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掖市」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张掖市,古称甘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市境东临武威市、金昌市,南界青海省海北州,西接酒泉市、嘉峪关市与青海省海西州,北达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地处走廊南山和走廊北山之间,中间为河西走廊。黑河及其支流山丹河流贯境内。全市总面积36,552平方公里,人口121.98万,市人民政府驻甘州区。张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朝河西四郡之一,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
''' 张掖市''' ,古称甘州,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甘肃]] 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市境东临武威市、[[ 金昌市]] ,南界[[ 青海省]] 海北州,西接[[ 酒泉市]] [[ 嘉峪关]] 市与青海省海西州,北达[[ 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盟]] 。地处走廊南山和走廊北山之间,中间为[[ 河西走廊]] 。黑河及其支流山丹河流贯境内。全市总面积36,552平方公里,人口121.98万,市人民政府驻甘州区。张掖是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汉朝河西四郡之一,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历史==
 
==历史==
张掖历史文化悠久。据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西至于流沙”,“流沙”即位于张掖居延县(《汉书·地理志》)。西周时周穆王(曾平定徐国/徐夷/徐宅/徐方/徐土(伯(平定前)/子(平定后)爵)的徐偃王(自称,别称徐驹王)造反)封长肱于黑水(今黑河)的西河,即鸿鹭的上游,叫做留胥国。西汉时期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后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为甘州。因水土宜人、物产丰富,而被称为“金张掖”。
 
  
 南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族李元昊建立西夏,辖今张掖。元代张掖为甘肃行省省会。明代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清代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统军驻地。
+
张掖历史文化悠久。据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西至于流沙”,“流沙”即位于张掖居延县(《汉书·地理志》)。西周时周穆王(曾平定徐国/徐夷/徐宅/徐方/徐土(伯(平定前)/子(平定后)爵)的徐偃王(自称,别称徐驹王)造反)封长肱于黑水(今黑河)的西河,即鸿鹭的上游,叫做留胥国。[[西汉]]时期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后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为甘州。因水土宜人、物产丰富,而被称为“金张掖”。
 +
 
 +
 南北朝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因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 北宋]] 天圣六年(1028年),[[ 党项族]] 李元昊建立西夏,辖今张掖。元代张掖为甘肃行省省会。明代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清代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统军驻地。
  
 
1949年设张掖专区,驻张掖县,1950年撤销。1955年复设张掖专区,驻酒泉县。1956年,景泰、永登2县划归定西专区;额济纳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撤销张掖县,设立张掖市;撤销金塔、酒泉2县,合并设立酒泉市;撤销玉门县,并入玉门市。3市由张掖专署代管,专署驻张掖市。1961年将酒泉、玉门2市及敦煌、安西、肃北、阿克塞4县划归酒泉专区;武威、永昌、民勤、天祝4县划归武威专区;撤销张掖市,复设张掖、临泽、民乐3县。1985年,张掖县改为张掖市(县级)。
 
1949年设张掖专区,驻张掖县,1950年撤销。1955年复设张掖专区,驻酒泉县。1956年,景泰、永登2县划归定西专区;额济纳自治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撤销张掖县,设立张掖市;撤销金塔、酒泉2县,合并设立酒泉市;撤销玉门县,并入玉门市。3市由张掖专署代管,专署驻张掖市。1961年将酒泉、玉门2市及敦煌、安西、肃北、阿克塞4县划归酒泉专区;武威、永昌、民勤、天祝4县划归武威专区;撤销张掖市,复设张掖、临泽、民乐3县。1985年,张掖县改为张掖市(县级)。
  
