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幼学丛林·卷三·贫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幼学丛林·卷三·贫富出自《幼学琼林》,此书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1]

原文及译文

【原文】

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贯朽粟陈,称羡多财之谓;紫标黄榜,封记府库之名。

【译文】

人寿命的长短自有定数,人的富贵决定权取决于天意。只有君子才能安贫乐道,乐观的人才能了解命运顺其自然。汉武帝初年,京师里的钱贯都朽了,仓内的谷粟,陈年推积都红腐不能食了,贯朽、粟陈是称道别人财多的说法。挂一紫标,贴一黄榜是梁武帝封闭钱库、标明钱数的标记。

【原文】

贪爱财货,谓之钱愚;喜置田产,谓之地癖。守钱虏讥不能散;落魄子叹其无依。

【译文】

贪爱钱财叫做钱痴;喜欢置买田宅称为地癖。守钱虏是讥讽财富多而又吝啬的人。落魄子是指贫困失业无所依靠的人。

【原文】

贫无立锥,富连阡陌。室如悬磬,言其空匮;家无儋石,言其赤贫。

【译文】

贫穷的人连块锥尖大小的土地都没有,富人的田地则南北相连非常广阔。室如悬磬是说家中空无一物,生活极为窘迫;家无儋石是说家中连一升一斗的米都没有,指人穷困到了极点。

【原文】

绝粮曰在陈,多财曰钱癖。富足曰殷实,偃蹇曰数奇。济急如决水以活鲋鱼,乞粮则登山而呼庚癸。

【译文】

无米断炊断绝了粮米叫做在陈;喜欢积聚钱财称做钱癖。家境富裕钱粮充足称为殷实,命运不佳遇事不顺称做数奇。援助危难中的人称为苏涸鲋,向人借贷钱粮,隐称登山高呼庚癸之神。

【原文】

家徒壁立,司马之贫;扊扅为炊,百里之厄。鹄面菜色,穷民无告之形,易子析骸,军士乏粮之惨。

【译文】

家中只剩下四面墙壁别无他物,司马相如是如此的贫穷。做饭时没有柴草,连门闩也拆了当柴烧,百里溪的生活曾经极为困苦。如黄鹄的面容,青黄的面色,是形容穷人饥饿的模样,交换儿子来当做食物吃,用死人的骨头当柴火烧,这是军中缺粮时的惨状。

【原文】

饿死留君臣之义,千古夷齐;赀财敌王公之富,一时陶倚。杀妓侑洒,豪横非常;食费万钱,奢华太过。

【译文】

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以留君臣大义,千古以来只有伯夷和叔齐二人。陶朱、倚顿善于经营,资产比得上王公贵族之富有。石崇以美女陪酒,客人不饮便将歌妓杀死,这是富豪横蛮的作法。一顿饭吃下来花费万金,实在是过分奢华。

【原文】

二月买丝,五月粜谷,洵为剜肉医疮;三年余一,九年馀三,庶遇凶荒有备。贫士肠习黎苋,富人口厌珍馐。

【译文】

二月蚕尚未吐丝就已预先出售,五月稻谷尚未成熟便已出买,真是碗心头肉医眼前疮;耕种三年的田地,就可以积蓄一年的粮食,耕种九年就可储备三年的粮食,即使遇到灭荒,也可以有备无患。贫寒之人的肠胃习惯了野菜粗食,富贵人家吃腻了肥肉好米。

【原文】

蜡代薪,饴沃釜,何其侈也;甑生尘,釜生鱼,不亦廉乎。捉襟肘见,纳履踵决,贫者士之常;数米而饮,称薪而爨,吝则实可鄙。

【译文】

石崇以蜂蜡当柴火烧,王恺用饴糖洗锅子,这是多么的奢侈啊!范冉穷困断炊,锅子可以用来养鱼,这样岂不是很清廉吗?曾子安贫乐道,虽然衣服破损了,提整衣襟就会露出手肘,鞋子被损了,就会露出后脚跟;这是穷苦的士子常有的事。韦荘生性吝啬,做饭要数了米粒才下锅,柴薪要称了份量,才拿去烧煮,过分的吝啬是会惹人鄙薄的。

【原文】

总之,饱德之士,不愿膏粱;闻誉既施,奚须文绣。

【译文】

总而言之富于仁义德行的人,不羡慕美味佳肴;名望声誉卓著的人,怎么会去谋求绣花的衣服呢? [2]

内容简介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幼学琼林》是用什么文字写成的? [3]

作者简介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人(今江西新建)。《幼学琼林》为程登吉编撰的一种儿童蒙学读本,后人有增补,历代均有翻印。[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