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岩鱼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岩鱼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地名,坐落于贞丰县城东五公里的群山之中,辖纳磨、纳蝉、纳核等村,名俗文化及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另一种是鱼名,亦称石鱼。

简介

岩鱼,坐落于贞丰县城东五公里的群山之中,辖纳磨、纳蝉、纳核等村。岩鱼原为一个乡,后并入珉谷镇。

岩鱼是一个布依族聚居地区,布依族占了总人口的90%。这里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优美,除此之外,岩鱼无论民居,还是服饰、习俗等方面,都保持了布依族传统特色,以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民族传统艺术而著称,凡到过岩鱼的人,似乎进入了一个歌舞的海洋,陶醉在民族艺术的旋律之中。

评价

岩鱼的民族歌舞源远流长,世代传承至今经久不衰。以当地传统舞蹈为基础,加工提高后的《铜鼓舞》、《刷把舞》、《纺织舞》、《捕鱼舞》等,曾多次参加省、州、县各级文艺汇(调)演,并多次获奖,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赢得了观众的称赞。上世纪50年代,岩鱼布依文艺队曾代表贵州省赴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他们的节目《布依姑娘学耙田》,引起首都各界的关注。另外,岩鱼参与排练的布依戏《金竹情》、岩鱼的《糠包舞》赴省内外表演时,都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岩鱼布依情歌、古歌、山歌、盘歌,内容十分丰富,这些布依族歌谣,都是老辈人世代"口传身授",或由民间艺人师承流传至今。他们在演唱时,都是根据曲调,即兴发挥,见物生词,触景生情,声情并茂,很容易调起观众的情绪。

除此之外,岩鱼的布依"小吹小打"(即"小打音乐")更是令人叫绝。几个民间艺人或拿长号,或拿唢呐……凑在一起,便开始演奏了。只要有一个人起头,其他的人便能默契地跟上。据一些民间艺人介绍,"小打音乐"旋律都差不多,但有上千种调子,在其中变化无穷,有表达欢乐的,也有表达忧愁的,有节目的热闹,也有丰收的喜悦,三天三夜都"吹"不完。他们在演奏时不用曲谱,他们的绝大多数人也不懂曲谱,全凭对曲调的记忆和默契的配合。"小打音乐"曲调婉转,旋律优美,犹如一曲天籁之音,是历代布依族艺人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岩鱼的布依族群众有歌舞的天份。在当地,每逢赶集、过节,便是青年男女们表现歌舞能力的时候,他们通过歌舞传达爱的信息。在顶效"查白歌节"、在贞丰"六月六"歌节、在州、县的一些文艺汇演的舞台上,也经常看到岩鱼的布依族民间艺人、青年男女的身影,他们用纯朴的歌喉、优美的舞姿、婉转的音乐让州内外观众认识了岩鱼、了解岩鱼。[1]

参考文献

  1. 岩鱼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