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西省作家协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山西省作家协会成立于1949年12月,原来同山西省文联为一个单位。1984年9月,省委决定省作协与省文联分署办公,成为两个平行的正厅级单位。1991年9月,按照中宣部体制改革精神,由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改名为山西省作家协会[1]

发展历史

1949年以来,山西省作家协会已历5届,从王玉堂、马烽、西戎、焦祖尧到现任的张平,一代又一代的着名作家担任主席。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全省的文学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阵容强大、思想活跃的作家[2]队伍,创作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在全国文坛被誉为文学大省。

2019年4月14日上午,山西省作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杜学文同志受省作协六届全委会委托所作的题为《高举旗帜牢记使命努力开创新时代山西文学事业新辉煌》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修改后的《山西省作家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山西省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成员、副主席、主席。会议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

组织机构

我会机关现有6个职能处室:办公室、人事处(含机关党委)、创作联络部、文学理论研究室、影视文学创作部、离退休人员管理处;下设直属事业单位4个:山西文学院、《山西文学》月刊社、《黄河》杂志社、《开心世界》杂志社;直属企业1个:山西作家影视艺术制作有限公司。

协会以个人会员制为主,团体会员制为辅。现有团体会员17个,个人会员1750人(其中为中国作协会员的167人),全委会委员95人,主席团成员29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9人,另有名誉主席2人。

工作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省作协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靠团结增强合力,依靠改革增强活力,依靠有作为增强社会影响力,在组织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和精品力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省作家共出版长篇小说100余部,中短篇小说600多部(篇),散文、杂文集60余本,诗歌集80多部,报告文学20多部,文学评论、专着30余本,影视文学300多集。有不少作家和作品获得了国家、省部级、文艺团体、文艺刊物等多种奖项。代表作家作品有:张平的《国家干部》、成一的《白银谷》、李锐的《银城故事》、韩石山的《徐志摩传》、张石山的《吕梁英雄传》(电视文学剧本)、姚宝瑄的《立秋》(话剧剧本)、哲夫的“大生态系列报告文学”、蒋韵的《隐秘盛开》、柯云路的《婚姻诊所》、麦天枢的《大国崛起》、王祥夫的《上边》、赵瑜的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葛水平的《喊山》、李骏虎的《前面就是麦季》、吕新的《白杨木的春天》等等。可以说,我省的文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把山西建设成文化强省做出了贡献。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壮大队伍。每年都吸收一批有创作成绩和潜力的作家为新会员,其中多数是中青年作家,为创作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保持了全省作家队伍的旺盛活力。截至2007年,共有省作协会员1750名,其中中国作协会员167名。

(二)组织培训骨干。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会、改稿会、研修班,全省的业余文学创作骨干都不止一次参加过这些活动。每次活动都要邀请省内外的着名学者、专家和本会专业作家作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业余作者的欢迎和好评,成为联系会员的一种有效形式。

(三)表彰鼓励创作。一是恢复了中断20年的“赵树理文学奖”。此奖由省委、省政府设立,省作家协会承办,是为了鼓励全省作家创作优秀文学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的奖项,是我省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2005年我们组织评选了“2001——2003年度赵树理文学奖”。2007年“2004---2006年度赵树理文学奖”评奖工作已经展开,预计10月将揭晓结果。二是《山西文学》、《黄河》杂志每年组织评选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新人,努力推出本土作家,促进山西文学创作。三是省作协每年都对各市文联和企业文协予以表彰,调动各市文联和企业文协抓创作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会员联络。我会党组、主席团成员,经常赴各市、县看望会员,并与当地文联负责同志一起召开省作协会员和业余作者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呼声,了解思想和创作情况,加深了与会员的感情。由于我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少生活在基层的业余作者的生存条件比较艰难,因此,我会力所能及地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创作中的困难,受到广泛好评。

(五)培养青年作家。一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青年作家的创作实力,培养一批能在全国文坛产生影响的青年作家,我会于2004年7月举办了首届“山西省青年作家创作会”。来自全省的近百名40岁以下青年作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作协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应邀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着名作家莫言、毕淑敏,着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分别作了专题讲座。这次会议开阔了我省青年作家的思想、文化和文学视野,激发了大家的创作激情,对全省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创造条件让青年作家深入基层挂职,成效显着。2004年底,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会的努力,落实了五位青年作家深入基层挂职之事。这五位青年作家是:山西日报文化部的李骏虎,长治市戏剧艺术院的葛水平,介休市文联的许建斌,吕梁市文联的韩思忠,永济市文联的高菊蕊。他们分别到洪洞县、屯留县、介休市宋古乡、临县碛口镇、永济市蒲洲镇,挂职担任县长助理、乡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等职深入生活。这五位青年作家与当地干部群众广泛接触,充分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获取到了大量创作素材,为他们今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六)开展采风活动。创造条件开展对外交流和组织作家外出采风。近些年,我省有不少作家受国外有关机构邀请访问或讲学,此外,所属文学院先后组织本院及本院特聘作家,出访了俄罗斯、韩国等地,广泛接触了所到国各界,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省作协每年都组织部分作家机关干部赴省内外采风,连续四年组织各市文联负责人和作家赴兄弟省、市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学习取经。这些活动对于丰富作家活积累,有着明显的作用。

(七)努力扶持创作。我会从2000年起,每年都由创作基金中拨出一笔专款,帮助作家解决深入生活、获取素材、搜集资料方面的困难,每位作家给予1000——2000元经费。此项活动实施以来,已有近百位作家获得扶持。虽然所获扶持经费不算多,却让作家们非常感动,认为这是省作协对作家创作的鼓励,会激发他们更加全力投入到创作中,写出优秀作品来。

(八)改革作家制度。我会所属山西文学院为了更好地培养青年作家,进一步促进全省的文学创作,从2005年起开展签约作家活动。此项活动在全省各地作家中反响热烈,踊跃报名。经过文学院和省作协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初步筛选后,由省作协驻会主席团委员和专业作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了无记名投票,确定了十位青年作家为首批签约作家,省作协专门举行了签约仪式,之后,文学院又从经费、辅导等方面对签约作家作了帮助。第二批签约作家活动2007年也已经启动。

(九)办好文学刊物。我会主办的《山西文学》创刊已50年,《黄河》创刊已20多年。两刊坚持正确的办刊原则,发表了许多在文学界和读者中产生较大反响的作品,推出了一批有潜力的青年作者,促进了我省的文学创作。2005年,我会又创办了幽默文学刊物《开心世界》,并按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进行管理探索。2006年,山西文学院又创办了旨在反映山西文学大省面貌的《晋》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十)做好老作家工作。我会有一大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老作家,他们德高望重,有的仍埋头创作。我们每年都要在节庆日组织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家里,并经常走访听取他们对山西文学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优待,创作上支持。

视频

山西省作家协会 相关视频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作家协会2019年学习创作座谈会
作家协会-张炜

参考文献

  1. 成立协会所需条件,搜狐,2018-01-23
  2. 成为作家的四大要点和全技巧。,搜狐,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