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屏锦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屏锦镇位于梁平县西南部,地处国道318线和省道渝巫路交汇处,距渝万高速公路10公里、达万铁路梁平站30公里,距县城27公里。历史悠久,素有“小重庆”、“小香港”之称。[1]

乡镇概况

锦镇位于 梁平县西南部,距县城23千米。面积102.11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182个村居民小组,人口6.8万人(2008年)。辖兴平、新桥2个社区,屏锦、笋沟、柏树龙河楠木、腰塘、横梁、芋禾、新合、竹海、天生、明月、龙溪、七桥、和睦、万年、湖洋、桂湾、四方19个行政村,182个村(居)民小组。城镇建成面积已达3.04平方千米。全镇地貌以平坝和丘陵为主,西部有部分低山。318国道和渝巫省道公路境内交会。景点有明月湖、市级风景名胜百里竹海等。 重庆市梁平县屏锦镇。[2]

历史沿革

屏锦自明 正德八年(1513年)始造寺庙,初名“坪井”,后名“红石梁”, 康熙11年间更名兴平市,开市设铺;集市铺房东高西低,依山近水犹如行船,文人以“山水如屏,形色似锦”定名“屏锦铺”,屏锦由此而得名。建国前曾有梁平“首场”之称,建国初期由锦水乡改为屏锦镇。近五百年不间断地发展使屏锦镇成为 梁平县西南部的物质集散中心和商贸重镇,并形成自身独特的经济结构优势和民俗文化底蕴。

民国初置屏锦镇,1943年改屏山乡,1982年建屏锦镇。1997年,面积47.7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梨子、屏锦、白果、勤劳、新和、永山、芋禾、深水、横梁、陶堰、三台、新寨、花院、护国、楠木、柏树、龙河、望坪、青云、长胜、新安、笋沟、腰塘23个行政村和屏山、兴平、锦水3个居委会。

2003年7月8日,撤销屏锦、七桥两镇,设立屏锦镇,管辖原屏锦、七桥两镇的行政区域,面积102.11平方千米,总人口6.51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口2.66万人,镇政府驻原七桥镇政府驻地七间桥(渝府[2003]161号),成为市级首批确定的45个中心镇之一。[3]

经济

2010年屏锦镇全镇生产总值153391万元,增长14.4%;本级财政收入11391万元,增长12%;社会固定投资完成50303万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730万元,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5232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8525元,增长21.6%。城镇居民储蓄存款达20.75亿。

农业经济

全镇耕地总面积1970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4925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3529公顷,粮食总产量为1786吨,油料总产量为60吨,粮料总产量为112吨,肉类总产量为5095.1吨,其中猪肉产量4340吨,牛奶产量为6吨,禽蛋产量为818吨,水产品产量为120吨,水果产量为233吨,蔬菜产量为12193吨。其中有产灌溉面积85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99000千万小时,农村用电量为2531000千瓦小时。竹资源特别丰富,林业用地面积50349亩,森林面积41898亩(其中竹林16194亩,经济林4194亩),森林覆盖率为27%,乡镇退耕还林还草总面积7444亩。万顷良田沃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适宜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薯类、果蔬、花卉、药材等粮经作物。依托公司带农户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苎麻基地、优质水稻示范片、畜禽养殖大户等种养业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已初具规模。全镇发展苎麻基地1个、1500余亩,“一箭春”茶叶生产基地1个,高产水稻、玉米种植基地1个,20余万只的凤翔家禽养殖基地1个,年孵化100万鸡苗的“梁平红羽土鸡”原种场1个,养殖大户200户。2004年生猪出栏达43392头,家禽出栏34万只,较2003年分别增长10%、11%,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工业经济

该镇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商业氛围浓郁,市场兴旺活跃,历来是梁平西南部工业企业、商业、文化旅游重镇。境内矿产资源以天然气、煤炭、高岭土、石灰石、石膏矿为主,拥有石油开发、天然气采输等国有大中型单位。镇区内工业企业已形成以天然气、化工、纺织、建材、造纸、烟花爆竹等支柱产业,加工、服务、运输、食品、商贸、制造等多业并举的新型工业化格局。重点企业有开元化工、天生水泥、恒丰纸业、雪莱纺织、屏耀塑钢、石油、钻探、开发、采输气等;160多家企业中,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6个,500万元以上的10个,100万元以上的35个。镇东北角的市级风景名胜 百里竹海及明月湖开发前景广阔,旅游产品有竹笋、白麻糖等特色小吃和笋壳、梁平年画等特色产品。

