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彭士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彭士量
出生 1904年8月5日
湖南 浏阳
逝世 1943年11月15日
民族
教育程度 湖北明德大学(肄业),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中央陆军
职业 军人
知名作品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五师师长
北伐东征
南昌起义
鄂西会战
湘北会战
常德会战
信仰 三民主义

彭士量(1904年8月5日-1943年11月15日),字秋湖,湖南省浏阳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三军暂五师中将师长,于1943年11月15日在著名的常德会战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壮烈殉国,年仅39岁,是常德会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人物生平

  • 1904年8月5日,出生于湖南浏阳北星乡杨眉村(现镇头镇北星社区)。小学就读于浏阳四大书院之一[1]
  • 1924年,考入湖北明德大学,期间与发妻凌源清成婚。
  • 1926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同年毕业后,分配到陆军第十师。同在第四军的,还有林彪粟裕陈赓等。 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彭士量英勇善战,胆识过人,尤其南浔各役,连达目标,以少胜多击溃孙传芳军队,为歼灭孙传芳部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凭借其战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 1927年,随蔡廷锴部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 1928年,起任陆军第31师副团长、陆军第87师团长。
  • 北伐胜利后,为陆军第87师师长王敬久有力参谋。
  • 1932年12月,考入中央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深造。
  • 1935年12月,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陆军第83师(师长刘戡)上校参谋处长。
  •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彭士量积极参加了重要大型抗日战役有:上海淞沪会战、山西忻口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几乎是每战必从。
  • 1937年陆军第83师北上抗日,副师长傅正模出任第五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极力邀请彭士量襄助,举荐他任补充兵第三团上校团长。
  • 1938年5月,第5补充兵训练处改编为预备第4师,彭士量改任少将参谋长、后升任副师长。该师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在武汉保卫战中,因指挥有方、重创日寇受奖,获军委授予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章,[2]

宜昌失守后,重庆军委会恢复第六战区(不久后并入第九战区),第75军划归该战区指挥,彭士量获得司令长官陈诚器重,1941年冬升任长官部少将高级参谋,一度还兼任干部训练团教育处处长。 此时中日战况惨烈,彭士量本可以在后方为抗日出谋划策,但是他不愿意待在后方,积极要求到最艰苦的前线作战,上级调他到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三军暂编第五师任副师长。

  • 1942年1月,暂编五师师长郭汝瑰调往国防研究院任研究委员后,彭士量任代理师长。
  • 1943年5月任该师师长。
  • 1943年,夏率暂编五师参加鄂西会战。在华容县城郊一线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被日军电台广播称七十三军暂五师为"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
  • 1943年11月,率暂五师参加常德会战。
  • 1943年11月15日,在著名的常德会战时,在石门前线战斗中殉国,年仅39岁,[3]

人物轶事

少有爱国志

彭士量幼时天资聪慧,秉性刚毅,好行忠勇侠义之事。虽然家境尚可,但是从不贪图享受,刻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从小就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非常崇敬,尤其喜欢岳飞文天祥

小学考入浏阳金江书院。金江书院是浏阳四大书院之一,有一百多年历史。这里名师荟萃,远近闻名,思想自由开放,各种思想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浏阳首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金江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宋任穷,"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氏三兄弟(黎鳌黎介寿黎磊)"、何继善彭士量欧阳位潘裕昆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彭士量就这样在父辈、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小小的胸怀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之心。

投笔从戎

  • 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进入湖北明德大学学习。
  • 1926年1月,彭士量已经在明德大学学习两年了,成绩非常优秀,还有一年后就可以毕业。当时彭士量家境尚可,他本可以选择回家继承父业,也可以在外面谋得一份相当好的工作。当他听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东征讨伐陈炯明并准备出师北伐的消息,兴奋万分,遂决心投笔从戎,立志参加革命。由于他刚成婚不久,大女儿也于1925年出生,父亲彭清安起初坚决反对。但是他反复与其讲道理,最终说服了其父亲,踏上了去广州革命根据地的征途,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