198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张掖为第二批国家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2年3月,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原县级张掖市改设甘州区。
+
1986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公布张掖为第二批国家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2年3月,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原县级张掖市改设甘州区。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区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总面积4087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其民族风情独特,是中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
 张掖市现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区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总面积40874平方公里。居住着[[ 汉族]] [[ 回族]] [[ 裕固族]] [[ 藏族]] [[ 蒙古族]] 等26个民族,126万人口。聚居在[[ 祁连山]] 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其民族风情独特,是中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位置境域===
 +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地处东经97°20′~102°12′,北纬37°28′~39°57′。东靠武威、金昌,西至嘉峪关、酒泉,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东西跨度4°52′,长210~465公里,南北跨度2°29′,宽30~148公里,总面积39436.53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8.67%。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地处东经97°20′~102°12′,北纬37°28′~39°57′。东靠武威、金昌,西至嘉峪关、酒泉,南与青海省接壤,北和内蒙古毗邻,东西跨度4°52′,长210~465公里,南北跨度2°29′,宽30~148公里,总面积39436.53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8.67%。
  
 
===自然气候===
 
===自然气候===
 +
 
 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行 24: 行 28:
  
 
===地质地貌===
 
===地质地貌===
 +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行 30: 行 35:
 
 张掖市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位居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腹地,为新亚欧大陆桥沟通国内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区有耕地400万亩(含山丹军马场),有可垦荒地300多万亩;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有草原2600多万亩;有森林5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全年日照3000小时。
 
 张掖市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位居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腹地,为新亚欧大陆桥沟通国内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区有耕地400万亩(含山丹军马场),有可垦荒地300多万亩;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有草原2600多万亩;有森林58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全年日照3000小时。
  
 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有名,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土特产品有圆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
 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有名,盛产[[ 小麦]] [[ 玉米]] [[ 水稻]] [[ 油菜]] [[ 胡麻]] 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土特产品有圆葱、[[ 苹果]] 梨、乌江米、[[ 红枣]] 、发菜、丝路春酒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
 张掖市是全省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冶金辅料、化工原料等非金属矿产的集中区。煤炭、钨钼、铁、石膏、凹凸棒石、钾盐等矿种探明资源储量较大。
+
 
 +
 张掖市是全省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冶金辅料、化工原料等非金属矿产的集中区。[[ 煤炭]] 、钨钼、铁、[[ 石膏]] [[ 凹凸棒石]] 、钾盐等矿种探明资源储量较大。
  
 
====矿产及矿产地====
 
====矿产及矿产地====
  
 张掖市具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水利、光热和劳动力资源,有30多种矿藏,其中煤、铁、石灰石、芒硝等储量过亿吨。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资源有累计储量居全省之首。张掖全市发现并评价了铁、锰、铜、铅、锌、岩金、银、钨、钼、钒、锑、铬铁、砂金、硫、煤、芒硝、萤石、滑石、石膏、凹凸棒石、钾盐、蛭石、重晶石、石棉、耐火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石英岩、大理岩、花岗岩、矿泉水等33种矿产资源。截止今日,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429处,其中具有成矿价值的158处。按规模划分,有大型10处,中型10处,小型64处,矿点74处。按资源类别划分,黑色金属矿46处,有色金属矿49处,贵金属矿6处,煤矿29处,非金属矿26处,矿泉水2处。
+
 张掖市具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水利、光热和劳动力资源,有30多种矿藏,其中煤、铁、[[ 石灰石]] [[ 芒硝]] 等储量过亿吨。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资源有累计储量居全省之首。张掖全市发现并评价了铁、锰、铜、铅、锌、岩金、银、钨、钼、钒、锑、铬铁、砂金、硫、煤、芒硝、萤石、滑石、石膏、凹凸棒石、钾盐、蛭石、重晶石、[[ 石棉]] 、耐火粘土、[[ 白云岩]] [[ 石灰岩]] [[ 石英岩]] [[ 大理岩]] [[ 花岗岩]] 、矿泉水等33种矿产资源。截止今日,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429处,其中具有成矿价值的158处。按规模划分,有大型10处,中型10处,小型64处,矿点74处。按资源类别划分,黑色金属矿46处,有色金属矿49处,贵金属矿6处,煤矿29处,非金属矿26处,矿泉水2处。
  
 
====矿产资源储量====
 
====矿产资源储量====
行 64: 行 70:
  
 
==人口民族==
 
==人口民族==
 +
 
===人口统计===
 
===人口统计===
  
行 69: 行 76:
  
