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科學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科學化
原圖鏈接

科學化指致力於將人類某些活動本身作系統化的反省,並進而建立嚴謹的學術體系。

  • 「科學化」可說是人類的特殊活動,古希臘時代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即認為,人與其他動物之別在於人類能夠透過記憶而累積經驗,進而建立涉及普遍性之科學與技藝,即是累積感覺經驗,進而歸納普遍性法則,以有效的解釋、預測與控制紛繁的世界,為人類生而即有的基本需求。
  • 教育學科學化的工作直到兩百餘年前才開始。
    • 西方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可說是最早主張教育學必須科學化的學者之一。
  • 在一七七六年到一七八七年間,曾四度主講教育學於寇尼斯堡(Königsberg)大學,他的〔教育學講義〕於一八○三年由林克(Fr.Th. Rink)編輯出版,其中曾明言:「教育藝術中的技巧運作必須轉化為科學,否則不可能成為前後連貫的力量,因而前一代辛勤建立的成果,很可能為另一代所摧毀。」
  • 為達教育學科學化的目的,康德主張設立實驗學校以進行教育實驗,以免單憑理性判斷可能產生的錯誤。
  • 特拉普主張以實驗心理學為基礎、建立完備的教育學體系,以便能指導學校教學與公共教育。
    • 康德與特拉普主張教育學科學化應重視實驗與觀察的同時,康德批判哲學中的先驗主張也影響到德國的教育學界。如康德學派學者葛萊福林(J.Chr. Greifling)與受到費希特(J.G. Fichte, 1762~1814)影響的瑞特(Ritter)從康德知識論的先驗體系理想出發,試圖將教育學的科學性建基在一種結構綿密的先驗演繹系統,對單純的經驗則採反對的態度。*從十九世紀末葉以來的教育學科學化的過程來看,此種「科學化」實際上是「自然科學化」,其在方法論上的基本假定一直是以笛卡爾(R. Descartes, 1596~1650)的心物二元為基礎,試圖建立以自然科學為典範的嚴密因果解釋系統;
    • 也就是把教育現象視同自然現象,教育現象因此可作為抽離式的孤立探究,免於研究主體的主觀經驗隱含其中;教育經驗因而也可以化約為素樸的自然事實,並作經驗的檢核。*教育現象本身即富於歷史性和社會性,教育經驗也帶有強烈的主動性及自發性色彩,教育學的經驗科學化如當代德國教育學者布爾諾(O.F. Bollnow)所言,不僅是被動意義的經驗,而應是主動有計畫的積極探究,因而自然科學方法是否可以漫無限制地運用於教育研究,成為教育學科學化中亟待深入研討的重要課題。
  • 決策科學化就是要求決策者在作出決策時,必須以科學的資料為依據,按照一定的科學程式和方法,排除個人的猜測、偏見或武斷。
    • 決策科學化的途徑--實現決策科學化的要求是建立完善的決策系統,提高決策參與人員的素質,按照科學決策的原則進行決策。