"在当时,湖南曾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区之一,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他深受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更目睹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横行霸道,逐渐萌发了打倒军阀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八千男儿血--中日常德会战纪实",其长子彭子健回忆父亲。)

"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

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残酷的年代,日军集中优势兵力,侵犯洞庭湖粮区,彭士量将军率领暂编第五师官兵参加鄂西会战,在华容县城郊一线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在彭将军的指挥下,全师官兵不惧敌人的猛烈炮火,宁死不退,我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敌人的尸体躺满了前沿阵地,我军士气高昂。双方相持数月,屡挫日寇进攻,我阵地巍然不动,日军在暂五师的战线前没有前进半步,因伤亡惨重,攻势毫无进展,只能败退而归。这一仗,打出了暂五师的军威,顺利完成保收夏粮的任务。连日军电台广播也称七十三军暂五师为"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大公报1944年2月5日彭故师长生平事迹)

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

1940年日军侵入彭士量老家浏阳镇头,其妻子凌氏及其子女在老家照顾丈夫年迈的父母,没来得及逃走,致使11岁的长子被日军抓走。家里人悲痛欲绝,不知道该怎么办,却始终不敢告诉正在长沙前线的彭士量,怕他担忧而影响抗战。庆幸的是其长子继承了父亲的聪慧,趁夜偷偷逃了出来,沿路乞讨两个多月,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浏阳老家。后来彭士量回家探亲方知道此事,愤然说到:"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

"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彭士量在赴前线再一次如此说到。

1943年10月下旬,彭士量从石门前线返回当时部队司令部行营所在地桃源汇报时,在随军的家里只住了一晚。第二天天未亮,就匆匆赶赴石门。临别时,两个儿子(三子纪伦和四子纪杰)都在出麻疹,彭士量看到两个孩子的病都很重,不知道能否保住生命,不觉心如刀绞。但军情紧急,实在不能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只得心情沉重地说"倭寇不除,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就奔赴前线了。彭将军牺牲前两天,他最小的儿子纪杰因出麻疹而夭折。

牺牲经过

彭士量将军纪念碑落成

1943年11月初,日军为钳制中国兵力,破坏我军的反攻,决定夺取川贵的门户--常德战略要地,纠集海陆空7个师团约10万精锐部队进攻常德,常德会战爆发。战区总指挥孙连仲紧急部署调动队伍,向澧水方面转进集结,集团军司令王瓒绪以第四十四军久战疲乏撤过澧水,而让第七十三军据守石门,而原守防的第四十四军已调出澧水,使石门侧翼依托尽失,成为无险可依的状况。军长只好背对澧水急忙布防,以暂五师坚守石门,第七十七师与第十五师则在外围展开,进行阻击战。

11月2日,日军向常德、桃源一线中国军队阵地发动进攻,常德会战开始。常德西北之石门是常德前哨,易攻难守,日军对此是意在必得,如果打不下石门,北面日军整整四个师团都不能南下常德。暂五师进驻阵地后,师长彭士量当即命令部队构筑工事,补充弹药,并号召全师将士与阵地共存亡,决心同敌人血战到底。

11月6日,日军以两个完整师团的精锐部队,在优势火力的支援下分三路合围石门(一路由河口渡澧水向石门进攻;一路由王家厂、杨树捶向新安进攻;另一路由暖水街向南猛扑新堰口街店子)。彭土量将军指挥暂五师将士顽强抵抗,屡屡挫败日军进攻。经过两日血战,因日军动用大批飞机、重炮狂轰滥炸,暂五师伤亡惨重。

11月8日,日军第三师团、第十二师团包围了石门,并在日本空军的配合下开始猛攻石门城。密集的日军像潮水一样涌向我防线,彭士量将军知道部队已陷入日军重围,仍临危不惧、沉着应战,置生死于度外,怀着与石门城共存亡之决心,凡是敌攻击之重点,必亲临前线指挥,鼓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将进攻的日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

