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韶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張韶石
出生 1913
国籍 中國
职业 画家

張韶石(1913-1991)中國廣東番禺人。近代香港畫家。 張韶石 少孤,依伯父张纯初生活并从其学画,伯父張純初是畫壇大師、“隔山派”始祖居廉的得意弟子,在廣東畫壇上有一定的名氣。所以張韶石自幼就受到藝術的熏陶,在耳濡目染下,很快也喜愛上了書畫。伯父見他頗有心思,於是就教他繪畫,自此,書畫就成了他童年的主要活動。 [1]

名師出高徒

在伯父悉心的指導下,張韶石很快就掌握了“隔山派”獨創的“積水撞色、上粉(白色)”技巧,成為了“隔山派”的再傳弟子。為此,他特意請人刻了一枚印章–“隔山一脈源流遠,吾家兩代久相傳”。后到汕头任图画教师。1932年回广州,不久,張韶石又非常幸運地遇上了鄧芬。鄧芬在畫壇上有“鬼才”之稱,詩、書、畫、曲無所不能,是一位難得的藝術家。張韶石對他的畫藝非常敬佩,還經常臨摹他的作品。有一天,鄧芬在畫廊裡,無意中發現有張韶石臨摹他的『遠山圖』作品出售,而且極為神似。他認為:張韶石有過人的繪畫天賦,孺子可教也。於是就主動提出要收他為徒。這在鄧芬的一生中,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得到鄧芬的指點,張韶石在繪畫技巧與創作題材上有了大的拓展。從他的作品中,尤其是人物畫,完全可以看到鄧芬藝術風格對他的影響。

叫我牡丹王

张韶石因受到伯父的影響而專注於花卉畫的創作上,他的花卉用色,艷麗而不穩重,雅淡中又帶有清逸。他對花卉的熟知和記憶無人能及。繪製的百花手捲圖,筆妙色絕。當中的百花,不論是花型結構,還是顏色搭配,都無一錯漏。曾有一行家笑言問他:是否肯定沒有一錯處?張韶石答他:願以二十萬元與兄打賭!他的牡丹揚名精擅花卉画,设色妍雅富丽兼而有之,笔触流丽柔畅,更以绘牡丹著称於世,素享“牡丹王”美誉,间亦绘画人物、仕女、山水等。為了表達牡丹獨有的特質和寓意,他在創作上採用了多種的不同手法。在深藍箋紙上以眞金磨粉繪畫的牡丹,凸現了雍容的王者氣派,而配上石綠色的花葉,又帶出了一種內斂、謙讓的情懷。而金箋紙上的宮粉牡丹圖,就讓人領畧出當中隱喻的富貴吉祥和金玉滿堂​​。在他眾多牡丹作品中,而最難求得的,應是用染色上粉技巧繪畫的牡丹圖,它完全將『花王』的傾國絕色和高貴氣質,顯露無遺。 张韶石1939年寄寓香港,抗战期间曾避居澳门、越南等地。战後定居香港,设“木兰花馆”授徒,毕生致力於中国画艺。[2]

張韶石一生繪畫了2幅紙本的百花手捲圖。其中一幅被當時的市政局所收藏。另一幅據則由其弟子收藏。

參考资料

  1. [1]个人简历网
  2. 张韶石--艺搜拍品搜索--中国艺搜. [2019-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