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水画」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行 1: 行 1:
[[中 国山水画]] 简称" 山水画"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山水画</big> '''
 +
|-
 +
|[[File:5d0df223833742bfa01d8f5bedf440b7.jpg|缩略图|居 |[https://www.sohu.com/a/207226786_334468 来自搜狐网]]]
 +
|-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
| align= light|
 +
'''类型''': 中国画
  
基本信息
+
'''最早作品''':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中文名称
 
中国山水画
 
  
简称
+
'''特点''':平远、高远、深远
山水
 
  
类型
+
'''代表 家''':李成、范宽、马远、张宏
中国
 
  
+
|}
最早作品
+
'''山水画''':即[[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唐时始独立,五 、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 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隋代 展子虔 《游春图》
 
  
特点
+
==中国山水画起源==
  平远、高远、深远
+
  中国山水画是随着隐士阶层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仕隐分工的产物。
  
 代表画家
+
  在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隐士们厌烦社会的纷乱和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他们就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精神寄托。他们纵情山水,吟咏歌玩,深入到描摹山水的程度自是水到渠成。
 李成 范宽、马远、张
+
 
 +
山水画随着隐士阶层的形成而产生,又随着隐士阶层的人员、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山水画的艺术内容及艺术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不过山水画通过自然山水的形式美感,净化了人的心灵,其创造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
 
 +
所以,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隐士性格是其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品格,不管以后的山水画作者是否为隐士,都要遵循这一格调。
 +
==中国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
 
 +
隋代山水画,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其中[[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以青绿山水的风貌,开创了我国山水画的端倪。并且初步探讨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
 +
 
 +
唐代山水画出现了青绿和水墨两种不同风格。山水画家[[李思训]]及[[李昭道]]的青绿山水画继承着展子千的传统而发展。盛唐时期山水画出现重大变革,诗人王维创水墨渲染“破墨”山水。
 +
 
 +
古代时期山水画家,形成了以中原画家[[荆浩]]、[[关仝]] 代表 的北方重峦峻岭和以南唐 画家[[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秀丽风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前者气势宏伟,雄浑壮阔;后者平淡天真秀美,抒情。
 +
 
 +
  北宋山水画以[[ 李成]],[[ 范宽]]成就最高,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读碑窠石图》 《溪山行旅图》。南宋时期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 马远]],[[夏圭]]已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开创了空灵雅秀的南宋院体山水画风。
 +
 
 +
元代中晚期山水画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山水以绘画作品鲜明的表现心境和生活情趣。
 +
 
 +
明代前期已浙派山水为主流,杰出代表是[[戴进]]与[[吴伟]]。明末涌现的文人山水画派更重笔墨总体表现力与文化修养。[[董其昌]]的华亭派对文人山水画贡献最大,他提出以纯化文化为宗旨的南泳北论,建构了以南宋为人山水画为绘画最高境界的理想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
 
 +
清代早期山水画直承董其昌一派的四王被视为画坛正宗。另有同时期的四僧,与清中期的扬州八怪冲击了社会上流行的正动画风,独具特色。
 +
 
 +
==山水画分类==
 +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将山水画分类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墨笔山水)、浅绛山水(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和没骨山水。
 +
 
 +
==山水画审美特征==
 +
一、心师造化,画心相应
 +
 
 +
心师造化是中国画创作的生活源泉,指作画者用心灵去师法和感悟客观事物的内在精神风采,获得艺术素材,并依自己的审美判断,进行分析研究,在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熔炉中加工改造。心师造化是以自然为师,通过“目识心记”或是写生自然物象,概括提炼物象的基本特征,按一定的构图规律重新组合物象,创造一种有意味的意境。心师造化的艺术特点是中国画创作必须要遵循的准则。
 +
 
 +
画家除了从客观事物中获得艺术素材,还必须依自己的审美判断,进行分析研究,在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熔炉中加工改造,这就是“中得心源”。从创作过程中的主客体的关系说,“中得心源”更着重于主体因素的积极发挥。宋人讲“胸有丘壑”,明人讲“丘壑内营”,都是强调主体因素的作用。故“心师造化”,成为中国画家身体力行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创作原则。
 +
 
 +
中国画不着眼于存形写照,达于事理,而求于“发之情思,契之绡楮”,视之为表心造理,抒情写意之作。文同画纡竹以示其遭遇,米芾画枯木怪石以解其胸中盘郁,米友仁画云山是因为“胸次有丘壑”,谓“借物写心”,画兰是“复写其真趣”。知其神情寄寓于物,借“假物”发真情,元代文人雅士大都以笔墨摅郁表情,写愁寄恨。黄公望画“松树山脚,藏根苍秀,以喻君子”。倪瓒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明清文人画论中有“喜气写兰,怒气写竹”,“写梅取骨,写兰取姿,写竹取直以气盛”,“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之说,达到了“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心胸写照。
 +
 