 
===多民族===
 
===多民族===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古代,除汉族以外,先后有西戎、月氏、乌孙、匈奴、羌、吐蕃、回鹘、党项等14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用智慧和劳动,与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张掖悠久灿烂的文明。当代张掖,分布有37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26959人,占张掖市人口的2.15%。其中,人口超过或接近百人的少数民族有裕固、藏、回、土、蒙古、满、朝鲜、彝等8个民族。独具特色的裕固族是张掖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其98%的人口都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
+
 
 +
 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古代,除汉族以外,先后有西戎 、月氏 [[ 乌孙 族]] [[ 匈奴 族]] [[ 族]] 、吐蕃 [[ 回鹘 族]] 、党项等14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用智慧和劳动,与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张掖悠久灿烂的文明。当代张掖,分布有37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26959人,占张掖市人口的2.15%。其中,人口超过或接近百人的少数民族有[[ 裕固 族]] [[ 族]] [[ 族]] [[ 族]] [[ 蒙古 族]] [[ 族]] [[ 朝鲜 族]] [[ 族]] 等8个民族。独具特色的裕固族是张掖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其98%的人口都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
  
 
==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
 +
 
2011年,全年生产总值2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12.6%。
 
2011年,全年生产总值2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12.6%。
 +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
  
行 81: 行 91: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
  
 兰新铁路横贯张掖,东起山丹县东乐镇、西到临泽县沙河镇,每天有列车通达北京、乌鲁木齐、兰州、上海、西安、济南等地。
+
 兰新铁路横贯张掖,东起山丹县东乐镇、西到临泽县沙河镇,每天有列车通达[[ 北京]] [[ 乌鲁木齐]] [[ 兰州]] [[ 上海]] [[ 西安]] [[ 济南]] 等地。
  
 
===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改走青海西宁,穿越祁连,过河西走廊,直抵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被誉为高铁“新丝路”。兰(州)新(疆)铁路第二双线经过张掖,有望2014年年底全线建成通车。
+
 
 +
[[ 兰新铁路]] 第二双线,改走青海西宁,穿越祁连,过河西走廊,直抵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被誉为高铁“新丝路”。兰(州)新(疆)铁路第二双线经过张掖,有望2014年年底全线建成通车。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
行 91: 行 102: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
 张掖机场于2011年11月1日首航。成为张掖机场运营的第二条航线,河西走廊通往祖国大西南的第二条航线,2012年5月4日,张掖- 兰州- 重庆往返航班正式开通。
+
 
 +
 张掖机场于2011年11月1日首航。成为张掖机场运营的第二条航线,河西走廊通往祖国大西南的第二条航线,2012年5月4日,张掖 —— 兰州 —— 重庆往返航班正式开通。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
 
===中学教育===
 
===中学教育===
 张掖中学
+
 
 张掖市第一中学
+
{| class="wikitable"
 张掖市第二中学
+
|-
 张掖市第三中学
+
| 张掖中学
 张掖市第四中学
+
|-
 张掖市第五中学
+
| 张掖市第一中学
 张掖市第六中学
+
|-
 张掖市第七中学
+
| 张掖市第二中学
 张掖市大成中学
+
|-
 张掖市甘州中学
+
| 张掖市第三中学
 张掖市天一中学
+
|-
 张掖市实验中学
+
| 张掖市第四中学
 张掖市金觻中学
+
|-
 张掖市青西中学
+
| 张掖市第五中学
 +
|-
 +
| 张掖市第六中学
 +
|-
 +
| 张掖市第七中学
 +
|-
 +
| 张掖市大成中学
 +
|-
 +
| 张掖市甘州中学
 +
|-
 +
| 张掖市天一中学
 +
|-
 +
| 张掖市实验中学
 +
|-
 +
| 张掖市金觻中学
 +
|-
 +
| 张掖市青西中学
 +
|}
 +
 
 +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
 
 河西学院
 
 河西学院
  

於 2019年12月17日 (二) 04:18 的修訂

張掖市,古稱甘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市境東臨武威市、金昌市,南界青海省海北州,西接酒泉市嘉峪關市與青海省海西州,北達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地處走廊南山和走廊北山之間,中間為河西走廊。黑河及其支流山丹河流貫境內。全市總面積36,552平方公里,人口121.98萬,市人民政府駐甘州區。張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朝河西四郡之一,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歷史

