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庙塘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庙塘镇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位于贵州正安县西部,距离正安县城约50公里。全镇辖7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111个村民组,居民达5589户,人口2.3万多,总面积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至110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303省道横穿庙塘镇。庙塘人少地多,资源丰富,发展极不平衡。

基础设施

庙塘镇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组织全镇领导干部及群众修通了村、组公路122条,全长30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组公路达90%以上,为庙塘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庙塘镇培植林地13万亩,培植草地6万亩、方竹笋林地6万多亩,有规模较大的木耳茶场占地1500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集镇及教良、茶台村网络升级改造,实现了村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庙塘镇党政领导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契机,以抓烤烟、畜牧业、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支柱财源,巩固粮食为主的基础地位,大力培育野木瓜、方竹笋、茶叶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后劲财源。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庙塘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文化教育

近年来庙塘镇以集镇为中心、板房、新村建设为重点,经过全镇干部职工和2万多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改变了庙塘过去落后的面貌成为正安西部小城镇建设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城镇总规模由0.5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新建了中、小学教学大楼和政府综合大楼,新修了新世纪大道,全长1300米、庙塘大桥70米、连心大桥25米,使集镇城市化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迎来了有史以来县委全会在乡镇的召开。1998年,被评为市级“卫生乡镇”,2000、2001年荣获市小城镇建设二等奖。在1998年和2001年的综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二等奖,2002——2003年获小城镇建设工作一等奖。

庙塘镇现有中学一所,镇完小一所,管理区完小三所,村级学校九所,全镇现有教师155人,其中中学教师55人,学历合格40人,合格率为72.73%,小学教师100人,学历合格75人,合格率为75%。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质队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必须加快学校建设。现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教师人手仍是缺乏,且师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更好更多地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学校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建设也要加强,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系数稳中有升。

严格控制辍学率的抬头滋长,努力保证入学率的提高,帮助学生家长提高认识层次,说服家长不要盲目追逐打工潮。

中、小学的实验器材、设施、药品有待补充和完备。

经济发展

庙塘镇平均海拔1000至1100米左右,属典型的高山或半高山地区。庙塘镇提出了“远抓开发、近抓烤烟、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规划,把发展野木爪产业作为抓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带薪带职发展野木爪产业,并制定以点连线,以线铺面的发展野木瓜产业的格局,全面推进野木爪产业的发展。

从1998年到2004年,全镇先后建立了三个野木爪生产基地(另外还有两个在建设中),面积达350亩左右,创年收入达10万元之多,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与此同时,传统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2003年一年,农业生产总值达5400多万元,其中烤烟产值达850万元。

庙塘镇广大人民群众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维持生计,烤烟业发达,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到60%左右,但是,这也造成经济结构的单一化,而且缺乏活力,同时,又由于分散式烤烟作坊,再加上烤烟生产受政策因素和市场供需环境的制约较大,单纯地依靠烤烟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

2008年,庙塘镇坚持把抓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财源建设工作中,突出强化支柱产业意识,坚定做大做强烤烟生产的信念,坚持以提质增效、富民兴镇为目标,狠抓烤烟产业发展。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收到了显著效果。该镇已收购烟叶2.9万担,烤烟产值2000多万元,烟叶特产税近400万元,烟农户均收入5600元,收入达10000元以上的农户有100多户。庙塘镇的烤烟生产真正成为该镇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代号角的吹起,庙塘镇党委政府深感历史赋予的使命任重而道远,提出了“远抓开发、近抓烤烟、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规划,把发展野木瓜产业作为抓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带薪带职发展野木瓜产业,并制定以点连线,以线铺面的发展野木瓜产业的格局,全面推进野木瓜产业的发展。从1998年到2004年,全镇先后建立了三个野木瓜生产基地(另外还有两个在建设中),面积达350亩左右,创年收入达10万元之多,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与此同时,传统农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2003年一年,农业生产总值达5400多万元,其中烤烟产值达850万元。

庙塘镇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目标定位于“山、水、园、林”式小城镇的基础上,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构建特色集镇,累计投入各种资金达1600万元,街道总长度由0.5公里的烂泥路变成了近3公里的水泥硬化路面,小城镇总规模由0.5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比例从10%上升到20%;新增街道绿化树林带2.2公里,修筑护岸堤700余米,绿地面积5700平方米,河道筑坝(三级)保有水面6000平方米,新修大青石拱桥三座;政府综合大楼,七楼一底,楼高28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总投资80多万元,是该镇小城镇建设中的标志性建筑;新建老年茶社、清心池(含游泳池)等精神文明活动阵地,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新建中学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400人,教学班24个;幼儿园占地500平方米,可容纳300多个学生,逐渐形成规模办学,提高了办学效益,为“双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乘着西部大开发的这股强劲东风迈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1]

基础建设

村级公路路面有待进一步硬化;人、畜饮水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农田水利建设的分布需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以节省有限的资源。

畜牧养殖

家畜的品种选配需要改进,优化;喂养方法和具体操作上应科学、卫生,保证肉类的质量,打开销路;需要建立、健全病害疫情预防和治理,最大限度地缩小成本,保障收入的提高;要大力发展半成品和成品加工业,切实地为农民增收着想

农林种植

要优化结构调整,改变过去单纯地依靠粮食作物一统天下的局面,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种植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培训一批有经验,有技术的农业生产人员;农业标准化生产要进一步达标化,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标准。主要农作物是烤烟、畜牧、茶叶 名特产品:方竹笋、天麻、杜仲、松子、泡参等。