 +
中国画这种心师造化,画心相应的写意精神,远非西方表现主义所能及,它不仅使中国民族绘画趋向世界性,而且仍具有卓越的中国精髓。<ref>[https://www.360kuai.com/pc/91d791e4638d97df0?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学习中国山水画皴法,应从传统入手并在实践中丰富,达到积水成渊],快资讯,2019-09-16 </ref>
 +
 
 +
二、得意忘形,虚实相生
 +
 
 +
作画的程序是要先求形似,但不应以形似为满足,进一步提高到以形写神,或遗貌而取神,即是在形似的基础上,把人物的内在精神、性格特点,加以集中和突出,从而达到神似之目的。宋代苏东坡曾讥笑过只重形似的作品,他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就是说和儿童认识力一样。“超以象外,得于环中”(唐司空留《诗品》语)当然这对画的难度就加大了。古诗“墨婶留川影,笔在传石神”,说明用笔墨去传山水之神。顽石一决通过画家笔情墨致,就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有了石头的神韵,使冥顽有灵。《画史》记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唤武太子增长写真,座上宾客,随意点染即成数人,闷儿童皆能识之”。说明梁武太子善于在形的基础上,最得人物神态,使人有睹神忘形之感,而不是形的粗疏妄造。鲁迅先生曾批评过作画的草率态度为“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短,一画是马,不知是驾是燕,竞尚高简,变成空虚”。
 +
 
 +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尤其重视这个“虚无生有”的作用。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而“有”与“实”正是突出和表现“无”与“空”的道和德,所以“无画处皆成妙境”,若“虚”与“无”中没有“气”不能传神,那就绝对不可能成为妙境。就像国画一样,非常自然地留有空白,以便留给读者自己还原全景和全貌的想象空间和体悟空间。
 +
 
 +
虚与实是一对矛盾关系,也是组成画面整体要素的一个方面。画面上的虚实分布得当,画面才耐人寻味,虚实是相对来说的,是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之上,没有虚,实则无法体现;没有实,虚也无法表现,在画上表现虚实关系要有通盘考虑,有整体与局部的虚实;有前后的虚实;有主次的虚实;有大面积与小面积的虚实;有物象与物象之间的虚实等,虚与实相辅相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14/17/506102_778247642.shtml  古人经典的山水画欣赏],360个人图书馆,2018-08-14</ref>
 +
 
 +
三、气韵生动,以气取韵
 +
 
 +
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就不能给予人这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气韵生动为谢赫“六法”的第一条,指人物的精神、气质、神态。有生气活泼之妙,是属于传神的最高要求,即今天所说的精神面貌。
 +
 
 +
明代画家董其昌认为:“气韵生动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但气韵也不是绝对学不到,办法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手写生,才可补先天之不足。谢赫“六法”所论是作为表现帝王将相 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气韵,是为当时的人物画立论成说的。后来人们对山水画、花鸟画,也都以此为第一标准,来衡量画作。作为人物画家,对不同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气质、生活动作和习惯,进行了解观察,就更为重要,这应该说是社会属性方面。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生理特点,如身材的高矮,脸型的方圆,以及男女老幼等,这是生理属性方面。观察研究了人物的这两个属性特点,才能描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
 
 +
晋代顾恺之称画像为传神,这是十分合理的,“传”是表达,“神”是神情。传神是中国现实主义绘画传统的一个早期发现,一切围绕表现人物而采用技法、色彩等,都应服从传达人物精神面貌,使之在画面上有最生动之体现。中国画自古以气韵生动为第一要求。《历代名画记》中有“倪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苦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遭,空善赋彩,调非妙也”的记载。宋代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这里不仅看做是作画的标准,而且也成为鉴赏评价的标准了。<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4688426297964688&wfr=spider&for=pc  润含春雨,干裂秋风。山水画一代宗师黄老先生山水画鉴赏],百度,2019-01-03</ref>
 +
 
 +
==山水画欣赏==
 +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60">
 +
File:3da649de9c9640d08f37806f7cd7ac0e.jpg|山水画欣赏 [https://www.sohu.com/a/207226786_334468 来自搜狐网]
 +
File:6af2f7754f4a4e0e94aa7f841fb71ad0.jpg|山水画欣赏 [https://www.sohu.com/a/207226786_334468 来自搜狐网]
 +
File:60d6b77993dc4b3598209c4d24fdd597.jpg|山水画欣赏 [https://www.sohu.com/a/207226786_334468 来自搜狐网]
 +
File:92a77a34551346c5b1e52b58fb332c5e.jpg|山水画欣赏 [https://www.sohu.com/a/207226786_334468 来自搜狐网]
 +
File:2138c600d39a4e948a664f61e23c3927.jpg|山水画欣赏 [https://www.sohu.com/a/207226786_334468 来自搜狐网]
 +
File:D1bf076bcb0d4e388b52a25644f4ad45.jpg|山水画欣赏 [https://www.sohu.com/a/207226786_334468 来自搜狐网]
 +
 
