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川主寺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川主寺镇隶属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位于城东北17公里处,是四川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地,是川西北众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四条旅游干线的十字交汇点,被誉为"高原明珠,度假天堂"。川主寺镇2009年顶峰国际城镇规划项目,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灾后重建村镇规划设计奖。

川主寺镇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境内生态资源丰富。域内良好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使这里成为冬虫夏草、雪莲、川贝母等名贵中药的盛产地,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场所,镇内拥有珍稀动物牛羚等20余种。川主寺镇金、锡、锰、大理石、花岗石等矿产资源丰富,尤其以漳金的成色和纯度远近闻名。

川主寺镇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在川西北发达的旅游业带动下,川主寺镇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旅游业兴旺,已形成吃、住、游为一体的新高原旅游集镇,岷江源数条支流、溪流在这里汇集,奔腾向南;平坦的地势、开阔的地域,散落于河畔两旁的藏羌小寨,川流不息的旅行车呼啸而过,这一切,诉说着川主寺镇的巨变。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阿坝州调整马尔康市等10个县(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2号):撤销山巴乡、水晶乡,将原山巴乡和原水晶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川主寺镇管辖,川主寺镇人民政府驻奇峡路36号。[1]

衔接

区位优势突出:居"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的中心位置,以东39公里是黄龙风景名胜区,并延至雪宝鼎、丹云峡风景区;以北87公里是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以西40公里是大草原,并延至黄河九曲第一湾;以南17公里处是松潘古城,并延至牟尼沟风景区;以北15公里是红石公园。

陆空交通枢纽:陆路:"九环公路"西线、"213国道"、"松平公路"在这里形成"十"字交叉路口,南来北往的游人从这里往返于"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各景点、景区。从这里向南300余公里可直达省会成都,向北经九寨,可直达广元、西安;向西经大草原可达甘肃兰州;向东经黄龙、丹云峡,可直达绵阳。

旅游资源

早在1994年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百镇建设试点之一的川主寺镇,历史悠久,曾是整个川西北地区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黄龙、九寨沟旅游的快速发展,集镇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宾馆饭店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尤其是随着长征纪念总碑的落成,九寨黄龙机场的通航,如今的川主寺镇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地方民族特色浓郁又具现代气息的高原旅游集镇,2003年被评为"中国国情明星镇"。

立足突出的区位优势,去年以来,松潘县委、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意欲高标准地将川主寺镇打造成中国高原第一现代化旅游航空港。即:环境优美、地方民族特色浓郁、现代化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备、现代化管理、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旅游航空港。

为此,短短时间内,一大批与现代旅游相适应的高档宾馆饭店拔地而起,西部藏羌文化城、岷源山庄、川龙山庄等等,由山西太原集团投资的五星级宾馆"岷江源酒店",在川主寺镇落成;

由广东聚龙集团投资3亿元建造的酒店和高尔夫球场正积极施工……短短时间里,投入巨资的民族特色化整体风貌改造工程、市政管网入地工程、街道改造及排水工程、天然气工程、永久性防洪堤工程等十一项工程全部竣工。川主寺镇旧貌换新颜,旅游集镇的功能更加完善。[2]

基本情况

川主寺镇位于松潘县城北部,距县城17公里,距省府成都351公里,是藏、羌、回、汉多民族聚居地。全镇总人口6315人,农业人口5209人,城镇人口1246人,地处东经103°31′,北纬32°48′,属于高原温带气候,常年平均降雨量为693.2毫米,常年平均气温4.8℃,无绝对无霜期,境内平均海拔2980米,

年日照量2000小时,气候干燥,主导风向为西北向。岷江在镇区的常年最大流量为20.3m3/秒,最小流量3.2 m3/秒,平均流量为5.5 m3/秒,集镇最高段洪水为2972.37米。地震基本裂度为9度。全镇林业面积10.4万亩、草场面积30.2万亩、退牧还草面积6427亩、耕地7283亩,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主要种植青稞、胡豆等农作物,有大牲畜12356头(只、匹)。201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4175元。

地理位置

川主寺镇地处岷江源头松潘北段,地处东经103°31′,北纬32°48′,是藏、羌、回、汉多民族聚居地,平均海拔2980米,东临本县黄龙乡,南达本县十里乡,西临红原色地乡,北与若尔盖县包座乡接壤,幅员面积1143.15平方公里。距县城17公里,距省府成都351公里,海拔3400米的国内第三海拔高原机场--九黄机场即位于镇北约12公里处。镇政府位于川主寺镇巴郎村。

全镇现有耕地8543.9亩;退耕还林地6427.1亩;草场76万亩, 其中退牧还草21.1万亩。川主寺镇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和大草原、大唐松州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富有浓郁藏式风味的餐饮、建筑、工艺品、寺庙,独具文化品味的餐厅,狂欢的篝火晚会,多情的歌舞,以浓郁的川西北高原藏族风情,深深吸引着四方游客。

地貌

全境平均海拔2980米,境内地质地貌复杂,地处岷山山脉中段,青藏高原东南缘,为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貌以中山为主。岭平坡缓,谷地较宽,沿岷江两岸分布有二三级阶地和冲积、洪积扇,适宜居住生活,人口较为集中。未开发山区地表海拔多在2900米至3500米之间,最高峰为红星岩,海拔5010米,最低处是在元坝子,海拔2943米。

气候特征

川主寺镇气候主要特征是:冬长无夏、昼夜温差大,垂直差异明显,干雨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8度。境内气候冷而干燥,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隆水稀少,空气干燥,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集中,属寒温季风气候区。川主寺镇境内累年平均降雨量为693.2毫米。降水量年较差大。雨季降水量占整年72%以上。

资源

川主寺镇经过几代人努力,已建设拥有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是去九寨沟景区和黄龙景区必经之地。川主寺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不高的海拔高度成为去黄龙景区预防高原反应的最佳住宿地。镇上藏族风格酒店客栈截止2017年已有258家,成为超过九寨沟口(217家)的重要旅游集镇。


川主寺镇植被覆盖率高。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主要是温带、寒温带植物。植被分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种。镇境内植物资源丰富,名贵中药有冬虫夏草、雪莲、川贝母等。

区域良好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成了野生动物栖息的天然场所,南内野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有动物11科、3属、255种,其中有珍稀动物牛羚、元貌等20余种。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锡、锰、大理石、花岗石等矿产资源,特别是漳金以成色和纯度闻名于世。[3]

发展历史

自1992年建镇以来,川主寺镇依托世界自然遗产黄龙、九寨和大草原,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农、林、牧、商贸、餐饮、娱乐业的同步发展,摆脱了传统农业单一的结构模式,进入了全镇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自建镇以来先后被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评为"中国国情国际推介品牌、中国国情明星乡镇",获得四川省地区"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先进集体及"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同时被省委、政府列入了全省首批100个小城镇重点建设试点镇和"首批省级重点镇名单",

2010年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到川主寺镇调研城镇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并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及肯定,强调要在全省大力推广川主寺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搞好全省小城镇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为川主寺镇打造"藏区高原明珠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