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丹半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丹半岛(菲律宾)原图链接来自 趣历史 的图片

巴丹半岛菲律宾吕宋岛西南部,介于马尼拉湾和苏比克湾之间。长48公里,宽24公里。面积1,373平方公里。人口32.3万(1980)。多邦板牙人。陡峭的山峰纵贯南北,北为纳蒂布山,高1,287米;南为巴丹山,高1,432米,大部分为丛林。平均气温25-28℃,年降雨量1,500-3,000毫米。东部沿海平原为农业区,产稻、玉米、甘蔗、木材和鱼类。南部有造船厂,北部辟为国家公园,有温泉[1]

简介

菲律宾吕宋岛中部的半岛,长50公里(30哩),宽25公里(15哩),面积1,370平方公里(530平方哩),将马尼拉湾与南海隔开。科雷希多岛(Corregidor Island)在其南端的海湾入口处。大部为丛林地带,从北到南是陡峭的丛山峻岭,最高峰为北面的海拔1,287公尺(4,224呎)的纳蒂布山(Mt. Natib)和南面的海拔1,433公尺(4,701呎)的巴丹山。半岛上重要城市是巴朗牙(Balanga),北部的苏比克湾(Subic Bay)是美国海军和菲律宾海军基地。马里韦莱斯(Mariveles)港内有造船厂,因太接近首都马尼拉,故巴丹半岛的五个港口皆不对外开放。东海岸平原为主要农业区。莫龙(Morong)和巴加克(Bagac)位于西海岸。在北面的埃尔莫萨(Hermosa)有占地1,334公顷(3,296亩)的罗斯福国家公园,内有温泉和禁猎区。俯瞰马尼拉湾的巴丹国家公园,占地31,402公顷(77,593亩)。人口426,000人(1990)。

巴丹死亡行军

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争罪行与虐待俘虏事件,在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后,日本陆军也开始进军菲律宾,并与美国及菲律宾的联合守军交战,其中位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守军与日军激战达4个月,最后因缺乏支援与接济,于1942年4月9日向日军投降,而因此开始了“巴丹死亡行军”[2]

美菲联军投降后,投降人数约有78,000人,包括67名女护士,这78,000人成为日军的战俘后,开始遭日军强索财物,并开始押解到约100公里外的战俘营,路程以徒步行军为主,但整个行军过程除了初期给予少许的食物外(根据幸存者表示,仅给一次高尔夫球大小的米饭),一路上不再提供给战俘食物(美军投降时已用尽食物,而日军因未料到美军过早投降也没有事先准备供给战俘的食物),经常有找寻饮水与食物者被日军以刺刀捅或开枪处决,同时也驱赶、阻止当地的菲律宾人给予战俘食物与水,一路上因怕战俘逃跑而只准他们从路边水洼中饮即便有若干侥幸者躲过日军眼线而偷喝到几口河水,也因河水已严重遭受污染(河中漂浮着尸体以及绿色泡沫),且气温达摄氏38度,最后引发严重的腹泻、呕吐而死。后来日军也追加设置了几个食物供应点。如此,经过不吃不喝的赶路强行军,最后虽抵达目标营地,但沿路上因饥渴而死(最初即是因饥饿,粮食不继才选择投降)及遭日军刺死、枪杀者达15,000人之多。

附带一提的是,并非抵达战俘营后就摆脱了死亡威胁,由于日军也在营地内虐待战俘,包括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劳务、刻意让其挨饿等,如此在抵达营地的两个月内又死去了约26,000人。

视频

巴丹半岛 相关视频

巴丹半岛:七万八千美菲联军苦战之地

参考文献

  1. 巴丹半岛(菲律宾),个人图书馆,2018-09-15
  2. 巴丹死亡行军:二战中影响非常大的一次惨案,趣历史,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