張掖歷史文化悠久。據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顓頊……西至於流沙」,「流沙」即位於張掖居延縣(《漢書·地理志》)。西周時周穆王(曾平定徐國/徐夷/徐宅/徐方/徐土(伯(平定前)/子(平定後)爵)的徐偃王(自稱,別稱徐駒王)造反)封長肱於黑水(今黑河)的西河,即鴻鷺的上游,叫做留胥國。西漢時期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後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張掖郡。,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為甘州。因水土宜人、物產豐富,而被稱為「金張掖」。

南北朝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因境內之甘泉而改張掖為甘州。北宋天聖六年(1028年),党項族李元昊建立西夏,轄今張掖。元代張掖為甘肅行省省會。明代張掖為陝西行都司及甘肅鎮的治所。清代張掖為甘州府治所,甘肅統軍駐地。

1949年設張掖專區,駐張掖縣,1950年撤銷。1955年復設張掖專區,駐酒泉縣。1956年,景泰、永登2縣劃歸定西專區;額濟納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8年,撤銷張掖縣,設立張掖市;撤銷金塔、酒泉2縣,合併設立酒泉市;撤銷玉門縣,併入玉門市。3市由張掖專署代管,專署駐張掖市。1961年將酒泉、玉門2市及敦煌、安西、肅北、阿克塞4縣劃歸酒泉專區;武威、永昌、民勤、天祝4縣劃歸武威專區;撤銷張掖市,復設張掖、臨澤、民樂3縣。1985年,張掖縣改為張掖市(縣級)。

198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張掖為第二批國家38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2002年3月,撤銷張掖地區和縣級張掖市,設立地級張掖市;原縣級張掖市改設甘州區。

行政區劃

張掖市現轄甘州區、臨澤縣、高台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六個區縣,共有93個鄉鎮,904個行政村。總面積40874平方公里。居住着漢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個民族,126萬人口。聚居在祁連山北麓肅南縣境內的裕固族,以畜牧業生產為主。其民族風情獨特,是中國獨有的少數民族之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掖市位於甘肅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地處東經97°20′~102°12′,北緯37°28′~39°57′。東靠武威、金昌,西至嘉峪關、酒泉,南與青海省接壤,北和內蒙古毗鄰,東西跨度4°52′,長210~465公里,南北跨度2°29′,寬30~148公里,總面積39436.53平方公里,占甘肅省總面積的8.67%。

自然氣候

張掖屬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是乾燥,年平均氣溫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熱。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遊季節。

張掖市走廊平原和北山山地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祁連山屬高寒半乾旱氣候,具有光能豐富、溫差大、夏季短而炎熱、冬季長而嚴寒,乾燥少雨,分布不均的特點。全市平均氣溫6~8℃,年降水量104~328毫米,年蒸發量1639~2341毫米,年日照時數3000~3600小時),無霜期112~145天。主要災害性天氣有乾旱、春寒、沙塵暴、乾熱風和霜凍等。乾旱少雨的氣候特徵以及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發展有一定影響,但是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則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地質地貌

張掖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山、龍首山,黑河貫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綠洲景象。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糧豐、瓜果飄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國風韻,又具有塞上風情,所以有「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甘州當江南」這樣的佳句。

自然資源

張掖市資源豐富,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位居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腹地,為新亞歐大陸橋溝通國內東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之一。全區有耕地400萬畝(含山丹軍馬場),有可墾荒地300多萬畝;有大小河流26條,年徑流量26.6億立方米,地下水的儲量十分豐富;有草原2600多萬畝;有森林58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2%;全年日照3000小時。

張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產豐饒,以烏江米為有名,盛產小麥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農作物,為全國重點建設的12個商品糧基地之一。土特產品有圓蔥、蘋果梨、烏江米、紅棗、髮菜、絲路春酒等。

