海西十佳品牌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被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信息调查样本采集点。

2019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其中2家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产销率98.29%,比上年回落0.19个百分点;全社会工业用电量11.3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

201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实现利润总额4.93亿元,增长5.1%,涉及22个行业大类,其中21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5.5%;年末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71.54%,比上年提升49.26个百分点。

2019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35家,实现建筑业产值23.55亿元,增长1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8.99万平方米,增长16.1%,其中新开工面积100.03万平万米,增长4.2%。

第三产业

据民国《尤溪县志》载,宋代本县城镇有商店、农村有圩集;明、清时代商业发展较快。当时,本县输出商品主要是茶叶、土纸、木炭、柴片、笋干、香菇、木材、毛竹;输入商品主要是食盐、棉布、日用杂货、果品、海产品、中药材。商品运输主要靠船运、筏运和肩挑。处于交通要道的村落,逐步形成集市贸易场所。尤溪两岸的一些大村落,逐渐形成商品集散转运的码头或小集镇,各种商店陆续办起,资本较多的商人在县城设店建仓,开展批零兼营的购销活动。一些小商小贩也应运而生。县城逐渐形成商业中心。

民国时期,本县兵灾匪祸不断,社会极不安定。虽然江西、福州、永春等地一些商人到尤溪县开业,但由于山区交通闭塞,商品运输比较困难,生产水平和人民购买力低,因此,市场仍不繁荣。尤其是军阀卢兴邦统治时期,发行地方性货币,干扰市场,“广豫”票停用作废,“华通”票打折收回,使一些商人、农民蒙受损失。抗日战争胜利后,官僚富绅挤入商业,利用权势垄断市场,随意涨跌物价,对小商小贩进行排挤倾轧,更使市场日益凋零。至民国35年(1946),全县仅有大小商店693家,民国37年降为570家,民国38年初又降为280家。

1949年7月5日尤溪和平解放,县人民政府首先保护原有的商业。同时,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指引下,逐步建立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对粮、油、木材等实行统购统销,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专卖,这对制止不法商人囤积居奇、稳定市场物价、保证物资供应起了很大作用。1954年8月开始,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逐步壮大成为市场的主体经济。但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错误地把商品生产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除,限制了许多农副产品上市。这两个时期,市场物资几乎只有国营商店和供销合作社经营,物资短缺,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

1978年以后,商业工作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恢复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5年,全县零售商业网点2835个,比1956年增加2.4倍,24处圩场全部开放,城乡市场空前繁荣,内外贸易购销两旺。1956年和1985年相比,全县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由149万元增加到4686.86万元;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由835.5万元增加到9285.03万元。外贸出口总值由1958年的19.6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632.6万元。国营商业1956年亏损4.14万元,1985年盈利70.8万元。供销合作商业实现的利润由1953年的5.1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100.02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4%,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0.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3%。全县50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比上年增加56个、增长1.5倍;500-5000万元项目55个,比上年减少75个;房地产项目17个,比上年增加3个。

2019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1.05亿元,比上年下降7.3%。其中住宅投资7.46亿元,增长5.9%;办公楼投资0.06亿元,下降90.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84亿元,增长6.6%。全县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6.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4%,商品房屋销售金额20.70亿元,增长56.8%;全县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22.52万平方米,增长20.6%,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6.24万平方米,增长2.7%。

内外贸易

2019年全县共有限上贸易单位45家,其中批发单位14家、零售单位28家、住宿单位3家;限上餐饮个体13户;限上零售个体5户。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65亿元,比上年增长9.7%。从消费规模看,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54亿元、增长12.0%,实现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11亿元、增长8.7%,限上限下比为32.2∶67.8。从批零住餐四大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4.30亿元,增长8.7%;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5.86亿元,增长8.2%;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52亿元,增长17.3%;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35亿元,增长8.1%。

2019年全县新备案外资企业2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3453万元;外贸出口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外贸生产型企业出口14.42亿元,增长25.7%;外贸进口1.6亿元。