 +
</gallery>
 +
==相关视频==
 +
<center>
 +
{{#iDisplay:y30434vc6uv|640|370|qq}}
 +
 
 +
真正的大师,用纸 抹出一幅山水画,叹为观止的技艺
 +
 
 +
{{#iDisplay:a0860agyr54|640|370|qq}}
 +
 
 +
山水画:如何给山水画上色,作品令人叹服
 +
 
 +
{{#iDisplay:s0661sege6x|640|370|qq}}
 +
 
 +
直播回顾|白崇然--《山水画创作》(下)
 +
</center>
 +
==参考资料==

於 2020年1月4日 (六) 10:20 的修訂

 山水畫
 

類型:中國畫

最早作品: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

特點:平遠、高遠、深遠

代表畫家:李成、范寬、馬遠、張宏

山水畫:即中國山水畫。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中國山水畫起源

中國山水畫是隨着隱士階層的出現而產生的,它是仕隱分工的產物。

在我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隱士們厭煩社會的紛亂和人與人之間的明爭暗鬥,他們就到自然山水中去尋求精神寄託。他們縱情山水,吟詠歌玩,深入到描摹山水的程度自是水到渠成。

山水畫隨着隱士階層的形成而產生,又隨着隱士階層的人員、行為、思想等方面的變化而變化。山水畫的藝術內容及藝術形式也在發生變化,不過山水畫通過自然山水的形式美感,淨化了人的心靈,其創造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中國古代山水畫的隱士性格是其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品格,不管以後的山水畫作者是否為隱士,都要遵循這一格調。

中國山水畫的演變與發展歷程

隋代山水畫,從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獨立出來。其中展子虔的《遊春圖》是迄今為止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以青綠山水的風貌,開創了我國山水畫的端倪。並且初步探討了「咫尺千里」的透視觀。

唐代山水畫出現了青綠和水墨兩種不同風格。山水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的青綠山水畫繼承着展子千的傳統而發展。盛唐時期山水畫出現重大變革,詩人王維創水墨渲染「破墨」山水。

古代時期山水畫家,形成了以中原畫家荊浩關仝代表的北方重巒峻岭和以南唐畫家董源,巨然為代表的江南秀麗風光這兩種不同的風格和畫派。前者氣勢宏偉,雄渾壯闊;後者平淡天真秀美,抒情。

北宋山水畫以李成范寬成就最高,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有《讀碑窠石圖》、《溪山行旅圖》。南宋時期號稱南宋四家的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已清奇峭拔的形象和簡括的筆墨開創了空靈雅秀的南宋院體山水畫風。

元代中晚期山水畫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的畫家是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他們是江浙一帶的文人擅長山水以繪畫作品鮮明的表現心境和生活情趣。

明代前期已浙派山水為主流,傑出代表是戴進吳偉。明末湧現的文人山水畫派更重筆墨總體表現力與文化修養。董其昌的華亭派對文人山水畫貢獻最大,他提出以純化文化為宗旨的南泳北論,建構了以南宋為人山水畫為繪畫最高境界的理想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清代早期山水畫直承董其昌一派的四王被視為畫壇正宗。另有同時期的四僧,與清中期的揚州八怪衝擊了社會上流行的正動畫風,獨具特色。

山水畫分類

《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將山水畫分類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墨筆山水)、淺絳山水(淡着色山水)、小青綠山水和沒骨山水。

山水畫審美特徵

一、心師造化,畫心相應

心師造化是中國畫創作的生活源泉,指作畫者用心靈去師法和感悟客觀事物的內在精神風采,獲得藝術素材,並依自己的審美判斷,進行分析研究,在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熔爐中加工改造。心師造化是以自然為師,通過「目識心記」或是寫生自然物象,概括提煉物象的基本特徵,按一定的構圖規律重新組合物象,創造一種有意味的意境。心師造化的藝術特點是中國畫創作必須要遵循的準則。

畫家除了從客觀事物中獲得藝術素材,還必須依自己的審美判斷,進行分析研究,在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熔爐中加工改造,這就是「中得心源」。從創作過程中的主客體的關係說,「中得心源」更着重於主體因素的積極發揮。宋人講「胸有丘壑」,明人講「丘壑內營」,都是強調主體因素的作用。故「心師造化」,成為中國畫家身體力行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創作原則。