13日晨,日军对七十三军合围,日军发动车轮式进攻,以强大兵力与火力发起猛烈冲击,更以无数小股部队为尖刀穿插袭击。七十三军全体官兵在残酷环境中发扬其一贯的"和敌寇战至最后一个人,战至最后一颗子弹"的精神,一寸土一寸血,与日军浴血苦战,战斗惨烈。

14日晨,日军与暂五师在川店铺、双溪桥一线展开大战,敌军多次猛扑均未得逞,这时日寇疯狂到极点,竟违反国际禁令,施放毒气,致使暂五师在红土坡的一个加强营近千人全部壮烈牺牲。这时,县城北面防线被敌人突破,部分日军趁势进入城内河街,彭士量率兵巷战,将窜入之敌全部歼灭。入夜,日寇围攻更激,城厢被炸火光冲天,阵地几乎全毁、敌人数次冲锋,又以云梯攻城,局势危急,彭士量亲自到西城巡查,令增筑工事,谕官兵死守,并电呈上峰:"决与石门共存亡"。

石门右翼被突破,战况危急。此时重庆军委会慌了手脚,当时军令部次长不思调集援军,反而越过第六战区,电告集团军司令,下达七十三军后撤、放弃石门之命令。由于七十三军正与日军全线激战,根本无法脱离接触,为了挽救整个七十三军,暂五师师长彭士量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接下掩护全军撤退的重任。

正当日军攻入城北七十三军指挥部所在地时,彭士量将军率警卫连冲杀,找到了被打散的军长,请命让暂五师坚守石门、掩护军部率大军西撤突围。此后,彭士量亲督一线指挥,暂五师与日军激战,阵地上尸体枕藉,但暂五师无一人屈服于敌。

人物评价

彭士量将军牺牲后,《新华日报》、《中央日报》、美国《前锋论坛报》、英国《伦敦新闻记事报》等中外各报对此会战都有很高的评价。

台湾记录的常德会战中写道:此役73军奉命撤退,痛失重镇、蹉跌良将,给73军造成重大损失。但73军暂五师在彭师长率领下与日寇死拼战斗,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拖延了敌人攻略的时间,使我军得以充分准备,为常德会战赢得最终胜利,"彭师长厥功甚伟"。

1943年12月24日《中央日报》社论《发扬民族精神》"彭士量等将军忠勇为国慷慨牺牲博得全世界人士的一致赞美,这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崇高的表现。"

日军评价:1943年日军电台广播称七十三军暂五师为"战意坚强、不可轻侮之师"。(大公报1944年2月5日彭故师长生平事迹)

"彭士量将军学生出身,廉洁朴实,身居要职,不事产业,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牺牲后家庭度日艰难。彭士量将军是廉洁奉公的楷模,投身北伐和抗日战争,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抗日骁将为国捐躯,实为我民族大损失。"(1943年12月22日《大公报》报导《彭故师长家世》)

彭士量将军是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之一,是陆军大学十一期高材生,抗日战争中在常德会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将军。彭师长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深得部属爱戴。尤以智勇见称,每战辄能功绩辉煌,在滨湖诸役和常德会战中,最为显赫。

将军生平自奉俭朴,特富同情心,尤精孙吴之学,故能诚敬事上,仁爱驭众。将军之成仁,诚我国家民族之大损失也。国府闻耗,追赠陆军中将。

2004年9月,原中顾委委员、老革命家李锐在石门访问时如此评价:"每一个石门人,乃至于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彭士量!"[4]

文献参考

  1. 的金江书院。
  2. 并受到宋庆龄女士的嘉奖。
  3. 是常德会战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4. [https://baike.so.com/doc/6146789-6359972.html 彭士量】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