2019年全县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18.44亿元,比上年增长34.9%;网络零售额9.73亿元,增长28.4%。

财政、金融

2019年全县完成公共财政总收入12.09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12亿元,增长0.8%。全县完成税收收入5.21亿元,下降2.1%,税性比为64.2%,分行业看:电力行业增长23.7%,有色金属矿业、纺织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竹木加工业等行业分别下降41.7%、24.7%、13.8%、8.2%、7.9%。全县公共财政支出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1亿元,增长3.3%;教育支出7.54亿元,增长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8亿元,增长7.8%;农林水支出6.09亿元,与上年持平。

2019年全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2.0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人民币住户存款余额126.40亿元,增长14.0%。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4.78亿元,增长12.1%。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余额存贷比77.0%。[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9年秋,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6个,在校生60386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5个、民办幼儿园44个,在园幼儿15586人;完小41所、教学点23个,小学在校生26947人;初中13所,初中在校生9521人;完中4所,高级中学1所,高中在校生6226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2029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生77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1所,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在编教师4322人,其中专任教师3826人,幼儿教师358人,小学教师1742人,初中教师1457人,高中教师536人,职业中专学校175人,特校教师21人,进修学校教师33人;离退休教职工2256人。2019年高考全县本一上线401人,上线率26.1%;中考全县进入全市前100名的学生9人。

科学技术

2019年年内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家;通过认定的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共95人,其中省级59人、市级12人、县级24人;新创建科技特派员团队7个,法人科技特派员1个;新创建2个乡镇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县专利申请总量为267件,其中发明申请量19件、实用新型申请量176件、外观设计申请量72件;全县专利授权量为214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136件、外观设计74件;全县有效发明专利37件。

文化事业

2019年,精心策划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成功举办“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大型广场歌会、经典歌曲音乐会、“记忆尤溪”老照片回顾展、“说古道今话尤溪”朱子文化专题系列讲座、学习强国知识竞赛、“我家在景区·礼赞新中国”自行车骑游活动、“辉煌70年·筑梦新时代”建国70周年巡回讲座、“半台戏”等群众性文化活动59场次。整合组建11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全年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007场,其中放映扫黑除恶宣传片1000多场次、交通安全公益宣传片186场次。

体育事业

2019年年内选派本县籍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家、省、市各级的游泳、篮球、足球、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柔力球、中国武术、体育舞蹈、射击、围棋等各类体育赛事项目,共获金牌26枚、银牌33枚,铜牌21枚。全年共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88场,参与人数近8万人次。全县共有体育彩票网点29个,其中城区12个、乡镇17个;体育彩票销量2260万元,其中电彩销量2042万元、即开销量218万元。

医疗卫生

2019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3家,其中二甲综合医院、三乙中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各1家,民营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家,门诊部2家,诊所、医务室、卫生所(室)361家。全县共有医护技术人员1805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0名、注册护士955名;共有乡村医生474名。共有医疗机构床位1744张,其中公立医院1080张、民营医院240张、基层医疗机构424张。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256.99万人次,其中公立县级医院78.39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6.21万人次;医疗机构总入院6.33万人次,其中县级医院4.1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3万人次。县级医院病床使用率87.29%,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56.25%;县级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8天,乡镇卫生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4.6天。

人民生活

2019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10.23元,比上年增长10.2%;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02.85元,增长1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29.44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217.11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29.45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19.97元,增长9.4%。

社会保障

2019年全县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0.94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2.7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0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84万人;全年征收基金2.68亿元,基金支出4.32亿元,全县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全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18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23元。

2019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6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9%。年内共举办3场春夏大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220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81笔共计3810万元,挖掘优秀创业创新项目16个。

