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希腊罗马密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希腊罗马密教

图片来自larshaukeland

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秘密宗教/神秘宗教(Mystery religions)神圣的秘仪/神圣的奥秘(sacred mysteries)或单纯直接的名之为秘仪、奥秘、秘密(mysteries),为希腊罗马世界的宗教教派,该教派的入教程序被保留在非常神圣隐密的启蒙仪式或秘仪(initiates or mystai)之中[1]

介绍

这种秘密教派的主要特色是有关于启蒙以及仪式习俗的细节都被严格的保密著,他们可能不会向教外人士透露相关教仪。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最具著的秘密宗教为厄琉息斯秘仪,这支教派历史相当的古老并且早于黑暗时代。秘密宗教教派是在古典时代晚期兴盛起来;众所周知的背教者尤利安在西元4世纪中期加入三种不同秘密宗教教派——最著名的就是密特拉教徒。由于这种教派的秘密性质,加上在古典时代晚期的秘密宗教从西元4世纪开始受到了之缘故,这些秘密宗教活动、习俗是来源于他人描述、肖像(画像或者雕像)以及跨文化研究。“因为这项保密因素,我们对于各种秘密宗教信仰的信念、信条以及习俗都是不了解的。我们知道他们彼此有著相似之处(Because of this element of secrecy, we are ill-informed as to the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the various mystery faiths. We know that they had a general likeness to one another)”。

殉教者游斯丁在西元2世纪时明确指出并将他们认定为真正信仰的“恶魔冒充(demonic imitations)”,并指出“恶魔们,在模仿著摩西所说的话,断言普洛塞庇娜朱庇特的女儿,并鼓动人们以戈莱的名义树立她的偶像(the devils, in imitation of what was said by Moses, asserted that Proserpina/Proserpine was the daughter of Jupiter, and instigated the people to set up an image of her under the name of Kore)”。

贯穿整个西元1世纪到西元4世纪的这段历史,基督教处在与秘密宗教教派以及其信徒之间的直接竞争状态下,就此而言“秘密宗教教派也是非犹太人视野接受基督教信息的一个内在因素(mystery schools too were an intrinsic element of the non-Jewish horizon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Christian message)”。他们也是“被基督教在其初始阶段的文化融合过程所接受包含(embraced by the process of the incultur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its initial phase)”,并且他们做了“他们自己对这个过程的贡献(their own contribution to this process)”。在克劳克(Klauck)和麦克尼尔(McNeil)的看法上,“基督教圣事的教义,以我们所知的形式,没有这种互相影响就不会出现;而且基督论也明白如何‘接受’神话般的遗产,净化它并提升它(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the sacraments, in the form in which we know it, would not have arisen without this interaction; and Christology too understood how to 'take up' the mythical inheritance, purifying it and elevating it)”。

定义

英文的“Mystery”一词乃派生于拉丁文的 mysterium,是来自希腊文的mysterion(复数形态通常作为mysteria μυστήρια),在这种语境下其意思英译即为“secret rite or doctrine”;中译为“秘密仪式或教义”。一个人他遵循这样一个“Mystery(秘密仪式)”即为一位mystes(=on initiated,受传者;音译为密斯提斯,“一位通过仪式被接纳入教的人(one who has been initiated)”,来自myein英译为“to close, shut”;中译为“封闭,关闭”,提到保密(关闭著“眼睛和嘴巴〔the eyes and mouth〕”)或者只允许入教者/同修观察和参加的仪式。因此秘密宗教其教派于他们之中的所有宗教活动对教外人士是不公开的,并且有关于秘密宗教的内部运作,教派从普罗大众那方面的态度则是维持绝对保密的方式。

特征

秘密宗教形成了希腊化时代的宗教三种类型之一,其他信仰则是君主崇拜,要不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特有的民族宗教,以及诸如新柏拉图主义等希腊化时代的哲学。这也反映在瓦罗神学”的三方分裂中,即在公民神学(关于国家宗教及其对社会的稳定作用)、自然神学(关于神圣本质的哲学思辨),以及神话神学(关于神话与仪式)之中。

