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后壁车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后壁车站
图片来自zhanjingxun

后壁车站位于台南市后壁区,为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铁路车站,亦为台南市境内最北端的车站,隔临八掌溪[1]

该车站站房是1943年(昭和18年)所重建,于2005年3月18日公告为历史建筑。

由来

当初建造纵贯线南段时,曾在嘉义与曾文溪之间规画了三条比较线,分别是经由盐水的盐水线、经由白河、东山、六甲的六甲线以及现行路线,但是盐水方面因地方反对,及若从嘉义沿伸到盐水的话路径会过于弯曲冗长而放弃;而六甲方面则是人口聚落有限,不具效益所以作罢。

该车站于明治35年(1903年)兴建木造站房,同年4月20日开始客货运业务,当时称为“后壁藔乘降场”,后来在1903年6月1日又改为“后壁藔停车场”。该车站是前往关子岭温泉的下车站,而在大正元年(1912年)时,关子岭轨道株式会社曾铺设后壁藔到关子岭的轻轨以利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

大正9年(1920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与地名变更,“后壁藔”改为隶属台南州新营郡的“后壁庄”,车站亦改称为“后壁驿”。

到了大正13年(1924年)时黄冬与其兄弟等四人共同经营“黄振兴合资会社”,并招募海口人到此开垦耕种,同时经商、开设碾米厂,此外还在今后壁国小西边兴建十落与六落农舍以供居住,而出现了“十落仔”、“六落仔”等地名。后壁车站一带逐渐成庄,被称为“车头村”,为今天后壁区后壁里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昭和16年(1941年)的嘉义中埔地震导致站房倒塌,铁路部工务课遂于车站南边兴建现今的站房,于1943年2月落成。

战后,后壁车站在2001年6月1日由三等站,降为甲种简易站,并指定由新营站管理。

车站构造

  • 岸式月台岛式月台各一座。过去两个月台之间要走下月台阶梯,穿越铁轨才能到对面的月台,后来基于安全因素在北边兴建了天桥。2016年无障碍电梯设施完工,在原有天桥的跨越桥处增建两座电梯。
  • 木造车站,与林凤营车站造形非常类似,主体建筑为日式四坡寄栋顶,相当于庑殿顶,屋顶为水泥瓦,而在东西北三面则有用立于洗石子基座上的丫形木柱来支撑的回廊。墙壁底部是洗石子墙基,上方则是雨淋板,这些雨淋板一度为了防潮防蛀而漆上黑色沥青,现已换成米黄色油漆。
  • 车站站房位在约1公尺高的水泥基座上,原本大门前是一个有阶梯的斜坡,但在2003年7月进行美化工程时被铲除,改为一个小平台,阶梯则改在平台两侧。

利用状况

近期演变

  • 2013年开始启用多卡通刷卡机,可用悠游卡、一卡通及 icash 2.0 等电子票证搭乘区间车。
  • 2016年联络两月台的无障碍电梯完工,行动不便旅客可自行搭乘电梯至第二月台,无须站务员辅助。
  • 2017年2月8日后壁车站站前转乘环境优化工程完工,将站前广场打造为公车接驳、大众运输转运中心,并融入后壁当地特产元素。原有位于台一线上的后壁车站站牌废除,迁移至站前广场内。

车站周边

参考文献