2019年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605.77万元,募集福彩公益金128万元。从2019年7月起,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6144元提高到6456元;为全县3225户6192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农村低保金2840.85万元;为全县194户323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城市低保金172.48万元;为全县80周岁以上低保对象发放高龄补贴16.34万元;为全县774户799人特困人员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资金1174.81万元;为全县1018户306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19.37万元;为全县6443人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或护理补贴补助资金1178.45万元;为全县26名孤儿发放生活保障资金28.08万元,为全县12218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817.18万元。

环境保护

2019年全年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32,同比上升0.0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较高水平,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每个月监测一次均符合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0Ш类标准,其中符合或优于Ⅱ类水占比87.5%。地表水监控断面每个月监测一次且均符合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

安全生产

2019年全县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起,死亡9人、受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78.5万元,与上年比起数下降9.1%,死亡人数上升80.0%,受伤人数下降22.2%,直接经济损失下降46.7%,发生1起一次死亡3人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7人,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49人。[6]

历史文化

尤溪县独特节日活动

立春节:立春交节时分,不论白天黑夜,家家户户都鸣炮放烟花,称“接春”,迎接“春神”到来。

过九节:农历正月廿九日。各家,早餐煮九米粥,称“穷九”,晚餐有丰盛的鸡鸭鱼肉等酒菜,叫“做富”,预示先穷后富。九米粥,是用灿米、粳米、糯米、花生、豆类、红枣、杏仁、糖等九种混合煮成。农村人家还有分送九米粥给出嫁女儿或左右邻里,或任熟人来家品尝九米粥的习俗。

采青节:农历二月十九日,这天,农村人家有食“艾粿”习俗。是用采集的艾草嫩叶煮熟捣成泥,拌入粳米舂成艾粿。颜色青绿,风味鲜美,清香扑鼻。食艾粿,以祛邪气。

立夏节:立夏这天,农家有食用“夏粿”习俗。是以米粿为皮,竹笋为馅,包成半月形,称“夏粿”。城里人称其“粿夹”。有的还用红糟煮小竹笋、猪肉等为食。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俗称“七月半”,也有叫“鬼节”。有的乡村因习俗不同,这个节日定在初一、初七、十一、十二或十四日,但都是举行祭拜祖先活动。

扫墓节: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日,农村各族都必选其中一天,集合族人祭扫祖墓。扫墓结束,就地摆开酒席,食用祭祖的米粿、猪肉、鸭肉和酒菜。有的把祭品带回家办酒席。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团圆节。出嫁女要给娘家父母兄弟送中秋礼饼,以示团圆。这天,各户家人团聚,晚上吃月饼赏明月,欢度团圆之夜。

立冬节:这天,农户人家舂糯米,食糍粑,或舂粳米,食白粿,以庆粮食收成。有的还吃草根汤,滋补身体,湿热御寒。

冬至节:这天早餐,各家有煮小团丸为食的习俗。是用糯米粉和成小团丸,称“小糍子”。以示子孙满堂。[7]

风景名胜

尤溪风景名胜

尤溪县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全县自然景观的景点主要有: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闽湖景区、明山湖游览区和中仙龙门场古银杏群、联合梯田、枕头山、伏虎岩、倒排岩、蓬莱山、白岩山、秀峰山等自然景区;人文景观的景点主要有:朱熹故居(沈郎樟公园)、洋中桂峰古民居、双鲤卢兴邦故居、西滨厚丰郑氏大厝、中仙西华聚奎堡、西城后山渡民居、以及县城金鱼井、白鹤楼、文庙、福星塔、天后宫、保安寺、锦云亭、龙凤亭、灵源院、福明宫等。

2019年全县共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年内新增1个;9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其中年内新增4个;1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梯田;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闽湖。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8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7.1%和72.9%。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洋中桂峰古民居

省级自然保护区

九阜山自然保护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尤溪风景名胜

南溪书院、聚奎堡、厚丰郑氏大厝、桂峰蔡氏民居、西城卢家大院、公馆峡民居

国家水利风景区

闽湖景区

中国五大魅力梯田、海西十大美景之一、全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5]