中醫科學化的困難

  • 1930年代,為了促進近代西方科學在中國的普及,一些人士更發起了「中國科學化運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醫的理論與治療方法因無法用西方科學解釋,受到改革派的攻擊,要求廢止中醫。
  • 1931年,朱松對此定義道:「用科學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國舊有的醫與藥,使中醫中藥成為一系統的科學。」
    • 中醫科學化的代表人物陸淵雷:國醫所以欲科學化,並非逐潮流,趨時髦也。國醫有實效,而科學是實理,天下無不合實理之實效⋯⋯今用科學以研求其實效,解釋其已知者,進而發明其未知者。
    • 然後不信國醫者可以信,不知國醫者可以知;然後國醫之特長,可以公布於世界醫學界,而世界醫學界可以得此而有長足之進步。
  • 他們希望將中醫放在現代科學的脈絡中,用科學來改造中醫,讓其不僅具有顯著療效,還有科學的道理,以免被人視為「巫術」、「玄學」而遭受攻擊甚至取締。
  • 建國初期,衛生行政部門把「中醫科學化」作為正式的口號提出。並興辦中醫進修學校,讓中醫進修學習西醫。這一做法受到中醫界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在消滅中醫。
  • 1954年政府調整中醫政策,提出西醫向中醫學習,將中西醫融合,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形成一種全新的醫學。
    • 在政府的倡導下,中醫教學中被大量安排西醫課程,中醫科學化的進程加快。
    • 現代生理學和醫學知識開始全面滲入中醫基礎理論和診療之中,具有現代科學性的「辨證論治」和「整體觀」理論的構建,比較系統地解決了民國時期中醫現代化中留下缺乏科學基礎理論的缺陷。
  • 建國後,政府政策名為鼓勵中醫發展,實為推動中醫科學化。當時巴甫洛夫學說及辯證唯物主義盛行。
  • 1928年及1929年兩次教材編輯會議標誌著近代中醫教育已經成熟。完全依靠民間的努力,聯合了全國的中醫學校,在統一中醫教育方面邁了一大步。」
  • 藉助民族話語和「國醫」建構,晚清以來,一代代的醫界精英沿著科學化、專業化和國學化的道路,通過不懈的努力,成功實現了中醫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使其成為現代社會和學科體系中唯一仍然活著的「傳統」學科。
  • 中醫的未來發展之路可能未必令人樂觀,但不管怎樣,立足歷史、回到中醫,對於中醫未來的發展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 只要我們不僅將醫學視為一種科學和專業,而是看做專業知識與社會文化因素的綜合體;只要我們深入系統地去梳理一代代中醫學人在構建中醫理論和中醫歷史過程所做的加法和減法,並將此當作反思和發展現代中醫的思想資源,未來的中醫研究一定會展現出不一樣的活力。[1]

體育訓練科學化

  • 有在接觸科學化訓練的跑者,基本上都知道在比賽前要進行減量,而減量基本上只減掉訓練的時間或距離,但是仍然維持之前的強度。
    • 這樣的減量訓練一般認知可以讓身體獲得適當的恢復,讓訓練時造成的疲勞獲得緩解,身體如果有輕微的受傷可以在賽前獲得適當的回復,在比賽時可以有更好的表現。
  • 減量後,耐力運動員可以在 VO2max 上獲得明顯的提升。
  • 經過完整週期化的訓練後,中間肌的會轉變成接近有氧耐力運動所需要的特徵,當這樣的肌纖維可以在減量後產生更大的力量輸出,也不難想像在運動表現上是有不小正面的幫助。
  • 決定耐力運動速度的一大重要因素——乳酸閾值,乳酸閾值越高,表示我們可以在有氧運動下跑越快的配速,一般跑者跟菁英跑者很大的差別就叫乳酸閾值。
    • 菁英選手可能乳酸閾值落在 VO2max80%-90%5 之間,而一般跑者可能落在 VO2max50%-60% 之間,在經過減量後,乳酸閾值可能可以提升5%,這樣免費的好處不拿嗎?
  • 耐力運動員通常都會聽過但不一定做過的事:肝醣超補法。一般認為,在馬拉松 30 公里後的撞牆期,可以透過肝醣超補的方式來避免或延遲撞牆期的發生。
    • 肝醣超補法的進行方式。肝醣超補法對於有些人施行起來是痛苦而不可行的,但是透過減量週期,搭配較多的碳水化合物飲食,身體自然會儲存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產生類似肝醣超補的效果(沒有肝醣超補效果好,但是在統計學上無明顯差異)。[2]

參考來源

  1. 觀察者網. 當下中醫已不存在「現代化」問題. 每日頭條. 2017-06-08 [2020-08-30] (中文). 
  2. 陳柏長. 【知識】科學化訓練——減量週期的意義題. 運動筆記. 2017-12-11 [2020-08-3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