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巴思钵氏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思钵氏龙属
图片来自dinosaurpictures

巴思钵氏龙属属名Barsboldia)是一大型的鸭嘴龙科恐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南戈壁省耐梅盖特地层,地质年代属于上白垩纪麦斯特里希特阶早期。它的化石是部份脊柱、部份骨盆及一些肋骨。巴思钵氏龙可能是北美洲亚冠龙的近亲。

模式种B. sicinskii,是由Teresa Maryańska及哈兹卡·奥斯穆斯卡在1981年所叙述、命名。属名是以著名的蒙古古生物学家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为名。

描述

巴思钵氏龙的正模标本(编号ZPAL MgD-1/110)是一个部份骨骼,这副骨骼包括9节背椎、9节荐椎、15节尾椎、左肠骨、部份左右耻骨、几条肋骨、及一些后肢碎片,当中大部份的脊椎都是呈关节仍连接的状态。

巴思钵氏龙的最大特征是在神经棘。这些神经棘很高,尤其是在臀部的,并且是当时已知鸭嘴龙类的第二高,仅比亚冠龙的神经棘短(但这不包含同年被命名的宽尾赖氏龙),而且前几节尾椎的神经棘末端是呈棍棒状的,可能是老年的迹象。

古生物学

如同其他鸭嘴龙科,巴思钵氏龙可能是双足或四足的草食性恐龙,具有复杂结构的头颅骨,并使用不断更换的牙齿来吃食植物。如果巴思钵氏龙是属于赖氏龙亚科,它的头顶可能有著空心的头冠。

种系发生学

虽然没有发现头颅骨,巴思钵氏龙被分类在赖氏龙亚科中,是第一个发现于耐梅盖特地层的赖氏龙亚科恐龙。它的荐骨与赖氏龙亚科相似,底部有个棱脊[1],且这些骨头与亚冠龙的相似[2]。由于只发现部份的骨骼,巴思钵氏龙被认为是疑名,或可能是赖氏龙亚科内的分类不明属。根据2011年的重新研究,巴思钵氏龙被改归类于栉龙亚科

参考文献

  1. Norman, David B.; and Sues, Hans-Dieter. Ornithopods from Kazakhstan, Mongolia and Siberia. (编) Benton, Michael J.; Shishkin, Mikhail A.; Unwin, David M.; and Kurochkin, Evgenii N. The Age of Dinosaurs in Russia and Mongol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62–479. ISBN 0-521-55476-X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2. Glut, Donald F. Barsboldia. Dinosaurs: The Encyclopedia.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 1997: 202. ISBN 0-89950-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