联合梯田

福建省摄影创作基地

中仙龙门场古银杏群、联合梯田

=土特产品

竹类产品

毛竹产品

毛竹(也称“猫竹),是县内的主导竹种。尤溪县1998年被省林业厅列为全省第一个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标准化示范县。

毛竹

全县现有毛竹种植面积45.7万亩,其中亩立竹量140株以上的毛竹林达37万亩。年生产商品毛竹200万根以上,销往全国各地。县内开发毛竹系列产品达11个品种。

毛竹笋

春笋 春笋产期在立春之后到谷雨前,盛产期在惊蛰至清明期间。其外观为褐色、花斑纹、粗毛密布。一般在出土15~20厘米时挖取。春笋含水份高,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助消化,深受人们喜欢。1998年销往省内外包括上海等大中城市达3000多吨。并制成清水笋罐头外销。县内有7家加工清水笋罐头厂家,加工清水笋罐头3300吨以上,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出口到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冬笋 

冬笋的产期在每年的11月底至翌年的1月底,盛产期为大雪后至小寒。笋箨外观色泽为淡黄色,个比春笋小,个重一般在1公斤左右,也有少数达2~3公斤以上。部分笋体呈腰鼓状。也有个较小两头尖的称“老鼠形”的,此形状冬笋笋质量佳。

1997~1999年,全县年产冬笋3000~5000吨。销往省内外各地包括上海等大、中城市。保鲜后的冬笋还销往香港等地区,以及出口到日本等国。

乌笋干

乌笋干为鲜毛竹春笋加工而成,鲜笋经烤干脱水加工成褐黑色干制品。该产品保质期长、耐贮运。县内经选料加工成的“雀尖”、“雀尾”乌笋干是质量上乘的高档次食品。

尤溪县的西城、管前、八字桥、坂面、台溪、溪尾、中仙、梅仙等乡(镇)为主要产区。1985~1999年,年产量达100~150吨。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香港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是深受欢迎的热销产品。

白笋干

白笋干也是鲜毛竹春笋的加工制品,是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高食物纤维食品,不但营养丰富且助消化。在上海被誉为“玉兰片”的美味佳肴就是白笋干烹调而成的。

尤溪县的白笋干加工技术要求甚高,质量等级分捡十分严格,有:绣湖、绣尖、绣片、黄标、凤尾、下路等6个种类。尤溪县白笋干产地主要在西城、八字桥、坂面、新阳等乡(镇)的部分村,新阳镇的双鲤村即是著名的白笋干加工地。一般年份的年产量达50~60吨,盛产年份可达100吨左右。产品主要销往福州、上海及香港等国内大、中城市。出口销往泰国、日本、新加坡、柬埔寨等国。

绿竹

尤溪县绿竹以“马蹄绿”竹种为主,主要植于尤溪、清印溪两条水系的两岸,面积达6万多亩。1997~1999年,年产绿竹笋6000~10000吨,年销绿竹1万吨以上。尤溪县是闽北最大的绿竹产地县,也是绿竹笋产量最高的县。绿竹的种植利用是尤溪县一项重要的竹业经济。2004年尤溪县荣获全国第一个“中国绿竹之乡”称号。1990年以后,全县每年有大量的鲜笋销往东南沿海各省的大、中城市。并制成笋丝、清水笋片罐头、笋干等干制品销往省内外及出口日本等国家。

中小径竹

紫竹

紫竹也称黑竹,竿小而色纯紫,杆上呈现黑色斑点,竿圆筒形,高3~5米,直径2~4厘米,竹竿长成后渐变紫黑色,竹直叶茂而富有层次。紫竹大的可制几案、柜、架及工艺品等,颜色美观。小竿可制箫、笛、烟杆、手杖、胡琴杆等。此竹还可制盆景或植庭院内供观赏。由于竹材坚韧还可作钓竿。系珍稀竹种。该竹主要生长在联合、中仙等乡(镇)。

