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广东省作家协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广东省作家协会可追溯至953年5月28日,其前身为广州作家协会,99年9月改为现名,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接受中国作家协会指导的全省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行政独立单位)。协会成立以来,作家们深受时代大潮的感召和浸染,创作了一大批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改革开放,高歌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由此形成了广东主流创作的特点,受到全国文坛的注目。

协会简介

成立时有会员34人(含广东、广州部队、广西香港、澳门会员);955年有会员94人(其中全国会员22人);959年有会员2人; 976年2月文革后恢复活动改称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979年有会员28人;985年有会员603人(其中全国会员34人);990年有会员873人(其中全国会员7人);99年9月改称广东省作家协会[1];993年有会员5人(其中全国会员200余人)。据2005年统计,有会员2230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357人;领导班子0人(其中党组成员8人;主席人;助理巡视员人),主席团25人(其中主席人;专职副主席2人;副主席人;主席团成员人);文学院受聘作家38人,省重点文学创作扶持资金签约作家8人。

机构设置

广东省作家协会内设5个部(室):办公室,组织联络部,文学部(对外用文学院名义),创作研究部,人事部(与机关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

另有3个专业委员会:小说创作委员会,诗歌创作委员会,散文创作委员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杂文创作委员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影视文学委员会,编辑委员会,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事业发展委员会,校园文学创作委员会。

主管3个社会组织[2]:秦牧创作研究会、广东散文诗学会、中华诗词学会。

主要成就

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坛在更新观念、改革体制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继承岭南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文学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学氛围,出精品,出人才等事业上,广东省作家协会继往开来,不断进取,有多项重大举措在全国属创举。980年,广东省作协率先创建文学院,扩大专业作家体制,后各省纷纷效法。993年创办青年文学院,面向全国招聘青年作家,引起极大反响。2000年,省作协文学院大胆改革,在全国率先打破专业作家终身制,面向全省招聘作家,实行选题和合同管理。对文学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定工作也率先实行重大改革,将评定对象由专业作家扩大到全省会员作家(公务员除外)。这两项改革都在全国文坛产生巨大反响。

基于广东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基于广东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国际笔会”在广州设立了“国际笔会广州中心”,成为全国三大国际笔会中心之一;广东省作协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曾多次组织对外文学交流活动,定期组织粤港澳三地文学交流,在构建粤港澳文学三地框架,构建对外文化交流和世界华文写作中心的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港澳台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华文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我国文学对外交流的中心之一。995年,经各省作协无记名投票,中宣部、中国作协批准,在我省设立了“全国文学创作广东中心”,成为全国第一批六大文学创作中心之一。

作品荣誉

新时期以来,广东作家佳作纷呈,陈国凯的《我应该怎么办》、吕雷的《海风轻轻吹》、《火红的云霞》等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秦牧的《秦牧散文选》、黄秋耘的《往事并不如烟》、杨羽仪的《水乡茶居》等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散文奖;李士非的《热血男儿》、郭光豹和向明的《爱情的凯歌》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吴有恒的《当代杂文小粹·吴有恒之卷》、章明的《当代杂文小粹·章明之卷》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杂文奖。

有多部作品先后获得全国最高文学奖项:刘斯奋的长篇小说《白门柳》(一、二部)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林祖基的杂文集《微言集》获第一届全国鲁迅文学奖;杨黎光的报告文学《没有家园的灵魂》获“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灵魂何归》获第一届全国鲁迅文学奖、《生死一线》获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瘟疫,人类的影子》获第三届全国鲁迅文学奖;程文超的文学理论专着《903:前夜的涌动》获第二届全国鲁迅文学奖;魏微获第三届全国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鄢烈山获第三届全国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妞妞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此外还有郁秀的长篇小说《花季·雨季》,林雨纯、郭洪义的长篇报告文学《天地男儿》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吕雷、赵洪的长篇小说《大江沉重》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彭名燕的《世纪贵族》获新闻出版署“八五”期间优秀长篇小说奖;吕雷、李兰妮等获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谢有顺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廖琪的《庄世平传》、贺朗的《蔡廷楷传》获首届中国传记文学奖,陈小奇的《跨越巅峰》、《又见彩虹》分别被选为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会歌等。

年间,广东作协会员共出版长篇小说67部、中短篇小说集58部、诗集277部、散文集308部、评论集22部、传记和报告文学62部(合计94部),以及儿童文学、杂文、译着及其它作品一批,并创作出一批影视剧,影视界也纷纷把广东作家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搬上了荧屏,较好地发挥了文学“联系社会面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广东作家生活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热土,深受时代大潮的感召和浸染,创作了一大批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改革开放,高歌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由此形成了广东主流创作的特点,并因此受到全国文坛的注目。为此,中国作协、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作协于2002年底,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发展先进文化与广东小说创作理论研讨会”,与会的全国着名评论家对我省九部反映改革题材的长篇小说给予高度评价。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在讲话中指出:广东作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第一线,使广东文学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成为中国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视频

广东省作家协会 相关视频

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进校园活动徐闻实中站1
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进校园活动徐闻实中站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