基础设施

镇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气视讯路管网贯通整个城镇和农村,市县各大服务公司已进驻屏锦。交通四通八达,全镇公路总长165.35公里,客运汽车站2个。城镇水泥路网已经形成,与国省道贯通,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0.72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85平方米;已有8个村13条村级公路35.8公里实现了水泥硬化。有蓄水量达2000万方的中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一座,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5000吨,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装机容量6.3万千伏安。天然气供气站一座,日供气量50万立方米,居民和工业企业率先在渝东片区的乡镇中用上了天然气。通讯畅通,全镇现有固定电话13100部,移动电话拥有15060部,互联网上网150余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小灵通等多个无线通讯网络覆盖全镇,开通了国际互联宽带网,国际间数字数据通讯网、长途程控电话直拨、IP电话、移动通讯等业务。有线加密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共有用户7528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9%。

商业兴旺,社会事业发达。交通便利,使流动人口增多,客货两运日通车量达6000辆次,人流、物流异常繁忙。镇内有县属中学一所,镇属初级中、小学各两所,幼儿园遍布。文化休闲健身广场2个,均已建成,镇多功能文化体育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影剧院、老年文娱活动丰富多彩。社会保障事业进入社区,优抚按政策落实,五保老人全部供养。屏锦中心卫生院设施设备齐全,初级卫生保健和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属三级甲等医院,梁平县第二人民医院已建成营业。万州欣欣大商场与重庆重客隆超市进驻屏锦。镇内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饮食文化业欣欣向荣,市场体系相对健全,各种专业市场及商业网点基本形成,城镇商住和办公楼建设、宾馆、社区居民改造和自建等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商业门市和自选商场逾千家,明月湖宾馆、帝豪茶楼、满天星歌城、洗脚城等娱乐服务业数十家林立,高档设施齐备。整个城镇人气旺盛,商业气息浓厚,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治安秩序良好,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了“两降三无”,已逐步发挥中心带动、吸纳和纽带的作用。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镇有中小学5所,教职工700余人,学生7087人;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2600余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全镇有敬老院1家,床位95张。有二级甲等医院1座,病床160余张,卫生技术人员155人。村卫生室21个,普及率达100%。村村设有合作医疗点,乡村医生78人。全镇人民均能享受初级卫生保健,职工医保和合作医疗保险率达98%。

地方行政

镇政府现有在编职工106人,领导职数为9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由杨西同志兼任),副书记2名,人大主席1名,镇长1名(由卢剑波同志担任),副镇长4名。党政机关机构设置为7办1所,事业机构设置为4个单位。[4]

发展成就

该镇将按照市级中心镇、经济百强镇、商贸中心镇和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工业基础雄厚、闲置资产较多的优势,实施优惠政策措施,搞好各种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市级中心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把屏锦镇建设成为全县经济文化次中心、名列前茅的市级中心镇。到2007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到2020年形成功能分区、设施配套、风貌独特的梁平第一个小城市。添加新参考资料

独特的优势资源:

屏锦地貌以平坝和丘陵为主,西部有部分低山,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全镇耕地面积28710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果蔬、薯类等粮食作物和油料等经济作物,适宜种植花卉、药材等粮经作物;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以天然气、高岭土、石灰石、石膏矿、竹资源为主,开采价值极高。天然气、高岭土、石灰石、石膏矿、竹资源是西南地区储量最大的镇之一。有林业用地面积6.2万亩,竹林面积3.5万亩,各种竹子总储量5万吨,年产各类竹材2万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被誉为“群山锁钥”的明月湖,紧邻锦延百里的山、水、洞、瀑、石齐全的市级风景名胜百里竹海,旅游产品有全国三大名柚之一的梁平柚、绿色有机茶、特色水产品、干竹笋和白麻糖,有梁平木版年画特色文化产品。[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