方竹

方竹也称“四方竹”,外观方形内为圆形。竿呈钝圆的四棱形,光滑有节,高5~8米,直径1~4厘米。方竹竹笋产期在每年9~10月,为各种竹笋的淡季,加之笋质鲜嫩,是反季节的好食品。方竹主要产地在八字桥、联合、梅仙、洋中等乡(镇)。系境内较珍稀竹种。

箭竹

箭竹竹竿高可达3米许,直径大的12毫米,小的6~7毫米。呈深绿色。花成小穗状,每穗2~5朵小花。花色呈淡绿,初夏时开。据记载此竹可作箭杆,因此得名。也可制作小花伞的伞柄;做庭院、花圃竹篱等,典雅美观,增添观赏情趣。系境内较珍稀竹种。

苦竹

苦竹也称“伞柄竹”,是笋竹两用竹种。全县种植面积5.2万亩左右。竹竿呈圆形,其节筒疏长、笔直;叶长而细,呈卵形,常绿不凋。每年四五月开花,每小穗含小花8~12朵,花绿色或淡紫色。竹头较肥大,形状各异,经栽培变种,可作盆景观赏。苦竹笋叶甜中带苦、脆嫩,常吃不腻,深受人们喜爱。被加工成的苦竹清水笋罐头,销往省内外,供不应求。

凤尾竹

凤尾竹竿细且长,丛生,高2~3米,竹径仅6~8毫米,叶呈顺序排列。每丛竹葱飘逸,若微风轻拂,楚楚动人,如神话中凤凰展尾,因得此名。因此竹均是聚集成丛,美态万千,故被誉为“竹中少女”。有民歌赞此竹:“凤尾竹如丝飘逸,月色下轻柔美姿楚楚迷人,径使人流连忘返。”可见此竹是观赏的佳品,一般栽植于庭院,供人观赏。系珍稀竹种。

湘妃竹

湘妃竹形秀挺拔,高3~4米,竹竿直径2~3厘米。竿和枝叶均有美丽斑纹,色泽典雅。可制作小桌椅等家具,天然形成古色古香之韵味。因此此竹可作为小型家具及工艺品的原材料。该竹成片成林较少,为较珍贵竹种。

石竹

石竹是中径竹种,竹径5~7厘米,高6~8米。为笋、竹两用竹种。由于其竹材厚、质坚韧,所以以材用为主,笋用有保护性管理。竹材可加工成各种耐用性器具,如农具柄、扁担、桌椅家具等。石竹笋清甜无苦味,脆嫩,出笋期5~7月。该竹原来成片成林较少。80年代末以来经逐年培植,全县成片林达1万亩左右。

罗汉竹

罗汉竹,又称人面竹,竹径3~4厘米,高4~5米。主要产地在洋中镇上塘村。该竹基部竹节呈念珠状,是稀有的珍贵竹种。植成盆景变种,有极高观赏价值。21世纪以来少量加工高档拐杖,销往省内外。

少穗肿节竹

少穗肿节竹,为小径笋、竹两用竹。竹径一般6~8毫米,高2~3米。产于汤川、溪尾、台溪、管前等乡(镇)。竹材一般用于造纸。可供育秧架暖棚使用。21世纪以来有成批销往中国北方作为冬季种菜弓架暖棚使用。该竹竹笋脆嫩甜美,是受人们喜爱的食品。所制笋干被誉为珍珠笋干,价值较高。该产品销往省内外及台湾、东南亚各国。

黄甜竹

黄甜竹为稀有竹种,种植面积仅3000亩左右。以笋用为主。笋味鲜美、清甜,笋质幼嫩。一般以清炖、炒食为主,还可鲜食。每公斤鲜笋价格达12~20元。

茶杆竹(亦称篙竹)