礦產資源

張掖市是全省金屬礦產、能源礦產和冶金輔料、化工原料等非金屬礦產的集中區。煤炭、鎢鉬、鐵、石膏凹凸棒石、鉀鹽等礦種探明資源儲量較大。

礦產及礦產地

張掖市具有豐富的礦產、土地、水利、光熱和勞動力資源,有30多種礦藏,其中煤、鐵、石灰石芒硝等儲量過億噸。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資源有累計儲量居全省之首。張掖全市發現並評價了鐵、錳、銅、鉛、鋅、岩金、銀、鎢、鉬、釩、銻、鉻鐵、砂金、硫、煤、芒硝、螢石、滑石、石膏、凹凸棒石、鉀鹽、蛭石、重晶石、石棉、耐火粘土、白雲岩石灰岩石英岩大理岩花崗岩、礦泉水等33種礦產資源。截止今日,已發現礦床及礦化點429處,其中具有成礦價值的158處。按規模劃分,有大型10處,中型10處,小型64處,礦點74處。按資源類別劃分,黑色金屬礦46處,有色金屬礦49處,貴金屬礦6處,煤礦29處,非金屬礦26處,礦泉水2處。

礦產資源儲量

張掖市轄區內已初步探明資源量的礦產有煤、鐵、銅、鉛鋅、鎢鉬、芒硝、石膏、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花崗岩、大理岩、含碘凹凸棒石粘土礦等24種。全市鐵礦儲量8.93億噸,鎢遠景資源量50萬噸(金屬量),鉬遠景資源量102萬噸(金屬量),煤炭遠景儲量10.5億噸,芒硝資源儲量2581.3萬噸,原鹽資源儲量320萬噸,重晶石資源儲量1850萬噸,螢石礦資源儲量23萬噸,石灰石資源儲量4.62億噸,冶金用白雲岩資源儲量6031萬噸,石膏儲量2.32億噸,含碘凹凸棒石粘土礦資源儲量1137萬噸。

土地利用

張掖市土地總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根據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按現行土地利用分類標準,2011年各類土地面積為:

耕地253732.68公頃(380.60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6.44%;

園地27360.42公頃(41.04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0.69%;

林地373342.74公頃(560.01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9.47%;

草地2022417.24公頃(3033.62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1.28%;

城鎮村及工礦用地41449.05公頃(62.17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05%;

交通運輸用地7666.96公頃(11.50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0.19%;

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97511.99公頃(146.27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47%;

其他土地1120172.77公頃(1680.27萬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8.41%。

人口民族

人口統計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3.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8.6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7.55%,比上年末提高1.79個百分點;鄉村人口64.7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52.45%。按年齡分,0-14歲人口19.2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5.63%;15-64歲人口91.87萬人,占74.46%;65歲及以上人口12.23萬人,占9.91%。全年出生1.2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15‰,下降1.33個千分點;死亡人口0.80萬人,死亡率為6.45‰,上升0.0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0‰,下降1.36個千分點。

多民族

張掖自古以來就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古代,除漢族以外,先後有西戎族、月氏族、烏孫族匈奴族羌族、吐蕃族、回鶻族、党項等14個民族在這裡繁衍生息,他們用智慧和勞動,與漢族人民一起,共同創造了張掖悠久燦爛的文明。當代張掖,分布有37個少數民族。據2000年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26959人,占張掖市人口的2.15%。其中,人口超過或接近百人的少數民族有裕固族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滿族朝鮮族彝族等8個民族。獨具特色的裕固族是張掖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其98%的人口都居住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

經濟收入

2011年,全年生產總值2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96億元,增長19.7%;第三產業增加值88.6億元,增長12.6%。

交通運輸

2018年,全年公路客運量1348.12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60845.26萬人公里,公路貨運量3276.15萬噸,公路貨物周轉量204286.94萬噸公里。年末道路客運班線299條,班線客車584輛,出租客車1962輛,公交客車346輛,旅遊客車240輛,貨車27505輛。年末機動車保有量29.51萬輛,其中,汽車15.45萬輛,摩托車10.26萬輛。