乡镇政府

庙塘镇领导班子成员共9人,镇党委书记1人,镇人民政府镇长、党委副书记1人,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1人,镇党委副书记1人,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武装部部长1人,镇人民政府副镇长3人,镇综治办主任1人。领导班子成员中:研究生以上文凭1人,本科以上文凭5人,大专以上文凭3人。庙塘镇领导班子是勤奋敬业、团结进取、积极控索、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是具有开拓创新、具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行为代表一个镇的形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和影响着几万人的思想和行动,因此他们始终牢记身教重于言教,时时率先垂范,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到以德服人、经济、科技、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带头深入一线、联系群从,认真调查研究,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镇2万多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任务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奋力拼捕、使庙塘镇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由于庙塘镇领导班子做到了表率作用,全镇上下,干部积极、群众配合,在2004年的年度考核中,烤烟生产荣获生产收购先进乡镇一等奖,计划生育工作获二类乡镇一等奖,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旅游资源

南龙口经灵寺,是一座挂在悬崖上的庙宇。建庙时间无从考证,毁于二十世纪中叶,1998年开始复修,至今已完善庙宇主体建筑,高约70米,分四层,为通天门、报恩殿、钟鼓楼、灵宵宫。外型美观,色彩鲜明,着琉璃瓦,鎏金牌坊,宇阁直伸霄汉,气势恢宏。庙内塑有如来佛、观世音菩萨、弥勒佛、玉皇大帝等神佛百余尊,做工细腻,形态逼真。是正安县境内修缮最完美的庙宇。

天下之物,木必有根,水必有源,自然之理也,寺庙也如此。南龙口经灵寺,地处黔北高原,位于正安县西部,S303省道旁,距庙塘镇人民政府约1公里,庙塘、小雅两镇接壤之黑堑崖翘,芙蓉江源支流之小河沟、河麻沟、水背河三流会合处正东。河水穿流于此处悬崖峭壁之间,在山腰有一洞,洞口向南,形如龙口,故曰“南龙口”。

民传此洞为龙头,梨娅南蛇洞为尾。百里之深,仙景奇观,应有尽有。观其全景之属何人?可惜字碑毁尽,无据论证,也成永久之迷。据民间传说,明末年间,张氏门中一令尊在南川辞世,发入正安板房木耳岗安葬。行程至此——南龙口,正遇倾盆大雨,三河洪峰阻路,一行人被迫入洞中借宿。人困入睡,不料一夜间蚂蚁含泥覆盖了半个棺材。次日,雨过天晴,河开路放,灵柩又上征程,一位姓赵的人听了此事,觉得这个地方很好,就请一神尊安放洞中,从此成庙,命名“经灵山”。百姓互传神灵,年年五谷丰登,盛名远扬,各地信善男女,纷纷来此旅游观光,朝山拜佛,香火不绝。随即大兴土木,建成洞内洞外瓦木楼房三层,木雕神尊百余尊,俊工后定名:“经灵寺”。

宝山原始森林风景区

距庙塘镇政府约12公里。面积10余万亩,属遵义市宝山自然保护区主林区,原生植被。林海茫茫,松涛阵阵;古树参天,苍枝蔽日;粗藤绕树,巨蔓遮荫;朽木腐叶,泽被山地;山青水秀,狐豹出没;天然氧吧,清新宜人。极具原始森林风光。

产业发展

为切实巩固减贫摘帽成效,提高群众经济收入,正安县庙塘镇党委政府认真总结往年茶叶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扩思路,增品种,强技术,重规模,提服务,实现茶叶生产五大转型。

思想上转型。种植茶叶是一条改变之路、致富之路、小康之路,我们将思想从传统的怕风险、怕困难、不进取、不改变上跳出来,做好规划、做好细账、做好交流、做好学习,将政策落实好、将茶叶发展好、将经济提升好、将家乡建设好。

品种上转型。根据该镇实际气候条件、水土条件,种植经济效率高的茶叶品种。该镇引进了安吉白茶、龙井43、福鼎大白三个茶叶品种,搭配相应的、适量的副作物,实现产业多元化、土地节约化、经济最大化。

技术上转型。该镇引进了3个技术指导人员,多次组织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发放620本技术手册。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指导茶农科学种植:规范行距,适量用水,适度施肥,坚持培土,加强管理。组织茶农大户3次前往凤岗等县学习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技术,协助他们做好后期生长管理、加工管理、销售管理,鼓励他们做出效应、做大名气、做成品牌。

规模上转型。摒弃传统的散户种植,集中力量发展茶叶基地,使该镇茶叶种植大户化、标准化、科学化,让种植更加规范、管理更加到位、资源更加节约。该镇共发展了46个种植大户,整合建立25个茶叶基地,完成茶叶种植面积4200亩,超县下计划200亩。

服务上转型。通过技术会议、成功案例、展览板报等形式,加强茶叶种植宣传推广,让群众知道要种茶、认为该种茶、积极想种茶。相关部门协调搞好茶基地土地规划,完善水、电基础设置,加快茶基路建设,保证茶农有地种茶、有水养茶、有电产茶、有路运茶。结合其他产业发展经验,通过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妇创业、推动青年创业、吸引返乡创业,相关部门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把握原则、尽量放宽,鼓励创建微型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关视频

正---庙塘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