茶杆竹是尤溪县用途较广泛的以竹用为主的竹。直径2.5~5厘米,高达8~10米。成熟的竹竹质坚韧,弯曲到60~70度不会断裂。可作农具柄、撑船竹篙,可加工各种耐用器具。该竹主要分布在城关、梅仙、联合、西城等乡(镇),种植面积7000~8000亩,质地好的该竹,按大小每根价植可达10~20元。其笋脆嫩、有微苦,因其成竹价值较高,故较少食用其笋。

刺黑竹(亦称观音竹)

刺黑竹,竹径3~5厘米,高8米左右。该竹分枝以下各节的气孔上长发达根刺,故名刺黑竹。分布于全县各地,不成林。竹质坚硬,以竹用为主,可制各种器具。笋也可食用,笋味清甜。每年10月出笋。

小观音竹

小观音竹,高仅60~80厘米,竹径大的1~1.2厘米,小的仅5~7毫米,皮润节密。一般供盆景制作用。成竹也可制作小工艺品及烟杆。联合乡是此竹繁衍最多之地。

食用菌

红菇

红菇是稀有的较珍贵的野生食用大型真菌。尚无法进行人工栽培。红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富含人体所需的几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可治疗贫血,舒通血管等,还有很高的抗癌作用。

尤溪县是福建省产红菇的主要县份之一。年产红菇12吨左右,销往全国各地。由于质量好,产量不高,所以每年均供不应求。

香菇

香菇是尤溪县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

1999年全县种植香菇3000多万袋,鲜品产量达2万吨左右,产值达6600多万元。产品不但销往省内外,并销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及台湾、香港等地区。

草菇

尤溪县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栽培草菇。发展至90年代,各乡(镇)均有栽培草菇。主要产区在管前、西城、新阳、城关等乡(镇)。已形成室内、室外堆栽、床栽及工厂化整年栽培技术。已开发出草菇保鲜鲜品、干品、速冻产品、罐头等系产品。年产鲜品草菇800吨以上。1999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香港等地区及出口到日本等国家。

灵芝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进人工原木栽培技术,随着栽培工艺的不断完善,灵芝产量占全省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是福建省的灵芝主产县之一。

尤溪县灵芝的主要产区以坂面乡下川村为主及辐射周边各村,梅仙镇的玉石村、小蕉村为主及辐射周边各村。1999年全县年产灵芝25吨左右,产值200万元以上。

尤溪县已开发出灵芝精粉、灵芝口服液、灵芝饮料、灵芝片剂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产品销往省内外,并出口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活水牌灵芝,沈城大酒店北侧有卖,也有灵芝精粉等。

姬松茸

尤溪县1994年在汤川乡引种成功,1997年全县种植面积发展到200多万平方尺,1998年达到300多万平方尺。由于姬松茸栽培主要以稻草为原料,尤溪县又是福建省的水稻主要产区之一。所以姬松茸是尤溪县重点推广栽培的食用菌品种之一,现干品年产量可达70吨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茯苓

尤溪县的茯苓历史上均是野生的,虽质量好,但产量极低。1964年,尤溪县开始人工引种栽培获得成功,逐步得到发展。1990年以后,全县每年茯苓产量达50吨左右,是福建省的茯芩主要产区之一。主要产区在新阳、洋中、溪尾、中仙等乡(镇)。

双孢蘑菇

尤溪县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双孢蘑菇。1998年全县种植面积达600多万平方尺,年产量达6000多吨。该菇原出产于每年的11月初,已提早到8月底9月初就可出产。21世纪以来又开发了反季节的该菇品种。

尤溪县生产的双孢蘑菇,80%以上制成罐头食品销往省内外及日本、东南亚各国及香港等地区。

果类产品=

银杏

尤溪县是福建省现存古银杏树最多的县份,人工开发种植银杏的历史也较久。据调查,现存的古银树有353株,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仙乡的善邻、吉安、剑溪及联合乡的连云、下云、云山、东边等村。古银杏树一般零星分布,中仙乡善邻村龙门场、山坑有集中连片的古银杏林,共有155株,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银杏群。据传,这两片古银杏树群始植于南宋年间,最长树龄达800多年。县内现存的古银树最高年份的产量株产干果(白果)达100~200公斤。