中國畫不着眼於存形寫照,達於事理,而求於「發之情思,契之綃楮」,視之為表心造理,抒情寫意之作。文同畫紆竹以示其遭遇,米芾畫枯木怪石以解其胸中盤郁,米友仁畫雲山是因為「胸次有丘壑」,謂「借物寫心」,畫蘭是「複寫其真趣」。知其神情寄寓於物,借「假物」發真情,元代文人雅士大都以筆墨攄郁表情,寫愁寄恨。黃公望畫「松樹山腳,藏根蒼秀,以喻君子」。倪瓚畫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明清文人畫論中有「喜氣寫蘭,怒氣寫竹」,「寫梅取骨,寫蘭取姿,寫竹取直以氣盛」,「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之說,達到了「墨點無多淚點多」的心胸寫照。

中國畫這種心師造化,畫心相應的寫意精神,遠非西方表現主義所能及,它不僅使中國民族繪畫趨向世界性,而且仍具有卓越的中國精髓。[1]

二、得意忘形,虛實相生

作畫的程序是要先求形似,但不應以形似為滿足,進一步提高到以形寫神,或遺貌而取神,即是在形似的基礎上,把人物的內在精神、性格特點,加以集中和突出,從而達到神似之目的。宋代蘇東坡曾譏笑過只重形似的作品,他說:「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就是說和兒童認識力一樣。「超以象外,得於環中」(唐司空留《詩品》語)當然這對畫的難度就加大了。古詩「墨嬸留川影,筆在傳石神」,說明用筆墨去傳山水之神。頑石一決通過畫家筆情墨致,就不是一般的石頭,而有了石頭的神韻,使冥頑有靈。《畫史》記述過這樣一個故事,「喚武太子增長寫真,座上賓客,隨意點染即成數人,悶兒童皆能識之」。說明梁武太子善於在形的基礎上,最得人物神態,使人有睹神忘形之感,而不是形的粗疏妄造。魯迅先生曾批評過作畫的草率態度為「兩點是眼,不知是長是短,一畫是馬,不知是駕是燕,競尚高簡,變成空虛」。

中國畫講究虛實相生,尤其重視這個「虛無生有」的作用。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而「有」與「實」正是突出和表現「無」與「空」的道和德,所以「無畫處皆成妙境」,若「虛」與「無」中沒有「氣」不能傳神,那就絕對不可能成為妙境。就像國畫一樣,非常自然地留有空白,以便留給讀者自己還原全景和全貌的想象空間和體悟空間。

虛與實是一對矛盾關係,也是組成畫面整體要素的一個方面。畫面上的虛實分布得當,畫面才耐人尋味,虛實是相對來說的,是建立在對比的基礎之上,沒有虛,實則無法體現;沒有實,虛也無法表現,在畫上表現虛實關係要有通盤考慮,有整體與局部的虛實;有前後的虛實;有主次的虛實;有大面積與小面積的虛實;有物象與物象之間的虛實等,虛與實相輔相成,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矛盾統一體。[2]

三、氣韻生動,以氣取韻

氣韻生動,即是畫家所創造的藝術靈境,不同於一般的寫生畫,應富有生氣,新鮮而活潑,有詩一般的韻味,使觀者神往無窮。如果沒有表現出如此生動,如此韻味豐富的內涵,就不能給予人這些感受,而達不到中國畫富有引人入勝的意境。氣韻生動為謝赫「六法」的第一條,指人物的精神、氣質、神態。有生氣活潑之妙,是屬於傳神的最高要求,即今天所說的精神面貌。

明代畫家董其昌認為:「氣韻生動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但氣韻也不是絕對學不到,辦法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隨手寫生,才可補先天之不足。謝赫「六法」所論是作為表現帝王將相、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氣韻,是為當時的人物畫立論成說的。後來人們對山水畫、花鳥畫,也都以此為第一標準,來衡量畫作。作為人物畫家,對不同人在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氣質、生活動作和習慣,進行了解觀察,就更為重要,這應該說是社會屬性方面。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生理特點,如身材的高矮,臉型的方圓,以及男女老幼等,這是生理屬性方面。觀察研究了人物的這兩個屬性特點,才能描繪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晉代顧愷之稱畫像為傳神,這是十分合理的,「傳」是表達,「神」是神情。傳神是中國現實主義繪畫傳統的一個早期發現,一切圍繞表現人物而採用技法、色彩等,都應服從傳達人物精神面貌,使之在畫面上有最生動之體現。中國畫自古以氣韻生動為第一要求。《歷代名畫記》中有「倪神人物有生動之可狀,須神韻而後全,苦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遭,空善賦彩,調非妙也」的記載。宋代黃庭堅說:「凡書畫當觀韻」。這裡不僅看做是作畫的標準,而且也成為鑑賞評價的標準了。[3]

山水畫欣賞

相關視頻

真正的大師,用紙張抹出一幅山水畫,嘆為觀止的技藝

山水畫:如何給山水畫上色,作品令人嘆服

直播回顧|白崇然--《山水畫創作》(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