張掖市交通通訊便利,蘭新鐵路及國道312、227線貫通,縣(市)鄉公路四通八達;西-蘭-烏通訊光纜橫貫全境,數字移動電話與全國併網;縣市及鄉鎮實現了電話程控並與因特網相連。改建後便捷、高速化的國道227線、312線,蘭新複線鐵路的電氣化,民航張掖機場支線業務已開通,加快了張掖立體交通框架的形成;2009年11月4日開工建設的蘭新二線橫穿全境,與規劃建設的蘭州至張掖客運專線,將使張掖的交通樞紐位置更加凸現。張掖交通發展迅猛,張掖機場與2011年11月1日正式通航。

鐵路運輸

蘭新鐵路橫貫張掖,東起山丹縣東樂鎮、西到臨澤縣沙河鎮,每天有列車通達北京烏魯木齊蘭州上海西安濟南等地。

高速鐵路

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改走青海西寧,穿越祁連,過河西走廊,直抵新疆首府烏魯木齊,是中國首條在高原高海拔地區修建的高速鐵路,被譽為高鐵「新絲路」。蘭(州)新(疆)鐵路第二雙線經過張掖,有望2014年年底全線建成通車。

公路運輸

由於扼守着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張掖境內有眾多高等級公路通過,甘新公路、甘青公路、312國道、227國道在張掖境內縱橫交錯,組成了一個便利快捷的公路交通網絡。位於環城西路128號的西關汽車站是國家一級客運站,有開往甘肅各大城市的長途班車,以及張掖各區縣的短途班車。此外,位於東環南路1號的汽車東站、南環路35號的汽車南站也有部分班車開往張掖各區縣。

航空運輸

張掖機場於2011年11月1日首航。成為張掖機場運營的第二條航線,河西走廊通往祖國大西南的第二條航線,2012年5月4日,張掖——蘭州——重慶往返航班正式開通。

教育資源

中學教育

張掖中學
張掖市第一中學
張掖市第二中學
張掖市第三中學
張掖市第四中學
張掖市第五中學
張掖市第六中學
張掖市第七中學
張掖市大成中學
張掖市甘州中學
張掖市天一中學
張掖市實驗中學
張掖市金觻中學
張掖市青西中學


高等教育

河西學院

地方特產

烏江大米:張掖黑河沿岸自古以來溪流密布、水量充足、土地肥沃,有着得天獨厚的水稻生長條件,尤其是張掖烏江堡一帶所產稻米以其個大體長,外形獨特、晶瑩剔透、品質優良、米香濃郁、入口精柔而名聞遐邇,歷史上曾列為貢品供應皇家御膳房。

金花寨小米:「金花寨」小米產於祁連山北麓,平均海拔2200米,晝夜溫差大,生長期平均日照時間達14小時,是種植小米的最佳區域。2011榮獲「甘肅省農產品金獎」。經清華大學分析中心檢測「金花寨」小米中含的硒是分別是同類小米的兩倍,一般小米中檢測不出的鍶達到了人體必需的標準。

臨澤小棗:甘肅種植棗樹歷史悠久,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梁州臨澤,房前屋後、路旁田埂,曠野荒灘種的都是棗樹,臨澤棗雖然不大,但其色澤、肉細、含糖量高、無蟲蛀而聞名遐邇,紅棗營養豐富,據測定:鮮棗含糖24%,蛋白質1.2%,脂肪0.2%,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紅棗除鮮食外,還可曬制干棗,加工製成蜜棗、熏棗,脆棗、酒棗等,紅棗還是重要的中藥。 紅棗枸杞汁、棗蜜獲「96香港國際名優特新產品技術博覽會最高金獎」和「中國科技精品博覽會金獎」,紅棗保健醋被衛生部命名為「綠色保健食品」。

祁連玉:祁連玉是對祁連山、阿爾金山山脈加里東期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多種玉石的總稱,因產於祁連山而得名。其色彩典雅、造型獨特、質地細膩、意境無窮,是玉中佳品,深受玉石愛好者的青睞,被稱為中國五大玉種之一,自古就有「祁連美玉甲天下」之說。

風景名勝

西夏大佛寺

始建於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因寺內供奉釋迦牟尼涅槃像,又名「臥佛寺」,大佛寺臥佛身長35米,為中國室內臥佛之最,為歷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總面積三萬餘平方米。