1980年以后,尤溪县大力发展银杏树的栽培,至1999年,全县新种植的银杏达3000多亩,年产白果近百吨。产品畅销省内外及港澳、东南亚一带。

尤溪金柑

尤溪县的八字桥乡、管前镇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成为盛产优质金柑的主要产地,而以八字桥乡的洪田村、洪牌村、管前镇的洪村三个相连一片的“三洪”村及其相邻的绿柳村、九曲村等出产的金柑品质最优。这几个村是福建省的金柑主产区之一。

尤溪金柑最早植于八字桥洪牌村。据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尤溪县志》载:“金桔,实长曰金枣,圆曰金桔。又有山金桔,俗名金豆。”尤溪县已成为全国金柑四大产地之一。1997年尤溪金柑荣获福建省名优特又产品,优质水果柑橘类金奖。2001年尤溪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柑之乡”;2002年尤溪金柑荣获“福建名牌产品”,2005 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尤溪金柑地理标志已获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审批通过。1997年,尤溪注册了金柑鲜果“秀峰”牌商标,制定统一的销售等级标准,打响品牌。尤溪金柑畅销上海、杭州、广州、福州、昆明等大中城市。2004年,还通过广交会走出向了东南亚国家。尤溪县罐头厂和金柑制品厂,已将其制成罐头、果酱出售。几十年来厦门、漳州缸头厂生产的出口水果缸头,配上管前金柑打浆的桔香水吃起来桔香回味绵长,独具风味而闻名全国各地。厦门、福州等地厂家,以尤溪金柑为原料,加工成的金柑罐头和蜜饯,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

纽荷尔脐橙

尤溪县的城关、梅仙(丁地)、西滨、联合、洋中、尤溪口等乡(镇)属于低海拔的河谷盆地,丘陵地带,土壤肥沃,热量资源丰富,平均气温在19℃左右,适合于抗脐黄的纽荷尔脐橙的种植。尤溪县于1990年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纽荷尔脐橙,种植于上属各乡(镇)。所产的果实,果皮橙红光滑,果肉鲜红汁多浓甜,清脆化渣,香味浓,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13%,每百克含维生素c50毫克。

尤溪“九都柚”

“九都柚”又名“九都抛”,为尤溪县梅仙镇梅营村的独特产品,历史上梅营的行政区划属九都故得名。梅营村处于尤溪河中游河畔,其地质为古代泥沙沉积形成的小河谷平原。

尤溪芦柑(厚禄坪芦柑)

尤溪芦柑是尤溪县的特色产品,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尤溪河上游的坂面、台溪两个乡。1990年以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97年产量达7500多吨。而以坂面乡厚禄坪村的芦柑质量最为优良而闻名省内外,因而有“厚禄坪芦柑”独特的称呼。

1998年,全县已投产的芦柑面积1万多亩(厚禄坪村达5500亩),年产芦柑1.1万吨(厚禄坪芦柑达6000多吨)。产品远销广东、澳门、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有大量厚禄坪芦柑销往俄罗斯等国家。

1979~1999年,厚禄坪芦柑先后三次获福建省名牌产品奖。其中1996年,在福建省第二届优质水果鉴评会上获金奖。

尤溪果蔗

尤溪果蔗历史上主要种植在梅仙镇的梅营、坪寨及西城镇的解建、联建等村。历史上全县年产量150~200吨。1958年后由于过份强调粮食的种植面积,对经济作物严重忽视,果蔗的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全县年产量不到20吨。

1978年以后,经济作物的发展重新得到重视。几个主要的植蔗村又恢复了传统的植蔗局面,并进一步得到发展。1998年全县该品种蔗的产量达到300多吨,除在县内销售外,还销往邻近各县。