秘密宗教也因此对于公民宗教而言是补充的作用而非与之竞争。在该时代一个人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国家宗教的仪式,成为一个或多个秘密宗教的入教者/启蒙者(initiate),并同时坚持某个哲学学派的思想。与民间公民宗教的公共仪式相对比之下,公民宗教是期待著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在希腊罗马多神教中,秘密宗教是可以自行要不要成为入教者。公共宗教(public religion)的许多方面,如祭祀、圣餐仪式/圣餐礼(ritual meals),以及净化仪式/净化礼(ritual purification),都会在这秘密宗教中重复地出现,但是附加的条件是他们举行的地点相当隐密并且仅限于一群保密、非公开的入教者在早期基督徒遭受到迫害下这是很重要的背景。

究其缘由乃是罗马皇帝制度肇建之后,盖因当时君主崇拜信念之下,罗马皇帝要求人民对其进行膜拜,但皈依基督教后的教徒只能侍奉唯一上帝,并且基督徒对于当时的罗马祭典活动是不参与,而受到了当时罗马人的侧目,甚至认为会对罗马社会秩序与政治地位造成颠覆,所以早期基督教徒遭受罗马当局迫害并非基于其信条或习俗,当时罗马政府虽允许各种宗教传布,但要求供奉皇帝像以作为宗教上的核心,然而在基督徒的信念上是排除了君主崇拜的参与。[2]不过历史事实却证明了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伦理道德具有莫大的贡献,并且是提升西方文或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之相对比下,帝国的霸权与强势的君主都会消失在时间洪流中,而具备慈爱、救赎精神的真正信仰却可以亘古常存。

秘密宗教教派为古代宗教仪式保存提供了一个合宜的小环境,并且有理由认为他们非常保守。像是厄琉息斯秘仪延续了一千多年,但更有可能是接近两千年,在此期间,公共宗教仪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青铜器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的宗教、到希腊化文明时代的英雄崇拜,以及再到罗马时代的罗马君主崇拜,而我们所知道的神秘仪式的性能仍未改变。欧内斯特·威廉·巴恩斯(Ernest William Barnes)写道,“他们带有的,在通常情况下,从一个未开化的下层社会走出来。他们特别的执著。位于雅典附近的厄琉息斯秘密宗教持续了一千年;并且有理由相信他们在这么长的时期内变化不大(They had, more often than not, come up from a barbarous underworld. They were singularly persistent. The mysteries at Eleusis near Athens lasted for a thousand years; and there i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y changed little during that long period)”。

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对于希腊久远的秘密宗教所瞥见的了什么已经被理解为反映了印欧民族共同宗教的某些古老面貌,与印度-伊朗宗教相似。古代希腊罗马的秘密宗教教派包括了厄琉息斯秘仪、狄俄倪索斯秘仪,以及俄耳甫斯秘仪。罗马人名义上从其他文化中所接纳、相信许多神灵中的几尊神祇也在秘密宗教中被供奉膜拜著,譬如,埃及的神明伊西斯女神、源自波斯密特拉密教密特拉斯、色雷斯/弗里吉亚(Thracian/Phrygian)的萨巴兹乌斯,以及弗里吉亚的库柏勒

后来的影响

古代秘密宗教教派乃为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和法国古典学者的魅力主题。这些文献在十九世纪后期对欧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从这些文献中借用的隐喻来重新构建他的理论和以他们为基础的充满个人魅力之运动(the charismatic movement)。[3][4]

参考文献

  1. Crystal, David, ed. (1995), "Mystery Religions" Template:Wayback,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P.
  2. 圣严法师著,《基督教之研究·第八章》
  3. Richard NollNoll, Richard.Mysteria: Jung and the Ancient Mysteries (unpublished page proofs, 1994)
  4. Noll, Richard. "Jung the Leontocephalus" Template:Wayback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