丹霞國家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處祁連山北麓,臨澤、肅南縣境內,分布面積約510平方公里,省級地質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東距張掖市區30公里,北距臨澤縣城20公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2005年11月在中國地理雜誌社與全國34家大型媒體聯合舉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2009年被極具權威和導向性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圖說天下》編委會評為「奇險靈秀美如畫中國最美的6處奇異地貌」之一,2011年又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

馬蹄寺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漢傳藏傳佛教勝地。距張掖市62公里,坐落在臨山薤谷馬蹄河的西北岸。馬蹄寺石窟群開鑿於十六國北涼時期,距今約1600年的歷史。「三十三天」以7層21窟呈寶塔型開鑿於懸崖峭壁,氣勢恢宏,令人嘆為觀止。

焉支山森林公園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于山丹縣境內城南40公里處,是以自然風光為依託的遊覽區,景區占地面積10215畝。焉支山南北寬20公里,東西長34公里,平均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是距縣城最近的原始森林。

張掖黑河國家濕地公園

占地面積61622畝,其中有濕地25995畝,地處張掖城區北郊,是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和人工濕地的複合體,分布的植物有45科124屬195種,有常見動物116種,是一片天然的生態園區,也是張掖城市的「加濕器」和「加氧器」。

文殊寺

坐落於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的文殊山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始建於北涼時期,石窟依山勢開鑿於文殊山前山和後山的崖壁上。寺廟建於唐貞觀盛世之際,距今約有1500多年的歷史。共計有大小寺院廟觀360多處,石窟70餘座,自古即被列為肅州八景之一,素有「小西天」之稱。

===山丹大佛寺===位于山丹縣城西5公里的嘹高山下,又名土佛寺,始建於公元425年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明英宗朱祁鎮曾為該寺題寫「土佛」二字,制匾額懸掛山門。每年農曆四月初四,為山丹大佛寺廟會,時適春夏之交,風和景明,遊人如織,車馬連屬,盛況非凡。

山丹軍馬場

山丹馬場位于山丹縣南55公里處的焉支山下大馬營草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牧草茂盛,是天然屯兵養馬的好牧場。每年7月一8月間,與草原相接的祁連山依舊銀裝素裹,而草原上卻碧波萬頃,馬、牛、羊群點綴其間。微風吹來,使人產生回歸自然,返樸歸真,如入夢境的感覺。《牧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等3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是全國重要的影視基地和旅遊勝地。

知名人士

李正合

李正合(1926年-),生於中國甘肅省臨澤縣(今張掖市下轄縣),[1]台灣崑山工業專科學校(現崑山科技大學)創辦人。其子李天祥為崑山科技大學校長。

1943年,自張掖中學畢業後,時值抗日戰爭期間乃遠赴戰時陪都重慶,就讀國立邊疆學校(即今北京「民族大學」前身)師範部生物系。1945年,抗戰勝利,隨校遷往南京,迨至畢業,分發至已光復的台灣教職。自1948年夏迄今仍效力於台灣教育。

到台灣後,先後任教於國立嘉義女中、國立台南一中、台東農校、嘉義高農與國立台南二中,並在國立成功大學兼授生物學。

1951年末,創辦私立崑山中學,

1961年至1964年,創辦五年制專校,1965年創設「私立崑山工業專科學校」,現已升級為崑山科技大學。

隨着兩岸關係緩和與解凍,1997年就曾邀請張掖市職業技術教育代表團到崑山科技大學訪問。

2010年6月4日,李正合先生資料館在崑山科技大學圖書資訊館8F-電子計算機中心正式落成啟用。

2013年8月11日下午,由台灣崑山科技大學鍾俊顏教授帶領的師生代表團一行11人,來到李正合先生的母校張掖中學進行訪問。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24日,張掖入圍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8年:入圍第一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名單。

2018年4月,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2018年6月12日,農業農村部確定「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張掖市入選。

2018年12月,張掖市的最美丹霞.裕固風情游入選2018《魅力中國城》文化旅遊魅力榜年度魅力主題線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