尤溪苏柑

尤溪县栽培苏柑的历史有百年以上。民国16年(1927年)版《尤溪县志》物产篇中记载:“有仙柑、雪柑、苏柑,微酸酢,九都(现梅仙镇部分村)产者最佳。”苏柑的主要产地在梅仙镇的汶潭、梅仙、半山、坪寨,城关镇的水东、埔头,台溪乡的清溪、山兜、象山等村以及西滨镇、坂面乡的部分村。由于受土质等方面条件限制,苏柑的产量不很高,全县年产苏柑不超过5万公斤。

据资料记载,福建省西地区部分县(市)有产苏柑,但仅是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唯尤溪县部分乡(镇)有成片苏柑种植。

中仙无核柿

无核柿,因其果实无核而得名;又因形似枣,又名枣柿;因含糖份高,又名糖柿。无核柿主要产地在中仙乡的华仙、上仙两个村,也有部分村零星种植。据《中仙乡志》记载,该柿在华仙村的栽培历史已有250年以上。

由于无核柿有无核、高糖以及自然生长性能良好和高产的优良特点。因此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般嫁接后的柿三年即可结果,10年生单株平均产量达49公斤,最高株产量达125公斤。华仙村仅存的60余株百年以上的母树,产量最高年份株产达200多公斤。1990年以后,其经济价值得到重视,进行推广栽培。90年代中期,中仙乡发展无核柿近50亩,可采摘面积达20亩左右,年产量2万公斤以上。

茶叶

汤川普济茶

汤川普济茶产于尤溪县汤川乡赤墓村的普济岩,也称普济岩茶,又称苦竹茶。该地海拔800米以上,清泉常年不竭,土质为黄红壤,适宜该茶生长。每年产茶季节雾多、湿润,这一地带遍长苦竹。

这些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的茶叶味纯香浓厚,清甜又有微苦。此茶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有生津止渴、祛痰止喘、收敛、止泻、消炎及治腹胀和消食等功能,还有治疗浮肿的药效。此茶连冲3~4次味质犹厚。故此茶叶是品味极高的清凉保健茶,是尤溪县的名茶。

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普济茶的产量不高,90年代年产仅1.5吨左右,故较名贵。

台溪东岩有机茶

位于台溪乡高海拔地区,是全市第一家有机茶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茶产地。

名人

林积(?~1091)常平乡进溪里白泉村(今新阳镇中心村)人。宋庆历六年(1046)进士,是尤溪县有史记载的第一个进士。

朱熹(1130~1200年)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辖),生于尤溪县,南宋最著名的理学家。

詹荣(1500~1551年)四十九都高士村石龟厝(新阳镇高士村)人。擅长书法,尤精篆书。明朝靖边将领。

卢兴邦(1880~1945年)生于尤溪县六都朱源里农家。国民革命军独立师长。

罗骏(1896~1985年),字钰光,尤溪县城关镇建设东街人。民国5年,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并参加中华革命党。

林松青(1920~1948年)云源乡上云(今联合乡连云村)人。革命烈士。

林正恩(1921~1948年),今联合乡连云村人。革命烈士。

罗春俤(1925~1990年),女,尤溪县梅仙镇谢坑村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阮传成(1933~2003年),1933年8月27日出生于泉州市鲤中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李记中(1933~1996年),1933年11月10日出生于尤溪中仙华仙村农民家庭,原尤溪县农业局副局长。

关合义(1921~1995年),1921年8月16日出生于平顺县阳高乡南庄村,享受厅局级待遇离休。

吴龙骏(1927~1987年),1927年7月出生在尤溪县管前镇鸭墓村。

杨忠意(1933~1999年),1933年9月出生,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人,曾任中共尤溪县委第一书记。

蔡奇(1955~ ),1955年12月出生于永安县(今永安市),历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北京市市长等职务。

城市荣誉

2019年0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